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强 《安徽医学》2013,34(5):586-58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至2010年收治的136例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36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中,持续性发热42例(30.9%),并发症的发生率27.2%。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主要与肝功能相关,与术后并发症无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热28例(术后体温>38.4℃,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发热可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最为常见,有时无原因。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结论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是术后持续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止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持续发热。  相似文献   

3.
郭蕊 《中外医疗》2014,(17):154-155
目的: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0例,施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3年,再出血率为7.9%(3/39).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报告29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51例(17.2%)发热原因分析,术后体温38.5~41.2℃,持续15~92天,除5例发热原因不明外,余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脾窝积血积液(52.9%)和胸腔积液(23.5%)最多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而与不同术式选择无关,(P〉0.05)。分析认为,及时处理术后积血积液,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及注意改善肝功能,可有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巧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不明原因发热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膈下积液感染2例,腹腔内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1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可减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膈下感染是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外报导,其发病率为4%—16.6%。国内林超鸿报导65例脾切除中发生膈下脓肿14例(21.5%)。陈宝公指出,脾切除术后常期发热者占1/2,而1/10形成膈下脓肿。许多作者都指出,门脉高压病人脾切除较其他原因脾切除术后膈下感染发生率高得多。我院曾针对如何预防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膈下感染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其中尤以应用脾凹留置塑料管,术后灌注抗菌素,效果更较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常规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6.6-2010.4在我院经外科常规手术治疗的93例肝癌合并中重度门静脉高压症病例,其中肝癌行不规则切除59例,行射频热毁损术59例;门脉高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切除术41例,行脾切除术加胃冠状静脉结扎术30例,行脾动脉结扎术22例。结果:随访2月-3年,肝部分切除同时行脾动脉结扎、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围手术期发生肝衰竭死亡1例;开腹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同时行脾动脉结扎、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肝癌切除组常规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66.3%、52.9%,死亡原因依次是肝癌复发、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射频消融组常规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67.1%、50.3%,死亡原因同肝癌切除组。结论:术前病情不同,行外科切除与射频消融相比,两种治疗措施的疗效没有差异性,个体化治疗是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关键。肝脏移植是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最佳治疗手段。如适应症选择得当,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时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门脉高压症不同术式后机体肝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价不同术式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肝硬化大鼠疾病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组,分流术组,断流术组.术后4周对各组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术后4周,肝能正常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组基本正常,两者无差异(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分流术组,断流术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于门脉高压症,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较好,其次为分流术,断流术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门脉高压症不同术式后机体肝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价不同术式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肝硬化大鼠疾病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组,分流术组,断流术组.术后4周对各组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术后4周,肝能正常对照组、脾部分切除术组基本正常,两者无差异(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分流术组,断流术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于门脉高压症,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较好,其次为分流术,断流术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与门静脉血栓形成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持续发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及110例因外伤行脾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212例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加断流术,153例术后行彩超检查,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8.6%(59/153),持续发热发生率17.6%(27/153);110例外伤性脾切除病例83例术后行彩超检查,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6.9%(14/83),持续性发热患者2例(2.4%)。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持续性发热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门脉高压症行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术后转归情况.方法 随访调查83例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的观察和随访、信件询问了解等,以期反映手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次,远期发生再出血10例,1例死于再出血引起的肝昏迷、肝肾综合征,47例术后情况良好,14例术后肝功能状况仍然不佳.结论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作为内科治疗的延续,手术疗效与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状况、围手术期内有无术后并发症、肝硬化的发展变化有关,同时能改善肝功能,减少消化道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脾切除近端脾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探讨。方法:我院对8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近端脾肾分流术,采用分流口径为0.8~0.9cm,分流后测得自由门静脉压为17~20cmH2O。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腹腔创面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术后随访0.5~4年,吻合口通畅,1例术后2年出血一次。结论:对有出血史、肝功能ChildA~ChildB级的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近端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赖伟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93-1194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5例门脉高压症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并且对手术前后的再出血率、肝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半月内症状好转38例,其中治愈27例,无明显改善7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再出血率10.81%。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止血可靠及再出血率低等优点,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脾切除术后发热与肝脏功能的关系(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发热与肝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107例因外伤、门脉高压症、血液病等施行脾切除的患者,分析总结其发热原因.结果 脾切除术后发热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且随肝功损害的加重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 肝硬化患者本身的病理因素导致对细菌易感性的增高是脾切除术后感染、发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以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5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持续性发热患者,比较分析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36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发热35例,主要原因为感染22例,脾静脉血栓5例,原因不明8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32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感染伴肝肾功能衰竭1例,重症肺炎1例,脾静脉血栓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肝功能分级差、手术时间>4h、术后未进行全肠外营养、术后血小板明显升高是引起患者持续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而发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复杂,临床应根据发热危险因素,严格筛选可手术者,围术期有效抗感染,增强患者营养状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有效减少术后持续发热。  相似文献   

17.
脾切除术后发热早、热度高、持续时间长,其原因绝非单一,处理上也应因人而异。本文结合本院近年脾切除术90例的术后发热,谈谈我们的防治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79例、女11例,年龄4~56岁。按术前肝功能状态可分二组:(1)肝病组:即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而手术者共51例,其中行单纯脾切除25例,附加脾肾静脉分流术8例、胃远端切除12例、门奇断流术6例;(2)非肝病组:即因脾外伤及血液病而切脾者共37例。术后发热可分三种情况:(1)反应热:乃因手术创伤组织引起的吸收热,一般在术后一周左右恢复,共53例;(2)“脾热”:指术后持续发热超过10天,体温在38℃以上,虽经反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位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位脾切除术62例为研究组,传统脾切除术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在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胰漏、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脾切除术比传统脾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巨脾的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的远期疗效。方法:1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观察其术后远期(2.3~25.2年)一般状况、并发症。测定血清Tuftsin水平、IgM水平、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变化,用99mTc及3DDECMRA行脾扫描了解移植脾成活及其侧枝血管的建立。结果:术后一般状况良好,远期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全血细胞减少均得到完全纠正,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正常;血清Tuftsin及IgM水平,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可作为门静脉高压症常规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78例接受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再出血、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