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应用的经验与教训,评价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二期翻修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127例患者在一期彻底清除后,植入了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其中106例患者107髋获得随访.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控制感染的有效率,制作、植入及取出的方便程度和出现的并发症,特殊情况的使用,观察患者的功能和满意程度.结果 10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4.3个月(3~55个月),一次感染控制率为96.3%,经过二期翻修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率为94.4%.占位器柄断裂4.7%,脱位率为2.8%,二期翻修时占位器取出困难者14.0%.患者满意率为93.5%.结论 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治疗中,具有制作简单、重复性好、感染控制率高、保留关节功能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断裂及取出困难问题,结合使用金属内固定或异体骨不会影响感染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控制率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占位器植入患者265例(266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3例(144髋),女122例(122髋)。占位器均利用自行设计的压模器术中制作,全部占位器均加入万古霉素,同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加入另外一种抗生素。记录是否行大粗隆延长截骨术(ETO)取出感染假体、占位器并发症(断裂和脱位)的发生率、Harris评分和感染的控制率。结果:占位器植入时患者的平均年龄(57.4±14.2)岁。39例(14.7%)行ETO取出感染假体。38例(14.3%)出现了占位器的并发症,其中28例(10.5%)出现了占位器断裂,10例(3.8%)出现了占位器脱位。平均随访时间(83.4±14.6)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56±14.23上升到末次随访的86.43±12.84(P0.05)。256例(96.6%)植入占位器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Ⅱ期翻修术后到末次随访,4例患者再次出现感染,并再次行Ⅱ期翻修,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总的控制率为95.1%(252/265)。结论: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占位器结合钢丝、钛缆、捆绑带、异体骨板及螺钉不影响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感染可能是外科植入体如人工假体、髓内针、钢板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JI)。感染的结果导致过度使用抗生素、假体移除、再手术和可能的截肢。当前,PJI通常很难预测、诊断和治疗,二期翻修术是治疗PJI的合理选择。本文仅对髋关节临时占位器(spacer)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水泥间隔物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及作用.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假体取出时年龄34~80岁,平均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的时间为2周~19年.34例在一期手术中取出全部假体,2例分次取出假体.骨水泥间隔物内加入5%~10%的万古霉素.对有脓性分泌物者留置出入管进行灌洗,一般维持3~7 d,术后1周可下地活动,但患肢至少免负重2个月.术后常规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敏感抗生素或口服利福平巩固4~8周.结果 34例患者的感染在术后3~19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间隔物折断(支架为髓内钉),1例间隔物脱位;2例患者(以斯氏针和原股骨假体为支架者各1例)在感染控制后拒绝翻修.2例感染持续存在,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感染获得控制;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使用间隔物后的感染治愈率为94.7%.结论 骨水泥间隔物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明显提高感染的治愈率,同时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限制瘢痕形成,避免下肢不等长,便于再次进行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生素给药方式的关节型占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效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手术中占位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3月~2007年5月,按门诊就诊顺序共收治明确诊断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36例(40髋),分别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与灌注冲洗型占位器行二期翻修治疗,其中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26例(29髋),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0例(11髋).记录两种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地第1天及二期翻修术前1天髋关节功能、占位器植入次数、重建手术后最近一次随访的感染控制情况等指标.其中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及ROM(range of motion)测量,术前、术后常规摄x片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因死亡而随访至翻修术后34个月.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平均植入操作时间短(2.52±0.79 h/(3.29±0.33)h,P<0.01),术中出血量少(1208.57±275.64 ml/2131.82±596.84 ml,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6.14±1.98 d/45.18±6.11 d,P=0.00),住院时间短(26.00±3.27 d/53.63±3.35 d,P=0.00),占位器植入后感染控制率高(100%/81.82%,P<0.01);而下地第1天两组平均Harris评分相似(56.85±9.61/56.41±6.31),屈伸ROM结果类似(75.31°±6.34°/76.09°±5.49°),翻修术前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组平均Harris评分更高(86.78±7.49/80.35±6.37,P<0.05),屈伸ROM差别也不显著(95.16°±4.47°/97.35°±6.22°).结论 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骨水泥型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具有植入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下地后功能更好及无需长期灌注冲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12例(13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0(23~38)分,血沉平均54(38~74)mm/h。根据Fitizgera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期,2例为Ⅰ期感染,8例为Ⅱ期感染,2例为Ⅲ期感染。12例均行一期清创、假体取出、占位器植入手术,二期行翻修术10例,因经济原因放弃二期翻修2例。结果平均随访19(3~30)个月,10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平均74.6(69~8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沉平均10(6~17)mm/h,CRP降至正常范围,感染无复发。结论临时占位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伴窦道形成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克服髋周组织的挛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共11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取出假体并清创后,用混有抗生素粉剂的骨水泥自制成临时假体(抗生素占位器)治疗感染。备行二期翻修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在2周后愈合,感染无复发。3~6个月后均顺利进行了二期翻修术。[结论]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感染,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靠,复发率低,能有效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挛缩,为二期翻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彻底清创后,放置形状及大小与髋臼及股骨髓腔大小相匹配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定期复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待结果正常后二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充填后,患者伤口均愈合,1~2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活动,术后无一例发生骨水泥临时假体断裂及脱位,双下肢长度基本对称,二期翻修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均可顺利取出。术后人工关节无一例感染复发、松动及下沉,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论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对感染的人工髋关节进行二期翻修,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地克服髋周软组织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种恼人的并发症,目前报道发生率在0.5%~3%”。感染一旦发生,对患者而言是灾难,对医师来说也是梦魇。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感染的治疗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近20年对占位器的设计和制作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目前处理这种恼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的技术要点与初步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二期翻修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患者21例(21膝),男8例,女13例;年龄56~83岁,平均64.4岁。一期手术中彻底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高浓度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2~8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翻修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4个月,平均32.2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复发。终末随访时,KSS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伸膝迟滞程度无明显加重。两次手术间隔平均11.5周。间隔体取出前后骨缺损程度未见明显改变。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伤口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间隔期内的膝关节功能、避免骨量丢失,相关并发症少。彻底清创、间隔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准确判断翻修假体植入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W  Kou BL  Ju RS  Lü H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46-248
目的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1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二期手术。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3分。一期手术中将取出的假体彻底清洗,骨水泥垫临时旷置,关节内引流管引流,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3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1个月。二期手术于6个月后进行,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8个月。14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复发。术后Harris评分平均70分。结论彻底清创、足够间隔期以及二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是有效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目前二期翻修手术对于髋关节PJI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的植入是二期翻修间隔期控制感染复发的关键,但既往研究中患者于间隔期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骨水泥型假体是较为新颖的二期翻修占位器设计,以PROSTALAC系统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未使用占位器的二期髋关节翻修治疗的21位既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8~78岁)进行随访观察。该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取出髋关节假体旷置(未置放占位器),待临床表现及血液中相关炎性指标降至正常时再进行二期翻修,应用配对t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肢缩短水平。 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4.0±2.8)年,术后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4)分,与翻修术前的(48±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 = 25.509,P< 0.01),术后患肢短缩为0.1 cm(-0.20, 0.35)cm(负值代表患侧肢体较健侧增加的长度),与术前4.3 cm(3.85,4.90) c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Z=-4.016, P < 0.01),术后1例出现再次感染。 结论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同时也不会因为髋关节局部软组织挛缩而引起患肢的明显缩短,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方法: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备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共使用此占位器治疗2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10例10膝,女12例12膝,平均年龄59.6岁(33~75岁)。初次置换到感染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平均6.7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液感染指标及膝关节穿刺涂片和培养用以明确假体周围感染,两期手术后均监测感染指标变化,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功能评价使用HSS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占位器植入间隔时间为4.7个月(3~9个月),Ⅱ期术前感染控制率为100%。Ⅱ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8个月(10~64个月),无感染复发。Ⅰ期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5±5.9提高到65.8±7.5,Ⅱ期术后最近随访时达平均88.7±5.1。9例对治疗结果满意,12例非常满意。结论:此方法制备的膝关节临时关节型占位器具有治疗期间保留较好关节功能、降低Ⅱ期手术难度、无须长期灌注及可靠的感染控制力等优点,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评估Ⅰ期清创后采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控制感染,Ⅱ期翻修重建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1例(12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Ⅱ期翻修。其中男7例8髋,女4例4髋。年龄29~80岁,平均60岁,术前Harris评分17~45分,平均(32±7.63)分。所有患者采用Ⅰ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间隔4~20个月(平均12个月),待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伤口局部无感染表现后,行Ⅱ期翻修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在随访时感染均没有复发,感染控制率100%。。患者髋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时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7±7.72)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8.81,P〈0.01)。结论Ⅰ期清创后用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可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减少肢体短缩;Ⅱ期翻修重建手术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严重并发症,给后期的进一步治疗造成许多困难。本文着重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方法。方法自1998年9月~2000年3月,共治疗全髋术后感染病例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早期感染2例,晚期感染4例和急性血源性感染1例。3例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产碱假单胞菌,3例细菌培养阴性。所有病例都采用清创、假体取出后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病例在初次清创假体取出,含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生素的骨水泥间隔物置入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二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1.7个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7.2个月,未出现感染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具有安全系数高,感染容易控制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Kang PD  Yang J  Shen B  Zhou ZK  Pei F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60-1064
目的 探讨股骨前外侧皮质骨开窗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出股骨远端稳定固定骨水泥的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共14例(14髋)因各种原因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54~75岁,平均66岁.翻修原因为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并松动6例、骨水泥柄股骨近端骨溶解柄断裂1例、髋臼骨溶解假体松动翻修同时行股骨柄翻修1例,感染后二期翻修时远端骨水泥取出困难1例.14例(14髋)股骨柄均为骨水泥同定.术中按术前计划开窗部位、开窗范围于股骨皮质骨开一长方形骨窗.通过骨窗直视下彻底清除髓腔内稳定固定的骨水泥,修整股骨髓腔.植入翻修柄后将皮质骨开窗骨瓣原位回植,双股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皮质骨开窗骨瓣与周围骨愈合情况、骨瓣有无移位、股骨柄有无下沉以及有无捆绑钢丝断裂等.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股骨皮质骨开窗长度2.5~6.0 cm,平均3.4 cm,宽度0.8~1.4 cm,平均1.2 cm.股骨开窗远端以远部分发生纵形劈裂骨折1例.无术中皮质骨穿孔及股骨干骨折.向远段扩大开窗1例,扩大长度1.5 cm.开窗部位皮质骨骨瓣原位回植选择2~3道双股钢丝固定,平均2.3道.随访期间2例发牛假体柄下沉(平均2.5 mm),无皮质骨瓣移位以及捆绑钢丝断裂,术后3~5个月皮质骨瓣已于周围骨纤维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因各种原因致再次翻修.结论 股骨皮质骨开窗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有助于直视下彻底取出股骨髓腔远端稳定固定的骨水泥,同时不会造成股骨骨丢失、不影响翻修柄植入后的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18.
二期翻修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手术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第二期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及异体骨植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了24例(25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9例采用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6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第二期重建时,16例采用生物固定髋臼,其中7例结合使用异体颗粒植骨;9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1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8例采用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假体,其中4例结合使用异体支撑植骨;16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应用X线片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3~57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7.9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6.7分,患者满意率为92%。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临时占位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有控制感染效果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及术后不用灌注的优点。在第二期翻修重建时可以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异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19.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42侧髋关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16年,平均6年3个月。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1例11髋,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27髋,假体柄位置异常2例。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10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4髋,Ⅲ型髋臼松动10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2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柱拐行走,其余患翥 均可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自欺欺人多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中,近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动物模型,探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VCMCPC)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8CFU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的明胶海绵即刻置入至左侧髋关节内,建立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术后4周清创,植入药物缓释材料,间隔6周后行二期置换术,观察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作用。[结果]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株接种后4周后所有动物的左侧髋关节均感染。二期再植和处死前各组感染率均下降,VCMCPC、VCMPMMA组感染率控制满意,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载药CPC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中能明显降低感染复发率,可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