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脂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6-2013年在本院住院的1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伴狼疮性肾炎者83例为LN组,不伴狼疮性肾炎者72例为non-LN-SLE组,另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6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人群肾功能指标与血脂水平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线性分析。结果 LN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与血脂水平明显相关,高TG及低HDL-C是LN患者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LN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脂质异常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因此,及早对LN患者血脂水平的干预有助于延缓患者肾脏损害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7-104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尿素氮(BUN)、血肌肝(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中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当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无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已升高;当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有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为临床早期判断狼疮性肾炎肾损害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重叠综合征患者甲状腺疾病(Thyroid disease,TD)的患病率。方法:以本院肾内及风湿免疫科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住院并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查的41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LE患者是否合并重叠综合征再分亚组,同期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查的非系统性红斑狼疮的5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组与500例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的发病率。结果:SLE患者甲状腺疾病总发病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246)。410例SLE患者中,合并重叠综合征患者共有156例(38%)。不合并重叠综合征亚组较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发病率低(P均<0.05),但SLE合并重叠综合征亚组较健康对照组总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发病率高(P<0.05)。结论:合并重叠综合征的SLE患者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师更应注意在合并重叠综合征的SLE患者中筛查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狼疮性肾病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2 6例、狼疮性肾病组 2 4例和对照组 (健康者 ) 3 0例的尿微量白蛋白 (μ AIb)、尿IgG(μ -IgG)、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血Tamm -Horsfall糖蛋白 (THP)和血 β2 -MG水平。 结果 两组肾病患者 μ -AIb、μ -IgG、尿 β2 -MG、尿α1 -MG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两组患者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μ -AIb、μ -IgG、尿α1 -MG三者呈相关 (P <0 0 5 ) ,与尿 β2 -MG无相关。 结论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不能作为区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狼疮性肾病的依据 ;两种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双重损害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损害一致 ;肾病综合征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 ,有助于早期了解患者肾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还不很明确,多数人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也有人认为是多源性的,与病毒、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DNA 及 DNA 复合物对肾脏损害关系较大,有人在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抗 DNA 抗体明显增加,C_3补体值下降,少数患者血中还能找到游离的 DNA。当 SLE 以肾脏病损为初发表现时,常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在治疗上每易延误。本文就21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分析了 SLE 各器官的病损率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并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问题及其与原发性肾炎的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在不同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5例健康体检者和349例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抗MPO抗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隐匿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终末肾脏病血透患者抗MPO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抗MPO抗体浓度最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余各肾脏病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种肾小球疾病中抗MPO抗体阳性率0%~23.81%,正常对照组、乙肝相关性肾炎和隐匿性肾炎中均未见抗MPO抗体阳性病例.结论:抗MPO抗体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率为5.7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抗MPO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最高,抗MPO抗体可用于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与乙肝相关性肾炎和隐匿性肾炎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7~2006-10收治的265例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而行肾活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①本组26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0.8±13.1岁(范围8-74)岁,男女比为0.9∶1。②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是紫癜性肾炎(38.9%),其次狼疮性肾炎(27.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9%)。③本组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是肾病综合征(47.5%),肾炎综合征(30.6%)、慢性肾衰竭(11.3%)、无症状尿检异常(4.5%)、急性肾衰竭(4.2%)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9%)。④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狼疮性肾炎(33.3%)、紫癜性肾炎(30.9%)、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1%)。表现为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高血压肾损害(33.3%)、紫癜性肾炎(23.3%)、狼疮性肾炎(16.7%)。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类型则以狼疮性肾炎(54.5%)及紫癜性肾炎(27.3%)为主。结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女性多见,成人及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紫癜性肾炎是首要病因。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高血压肾损害;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来氟米特(50 mg/d×3 d,30 mg/d×27 d,20 mg/d×5个月)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30 mg/d,8周后渐减至5~10 mg/d维持)治疗15例狼疮性肾炎和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程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及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1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ANA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补体C3明显升高(P<0.05~0.01),ds-DNA阴转率达93.3%(14/15).1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血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好,而且副作用少,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将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健康查体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水平,分析两者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血脂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及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HDL-C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合并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及微炎症反应,表现为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辅助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田鲁  胡亚琳  操轩 《河北医学》2015,(3):413-41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cetylhydrolase,PAF-AH)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治患者,分为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组(STNS组)31例及肾炎型肾病综合征组(NTNS组)17例;并根据对激素治疗效应差异分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 nephritic syndrome,SSNS)组19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ent nephritic syndrome,SRNS)组15例,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组(steroid-dependent nephritic syndrome,SDNS)组14例,选择本院体检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78例入选对象均测定PAF-AH活性,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STNS组PAF-AH活性为(51.9±8.3)umo L·min-1·L-1,均高于NTNS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NTNS组PAF-AH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SSNS组PAF-AH活性均高于SRNS组、SDNS组、对照组,均P<0.05,且SRNS组、SDNS组PAF-A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rason分析,PAF-AH活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之间有明显相关分析,其中,rSTNS=0.618;rNTNS=0.524;rSSNS=0.717;rSRNS=0.567.;rSDNS=0.327,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不同类型PNS患者PAF-AH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生化检查结果、血脂等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24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血粘度、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的神经肽 Y (NP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30例轻度狼疮性肾炎 (L N)肾损害患者 ;32例 L N明显肾损害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结果 :明显肾损害组、轻度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明显肾损害组与轻度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 N明显肾损害患者、L N轻度肾损害患者血中 NPY水平升高。 NPY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肽与 L N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可作为对 L N患者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表现为狼疮性肾炎(LN).分析近10年来行肾脏病理检查的40例SLE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LN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2000年3月~2010年12月行肾活检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具有完整的临床与肾脏病理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血尿、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以及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9,(6):418-42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podocalyxin、neph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病理分为微小病变性肾病(MCN)组2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11例、膜性肾病(MN)组36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11例,另设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尿中podocalyxin、neph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小时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肌酐的相关性。结果 FSGS组尿podocalyxin、nephrin高于其他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其他肾病综合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sPGN组尿podocalyxin、nephrin低于其他肾病综合征组(P<0.05),其在MCN、MN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组尿podocalyxin、nephrin的表达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24小时尿蛋白、血脂、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尿podocalyxin、nephrin的表达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足细胞损伤及尿液中podocalyxin(PCX)浓度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60例,其中LN 43例,无肾脏损害SLE 1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NS)20例,健康对照组10例。肾病组63例包括狼疮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非肾病组27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脏受累和健康对照组。根据SLEDAI评分,将LN患者分为中/重度活动组(≥10分)23例和轻度活动/稳定组(<10分)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尿液PCX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液中足细胞数目;收集LN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各组患者尿液PCX水平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组患者尿液PCX浓度183.06±79.59 ng/L高于非肾病组16.75±4.97 ng/L;中/重度活动组LN患者尿液PCX浓度270.8±25.50 ng/L高于轻度活动/稳定组90.10±14.08 ng/L和对照组12.74±2.28 ng/L;轻度活动/稳定组尿液PCX浓度高于对照组。(2)LN、NS患者尿液PCX浓度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1)。(3)LN患者尿液PCX浓度与抗ds-DNA抗体水平、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C3、C4呈负相关(P<0.01)。(4)肾病组尿液足细胞数目及阳性率均高于非肾病组。结论:PCX是足细胞重要的靶蛋白,可作为LN肾损伤和疾病活动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意见不一[1 ,2]。为此 ,笔者单独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33例 ,以观察其对患儿尿蛋白、血脂、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对象33例均为我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PNS患儿 ,男性22例 ,女性11例。年龄1.5~12.0岁 ,平均 (3.7±2.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南京会议“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中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并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20,(4):506-50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五项凝血指标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的关联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13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和136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组的FDP、FIB和D-二聚体检测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组的D-二聚体、FDP阳性率分别为86.8%和68.4%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组的PT和APTT结果低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肾炎组D-二聚体、FDP、FIB、PT和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提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状态和血栓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合理诊疗及血栓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8例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糖皮质激素 ,并与对照组 3 0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 ,血浆白蛋白水平的恢复以及改善肾功能指标 (肌酐 ) ,降低血脂及血液高粘状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 .0 5。结论 使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梁波 《广西医学》2002,24(10):1659-1660
我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 3 0例肾性蛋白尿患者 ,观察该药对尿蛋白、肾功能、及血压等的影响。并设 3 0例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 1 6例 ,女 1 4例 ;最小 1 6岁 ,最大 6 4岁 ,平均年龄 (2 6 .5± 1 4.3 )岁。病程6个月至 8年 ,其中慢性肾炎 6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6例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 5例 ,狼疮性肾炎4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痛风性肾病 2例 ,无症状性蛋白尿 2例 ,硬皮病肾损害 1例。对照组男 2 0例 ,女 1 0例 ;最小 1 4岁 ,最大 5 6岁 ,平均年龄 (2 3 .5± 1 2 .1 )岁。病程 1个月至 1 0年 ,其中慢性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