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细胞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人类疱疹病毒。1966年Old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抗体。我国于1973年着手研究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鼻咽癌患中有较高效价的EB病毒抗体,可在肿瘤发生前2年出现,并发现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特异性抗原-EA,EBNA、DNA酶的抗体,本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Nasopharyncal Carcinoma,NPC)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遗传、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约占头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0%左右。早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率61.13%,73.19%,晚期仅15.14%~23.16%。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小的黏膜下肿瘤不能被内窥镜检出,但CT检查分辨力高,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的组织解剖结构,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从CT诊断角度更好地探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意义,作者收集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25例,对其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咽癌EBV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95%属于非角化鳞癌。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嗜淋巴病毒属的DNA病毒,大量研究认为它与鼻咽癌特别是非角化型鼻咽癌关系密切。我们同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鼻咽癌石蜡切片中的EB病毒,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以及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2002—2003年我院10例鼻咽癌标本,按WHO(1999)分类方法诊断为非角化鳞癌10例。1.2方法全部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5μm连续切片,HE…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鉴于其发生部位和肿瘤病理分类,目前为止仍以放射为首^[1]。据报道,早期病人放疗,放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总的5年生存率达40%~50%,但在放疗中随首放射剂量的逐渐增加,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如咽痛、口干、进食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气囊导尿管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腔止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2002年以来应用气囊导尿管代替后鼻孔纱球对6例鼻咽癌后鼻孔出血患者进行前后鼻孔填塞,疗效良好,实施方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首位。鼻咽癌由于肿瘤位置深且隐蔽,无法经手术大块切除,且癌细胞分化差,对放疗敏感,故其治疗首选放射治疗。鼻咽癌腔内放射治疗适用于鼻咽腔内肿瘤和根治性外照射后鼻咽腔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眷”。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并将放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健康教育是针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1] 。 2 0 0 1年 12月~ 2 0 0 3年 7月 ,我院针对 4 3例鼻咽癌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男 34例 ,女 9例 ,14~ 73岁。均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CT、MRI等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脑损伤部位中颞叶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脑干,颈段脊髓最少;部分患者脑损伤无临床症状表现,CT对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检出率比较低;CT图像中主要突出为指状低密度,MRI检查患者绝大部分病灶都出现增强效应,其中会出现一些不增强区。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在临床症状上无显著特征,CT和MRI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做出诊断,MRI在脑干、脊髓损伤的诊断效果上要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4种标记蛋白抗体测定在鼻咽癌体检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EB病毒Rta-IgG、病毒壳抗原(VCA-IgA)、Zta-IgA、核抗原(NA1-IgA)抗体在鼻咽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应用于体检中的最适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健康体检者和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Rta-IgG、VCA-IgA、ZTA-IgA、NA1-IgA抗体水平,比较4项指标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阳性预测值和健康体检者中的表达水平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2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检测结果数据可见,VCA-IgA阳性预测值为70%,NA1-IgA、Rta-IgG阳性预测值为85%,Zta-IgA阳性预测值为90%;对1 000例健康体检者4种标记蛋白抗体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可见,Zta-IgA阴性预测值为83.3%,VCA-IgA阴性预测值为89.5%,Rta-IgG阴性预测值为91.9%,NA1-IgA阴性预测值为91.5%。结论在ELISA检测EB病毒4种标记蛋白抗体中,如果单独采用一种,则以Rta-IgG或NA1-IgA为佳,比较适合于健康体检人群的鼻咽癌体检筛查工作。如采用NA1-IgA、Zta-IgA、VCA-IgA或Zta-IgA、VCA-IgA、Rta-IgG 3项联合检测,则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 (IgAN)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的显著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者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的确诊主要依赖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 ,而后者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IgAN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1986年Cederholm等[1] 首次发现IgAN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含IgA的大分子复合物 ,对IgA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并证实该复合物为IgA 纤维连接蛋白 (IgA FN )。此后 ,又有多篇文献提示IgA FN可作为诊断IgAN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中检出有淋巴结转移的85例患者,对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区及其对放射治疗设计照射野提供佐证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检出淋巴结181个,其中1个淋巴结者21例,2个者39例,3个者18例,4个者7例;单侧转移率为60%,对侧转移率为35%。按所发生的转移淋巴结大小、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的位置(或区域)为Ⅰ区5例,Ⅱ区39例,Ⅲ区28例,Ⅳ区9例,Ⅴ区3例,Ⅵ区1例,Ⅶ区0例。Ⅱ区和Ⅲ区最高为78.8%(67/85),其中Ⅱ区淋巴结转移率达45.9%(39/85)。按解剖学部位分布:颈深上前组42例(49.4%),颈深上后组28例(32.9%),颈深下组7例(8.2%),颈后三角区4例(4.7%),颌骨上组2例(2.4%),颌下和颏下2例(2.4%)。结论手术清扫和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时,除原发灶外,容易转移的部位要引起重视。清楚淋巴结转移规律对于放射治疗时指导设计颈部照射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30~60岁发病多见[1]。由于多数为鼻咽低分化癌,对放射线敏感,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所以放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2,3]。但由于其解剖部位复杂,容易侵犯邻近组织和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治疗时照射野多,照射面积大,疗程长,患者局部和全身反应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4]。2009年5月~20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定量测定EB病毒抗早期抗原的IgA水平(EA/Ig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 ISA法定量检测血清EB病毒EA/IgA水平,其中鼻咽癌134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56例,鼻咽部非癌疾病47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被检血清中鼻咽癌组EA/IgA检测结果阳性率50%,平均值x-=53.27u/m l,特异性100%,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平均值x-=3.50u/m l。结论EB病毒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00%),是一项较好的临床诊断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27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RTA-IgG、VCA-IgA和EA-Ig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结果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最高(99.63%);早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97.62%(41/42),晚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为100.00%(230/230)。四项指标中任意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为阳性的特异性在93.00%以上。结论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早期鼻咽癌的筛查,任意两项以上指标阳性时应高度怀疑鼻咽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EBV)、铁蛋白(SF)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鼻咽癌(NP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酶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技术,检测184例NPC患者、52例鼻咽良性疾病患者、8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EBV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CA-IgA)、SF及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NPC组EB-VCA-IgA、SF、CYFRA21-1敏感性分别为79.3%、46.7%、42.4%。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4%,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B-VCA-IgA、SF、CYFRA21-1联合检测对NP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肿瘤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EBV)、铁蛋白(SF)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鼻咽癌(NP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酶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技术,检测184例NPC患者、52例鼻咽良性疾病患者、8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EBV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CA—IgA)、SF及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 NPC组EB—VCA—IgA、SF、CYFRA21-l敏感性分别为79.3%、46.7%、42.4%。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4%,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B—VCA—IgA、SF、CYFRA21-1联合检测对NP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VCA—IgA、EA-Ig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及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49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血清,选择有相似症状的头颈部其他病例82例及1292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以上血清检测EB病毒Rta-IgG、VCA—IgA、EA—IgA3种抗体,评价Rta—IgG抗体单项和联合VCA-IgA、EA-IgA,在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和筛查的价值。结果3种EB抗体对鼻咽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Rta-IgG:74.6%、92.68%,VCA-IgA:88.4%、78.04%,EA—IgA:46.77%、92.68%,平行联合VCA—IgA和Rta—IgG敏感性为89.97%,高于单项Rta-IgG。结论就单一指标而言,鼻咽癌筛查应首选VCA—IgA,平行联合Rta—IgG和VCA—IgA可更大范围地反映EB病毒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和晚期的抗原表达,对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较合适且经济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检测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在鼻咽癌在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385例临床疑似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的结果。对比分析鼻咽癌组和鼻咽部良性疾病组VCA-IgA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的差异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血清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鼻咽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鼻咽癌组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的阳性率均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组(P0.05);鼻咽癌组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组(P0.05);VCA-IgA检测和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特异度介于两者单独检测之间。结论血清VCA-IgA和螺旋CT增强扫描两项检查是临床辅助诊断鼻咽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BV病毒、PCNA、Ki-67、C-myc癌基因蛋白在鼻咽癌中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鼻咽角化性鳞状细胞癌20例,鼻咽非角化性癌40例和对照组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30例.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EBV(EBER)病毒及采用免疫组织化二步法检测PCNA、Ki-67和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EBER在对照组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及角化性癌鳞状细胞癌20例中均阴性0%(0/30,0/20);而EBER在鼻咽非角化性癌中阳性表达率100%(40/40);对照组和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与非角化性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5年的40例鼻咽非角化性癌(NKC)组织中PCNA、Ki-67、C-myc分别为67.5%(27/40),65.7%(23/35),66.6%(16/24);生存期≥5年分别为32.5%(13/40)、34.2%(12/35)、33.3%(8/24).以上可见40例NKC患者中生存期<5年及≥5年的生存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此之外,在40例非角化性癌组织中PCNA、Ki-67、C-myc癌基因阳性率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分别为60%(24/40)、62.8%(22/35)、62.5%(15/24);在无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中分别为40%(16/40)、37.1%(13/35)、37.5%(9/24),显示与有无远处器官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鼻咽非角化性癌几乎100%有EBV病毒感染;PCNA、Ki-67、C-myc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生存率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由于放疗会损失周围的正常组织,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往往使病人不能坚持。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魂、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过程或程度[1]。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对1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