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l0人,占87.1%:针剌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剌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翔  李宛  李恩慈 《护理研究》2005,19(16):1440-144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1 0人,占87.1%;针刺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刺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应对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处于高危的职业暴露中,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1].而我国又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多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与此同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护士长期处于高致病的环境中,各种注射、输液、采血等侵入性操作潜藏着令人不安的危险,存在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感染,并且这种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如何应对针刺伤的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护理界、传染病防治委员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0名不同科室、护龄的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发生利器损伤的次数、环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75名(83.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315例次,人均发生1.5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低年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P<0.01);不同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护士针刺伤害情况及其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5年8~10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各级医院护士1年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 不同年限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认知差异显著,资历越高,认知程度越高.针刺伤率以内科系统最高,外科系统次之,门诊、辅助科室最低;注射器用后毁形、操作后丢弃时被刺伤者最多.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者仅占44.0%.结论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很多,要着重从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26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针刺伤害情况及其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260名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的针刺伤情况,并对同期注射治疗量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注射治疗量与针刺伤发生频度的关系。结果:①针刺伤率为88.84%;针刺伤频度为每人3.49次/年,小儿科、肝胆外科、急诊科排列在前三位。②针刺伤率和频度均以内科系统最高,外科系统次之,门诊、辅助科室最低。针刺伤频度内、外科系统间、内科系统与门诊及辅助科室间、三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③针刺伤频度与注射治疗量正相关,r为0.691,P<0.01。④针刺伤的环节:以注射器用后毁形、操作后丢弃废物时为最高。结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着重从减少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使用安全器具等方面制订具体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针刺伤频率及报告情况,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98%;有13.2%被针刺伤人员每年刺伤均大于1次。针刺伤涉及到的操作主要有处理医疗废物、处置针头或注射器、准备注射的过程中等。有33.7%护士发生针刺伤时会上报,能及时报告的占15.8%,从来不报告的占19.8%。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频率高,报告率低,防护意识淡漠,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280名临床护士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59.2%护士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22.8%护士在过去一年内发生针刺伤超过3次,而且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40人;针刺伤72.6%发生在拔针时,27.4%发生在处置针头时。结论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对520名高危科室的护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研究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各科室间护士防护认知及行为情况.结果: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行为都在中等以上水平,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科室间护士的防护认知与行为得分不同.结论:建立健全长效防护机制和保障体系,强化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护士被针剌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护士针刺伤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6例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护士对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针刺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不按规范处理用后针头。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重视针刺伤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发生针刺伤临床护士自我效能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便利及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3名发生过针刺伤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针刺伤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70--0.52)分,69.1%的护士具有中等水平的自我效能,仅19.1%的护士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性别、职称、科室、主动报告、职业环境、职业安全培训与针刺伤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发生针刺伤的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寻找其他影响针刺伤后护士自我效能的因素,以便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幕 露的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注射、输 液,是医院内职业攀露的高危群体。为了解护理人 员的职业安全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避 免临床护理人员被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 染,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本研究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式,选取苏州市不同等级医院1020名临床一线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78.60-15.30)分,预防态度(78.88±8.31)分,预防行为(70.60-13.86)分.知识、态度与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预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知识、职业安全培训、科室、态度、职称、工作环境、医院等级.结论 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不尽如人意,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对预防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促进其预防针刺伤的积极正向态度的形成,纠正不良行为,促进针刺伤预防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防护行为的现状。方法选取431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护生实习10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情况以及防护知识及防护行为。结果 76.10%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只有77.03%的实习护生在实习医院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相关职业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及依从性得分低于未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生(P0.01或P0.05)。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缺乏,防护行为不规范,临床需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改善职业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6.
护士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比率达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以上是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滥用抗菌药物的严重后果是细菌耐药性增强、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医疗费用的猛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分析评价国内外医务人员锐器伤干预效果的研究,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搜集国内外1981年至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医务人员锐器伤干预研究,并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I2值和P值进行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数据,通过风险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来衡量干预效果.结果 纳入的文献共有19篇,累计干预人数20 592例,对照人数19 855例,干预效果合并效应量的OR值及其95%CI分别为:综合干预[OR =0.40,95%CI(0.27,0.59)];教育培训[OR=0.24,95%CI(0.11,0.55)];工程干预[OR=0.30,95%CI(0.16,0.55)];安全操作[OR=0.15,95%CI(0.09,0.26)];安全管理[OR=0.09,95%CI(0.06,0.13)].在降低锐器伤发生率上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工程干预、安全操作干预措施均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护士和护士长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护士和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及其评价指标。方法以全体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20名护士和20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对55名护士和20名护士长访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薪酬、职业发展、福利、奖励和人际关系方面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14.44±2.73),(12.51±2.51),(12.42±2.09),(11.69±3.17)和(9.71±2.58)分;护士长分别为(9.85±3.48),(9.69±3.77),(10.54±1.56),(8.62±2.50)和(7.46±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应当考虑这些指标并注意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胆专科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后的个人随访意愿和配合情况,分析影响针刺伤随访意愿的因素,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我院10名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心理变化和配合随访的意愿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主观因素(包括相关知识缺乏、职业风险感知淡漠、消极情绪)和客观因素(包括保健室人员配置不合理、随访周期长)是影响护士针刺伤随访配合度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针刺伤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