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通过肝叶切除、狭窄胆管成形、胆肠吻合等方法联合术中及术后使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结果手术后死亡3例,术后严重并发症13例(6.1%),包括胆瘘5例、膈下感染3例、胆道出血3例、肝肾功能衰竭2例。213例患者中201例取净结石,取净率94.36%。结论外科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能减少肝胆管结石的残留率,使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分析11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结石取尽率82.61%(76/92),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的结石取尽率为85%(17/20)。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指导治疗,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83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等情况。其中45例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9例采用肝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12例行肝门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8例采用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腹腔镜+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为(17.78%、8.89%、6.67%);肝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21.05%、26.32%、21.05%);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12.50%、37.50%、25.00%);腹腔镜+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为(0%、18.18%、27.27%)。结论:肝叶或肝段切除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但可明显减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是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重要的手术方式。而胆肠吻合内引流、胆管切开取石、胆道镜+腹腔镜取石等手术方法具有各自特点,肝胆管结石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2005年4月共85例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应用纤胆镜技术后,残留结石率由45%降到22.3%,19例残留结石的病人术后均采用纤胆镜取石,除2例因T管脱落而放弃外,其余17例均无结石残留。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好,具有准确、迅速、方便及组织损伤小的特点,是减低结石残留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术中胆道造影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40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术中胆道造影了解胆道解剖、胆道病变、结石分布情况,根据造影及术中探查行胆管切开取石、肝段(叶)切除或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发现胆管变异11例,血管变异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壶腹部癌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胆管狭窄11例;施行左肝外叶切除15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肝后叶切除2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8例,胆肠吻合3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造影前残余结石率为30%,造影后残余结石率为10%(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露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大小及数目,胆管及血管变异,有无胆管狭窄及肿瘤;有利于根据造影情况结定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肝内残余结石或胆总管下段小结石,降低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中87例在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外院转入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9例.结果 87例中有12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为Ⅲ级及以上胆管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7例为取净结石伴胆管狭窄者),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3例安置T管引流,术后造影发现结石残留15例;术后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4例(外院29例,本院15例),一次取净结石32例,占72.72%,4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净.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但不能完全代替病肝切除;术后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留结石:彻底根除胆管残石,应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院经治带T管胆道残留结石患者31例,通过T管冲洗、经T管胆道镜、介入取石(X线透视下经T管窦道插入特定的导管及取石蓝)、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方法,避免了因胆道残留结石再次开腹手术引起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易其林 《中国新医药》2004,3(3):100-10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手术时机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2年78例肝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 78例中,急症期手术4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24.3%),死亡1例.术后结石残留率3%,择期手术治疗3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13.5%),术后结石残留率21.9%。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避免急症期内被动手术和减少再现再次手术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残留结石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段小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34-235
目的探讨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7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2例(2.67%),未见结石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现象;对照组术后结石残留8例(10.67%),复发5例(6.67%),术后并发症4例(5.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下胆道镜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残石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腹腔镜切除胆管,胆道镜取石,利用缝合手术和T管引流,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为(5.8±1.6)d,明显短于观察组(16.2±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恢复时间明显较短,患者无需要经受太大的痛苦,身体恢复相对较快,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亦峰 《北方药学》2012,(12):39-3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6例,62.79%的患者疗效满意,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23.26%的患者偶尔出现上腹不适、轻微腹痛;13.95%患者有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出现。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的手术方式,有助于预防并且还能减少结石残留和复发。  相似文献   

12.
胡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89-19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相关因素,及等离子冲击波对肝胆管残留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胆管残留结石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总结其结石残留相关因素;考核经胆道镜引入定向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仪探头对残留结石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肝胆管残留结石患者经等离子冲击波碎石治疗,取石成功率为96.7%;除1例患者术中出现寒战,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未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1~2年随访,未见结石复发患者。结论等离子冲击波碎石治疗对干单管残留结石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失为肝胆管残留结石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应予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在外科治疗中比较棘手。我院1990-05~2001-07共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1043例,其中84例(占8.1%)行肝胆管盆式整形内引流术治疗,经过4月至11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84例。男21例,女63例。年龄24~73岁,平均48.7岁。既往有1次胆道手术史患者14例,2次胆道手术史5例,3次胆道手术史2例。既往行胆囊切除9例,胆管切除加胆总管切开10例,胆囊切除加胆肠吻合2例。病程2月至31年,平均36.5月,其中66例患者有2年以上时间的胆道…  相似文献   

14.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有86例术中取石,结石取尽率82.56%(71/86),20例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尽率为85%(17/20)。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指导治疗,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2月至2009年5月共53例二次胆道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原因,选择再次手术方式及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中优良率为82.7%(43/52).术后B超复查或T管造影,4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形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出结石,4例复发右肝内胆管结石,3例患者复发胆管炎.结论 本组患者再次手术原因主要是原术中残留结石、反复胆道感染以及胆道狭窄.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亦应加入适当的巩固性治疗,对预防结石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我院2008~2010年共收治92例胆道结石手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行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术.结果 92例患者共取石138次,平均每例取石1.5次,除4例未取净,其余88例均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为95.7%.结论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治疗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效果显著,使胆道结石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的取出有了全新的手术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手术方式选择及时机选择。方法 5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31例,左外叶或左半肝不规则切除15例。结果全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胆肠吻合口瘘1例,死亡2例,1例死于术中胆道出血,1例死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瘘,其余均治愈。全组5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2年,并发症总发生率11.32%(6/53),主要并发症为伤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腹腔感染。结石残留率31.15%(17/53)。结论针对每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取最适宜和最安全有效的个体化外科治疗手段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以及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9%,术前B超、CT及MRCP对肝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5%(16/28)、46.43%(13/28)、40.00%(6/15)。根治性手术12例,姑息性手术12例,单纯活检4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10/12)、58.34%(7/12),25.00%(3/12),姑息性切除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8/12)、8.33%(1/12),单纯活检组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对年龄〉40岁、病史长、反复感染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短期内消瘦和难以解释的肝区疼痛者,应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较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中应用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残石复发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B超配合纤维胆道镜可以降低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盲目性,有效减少术后结石的残留,有利于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既可有效地降低术后残石率,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中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肝内胆管结石最终残石率,应常规使用。该方法效果明显疗效显著,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疾病上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方法 5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例,胆肠吻合内引流术31例,左外叶或左半肝不规则切除15例。结果全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胆肠吻合口瘘1例,死亡2例,1例死于术中胆道出血,1例死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痰,其余均治愈。全组5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2年,并发症总发生率11.32%(6/53),主要并发症为伤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腹腔感染。结石残留率32.08%(17/53)。结论针对每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取最适宜和最安全有效的个体化外科治疗手段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