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直接测序方法,进一步了解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区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DNAP基因区,通过直接测序方法与Genebank标准序列对比,对107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进行P区测序。结果:107例慢性乙肝患者YMDD变异率为32.7%,其中YIDD变异17例,YVDD变异15例,混合变异3例。YMDD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变异者;而YMDD变异组治疗前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未变异组;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之间治疗前的患者性别、年龄和HBeAg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2.
由HBVDNA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观察到血清HBeAg阴性患者有高滴度的HBVDNA。且分血清HBeAg阴转与慢性肝炎恶化。重型肝炎发生和慢性肝炎癌变密切相关。为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病变程度关系,应用定量PCR法检测142例单纯感染HBV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应用ELIS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miR-122、miR-375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3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检测诊断为慢性乙肝病人48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88例作为对照。采外周血2ml,提取RNA,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iR-122和miR-375相对表达水平。与ELISA五项、HBVDNA和ALT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中miR-122和miR-37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2±0.67)、(10.38±2.27)和(1.24±0.36)、(6.57±1.26)。在慢性乙肝病人中,HBeAg阳性病人的miR-122和miR-375相对表达量最高(13.22±2.34)和(8.11±1.34),与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携带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miR-122和miR-375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不同慢性乙肝病人中miR-122和miR-375表达水平升高存在差异,其中HBeAg阳性病人的升高最显著,而非活动性携带者的升高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慢性乙肝患者106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结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5.
徐军  王芳  杨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HBV感染者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eAg/抗-HB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组(HBeAg+/抗-HBe-,43例);11组(HBeAg-/抗-HBe+,69例);Ⅲ组(HBeAg-/抗-Hbe-,22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连续监测法检HBVDNA载量以及ALT水平。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和HB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HBVD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高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HBVDNA阳性患者HBVDNA载量与ALT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74,P=0.156)。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单纯依靠HBeAg/抗-HBe以及ALT来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情检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84-1284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2747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变化。结论 HBcAg和HBV DNA有明显的相关,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者病毒并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行为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02例HBeAg阳性、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DNA定量检测和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均为HBeAg阳性,ALT、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1年检测两组患者ALT、HBVDNA定量及HBeAg转阴率均较前有改善(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教育1年后研究组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督导了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健康行为,可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eAg转阴率,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的鉴别指标。方法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各12例分为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2组入院时均检查生化和肝炎病毒等指标,并在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乙肝组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5.4±453.2)IU/L、总胆红素(TBIL)(122.4±76.1)μmol/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患者ALT(387.4±321.2)IU/L、TBIL(32.4±40.1)μmol/L,P〈0.05。②当ALT首次降至400IU/L以内时,急性乙肝组血清中HBV-DNA定量11例已转阴,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患者(p〈0.05)。④急性乙肝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例已转阴;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急性乙肝组乙肝e抗原(HBeAg)均已转阴,为HBeAg(-)/HBeAb(+);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HBeAg虽有数值变化,但变化幅度小,没有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结论入院时血清中HBV-DNA定量已经转阴或ALT〉1000IU/L及ALT降至〈400IU/L以下时,HBV-DNA定量转阴或HBsAg转阴或已经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两种情况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可能性大。对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必须抓住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I』、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异甘草酸镁、苦参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方面存在差异性。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eAg阳性28例(34.15%),平均(48.95±12.51)岁。HBeAg阴性54例(65.85%),平均(50.87±11.02)岁。HBeAg阳性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总胆汁酸及HBVDNA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患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符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及层粘连蛋白等水平在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HBeAg阳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HBV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300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者进行随访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绘制,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随访的300例患者中可以得到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与ALT的水平成正比例的关系,与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要想有效预防和治乙肝患者肝硬化,做好长期有效的护肝治疗,注意观察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的高水平,及时降低ALT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采用国产ADV治疗的11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48周时的疗效,分析治疗前ALT水平、HBVDNA水平、体重指数(BMI)及年龄等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ADV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为88%; HBVDNA转阴率为43.22%;22.03%患者E抗原消失,其中18.64%患者发生E抗体血清学转换;耐药率为0%。获得HBVDNA转阴者较未获得转阴患者基线ALT水平较高、HBVDNA载量较低、年龄较轻、BMI较小、24周获得初始病毒学应答(IVR)比例更高。结论 国产ADV可以有效地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BMI较低及年龄较轻的患者更易对ADV标准治疗方案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剂,100mg·d-1,po,疗程1年.将血清HBVDNA,HBeAg/抗Be血清转换和ALT水平等作为评价抗病毒疗效的指标.结果122例患者中血清HBVDNA转阴91例(74.6%),HBeAg/抗 HBe血清转换24例(19.7%),ALT恢复正常89例(73.0%);显效22例(18.0%),有效64例(52.5%),总有效率70.5%.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拉米夫定可快速、高效抑制HBVDNA复制,使用方便、安全,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浓度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并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sAg阳性的患者13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其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血清中HBVDNA载量。结果 135例患者中HBeAg阳性的61例,HBVDNA阳性的87例,其HBsAg和HBeAg浓度值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3(P〈0.01)、0.550(P〈0.01),HBsAg与HBeAg的r值为:0.699(P〈0.01)。结论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载量及HBeAg浓度均成高度正相关,可较好的反应HBV的复制水平,便于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e抗原(HBeAg)模式与血清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1407例乙肝感染者分别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载量及HBV-M,并同步检测肝功能.根据HBeAg不同模式分组探讨与HBVDNA载量及ALT、AST、CHE关系.结果 HBeAg阴性与阳性组间HBVDNA阳性率及平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T、AST、CHE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HBeAg模式中都存在有病毒复制组ALT、AST、CHE水平显著高于无病毒复制(P<0.01).结论肝损害与HBeAg模式无关,而与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1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ALT、HBVDNA、HBeA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治疗期间不同时限HBVDNA降至低于检测限对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HBeAg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103例(83.1%),ALT恢复正常122例(98.4%),HBeAg阴转45例(36.2%),HBeAg转换32例(25.8%)。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对治疗48周时HBeAg的定量及阴转改变有影响,48周时HBeAg阴转率分别如下:治疗前HBVDNA〈107Coples·mL-1组为47.3%,≥107Coples·mL-1组为27.5%,ALT≥200U·L-1组为58.5%,〈200U·L-1组为19.7%。治疗中HBVDNA不同时限降至低于检测限对48周时降低HBeAg定量及阴转有显著影响,HBeAg阴转率分别如下:HBVDNA〈12周内阴转组为53.8%,12~24周内阴转组为37.1%,〉24周内阴转组为25%。结论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及治疗中HBVDNA不同时限降至检测限以下对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对HBeAg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HBeAg阳性41例(43%),HBeAg阴性54例(57%)。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平均发病年龄,ALB、TB、CHE、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的ALT、AST分别为(400.37±413.59)U/L和(578.14±600.23)U/L,高于阳性患者的(198.25±215.37)u/L和(254.78±269.16)U/L(P〈0.05)。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载量为(6.17×10^6±8.24×10^1)copies/ml高于阴性患者的(2.39×10^5±6.75×10^1)copies/ml,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HBeAg阳性患者的左肝前后径及右肝厚度分别为(65.12±12.43)mm及(95.37±12.69)mm,均高于阴性患者的(56.78±11.04)mm和(89.34±9.23)mm(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在较低的HBVDNA载量下,仍引起较高的肝损伤和较大幅度的肝脏萎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49例HBeAg阳性初治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口联合拉米夫定口服,观察ALT、HBeAg、HBVDNA的变化,共96周。结果在治疗12、24、48、96周时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0.20%、24.49%、32.65%和40.82%;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6.94%、65.31%、71.43%和81.63%;ALT复常率分别为48.98%、69.39%、73.47%和79.59%。结论初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满意,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适当疗程。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成年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治疗3年(156周),观察其对HBVDNA、HBeAg、ALT和病毒变异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对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维持ALT的正常有一定疗效,治疗2年有39.8%的患者发生病毒变异;可出现HBVDNA的反跳。拉米夫定的疗效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DNA的水平相关。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期服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对抑制HBV的病毒复制和维持患者的ALT正常有显著疗效;其临床应用的最佳适应证为HBeAg和HBVDNA均阳性,HBVDNA水平较低而ALT异常的患者。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