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院自1972年至1987年收治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非癌恶性肿瘤3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讨论不同类型胃肠道非癌恶性肿瘤原发于胃肠道的临床特点。临床资料 31例中包括胃平滑肌肉瘤14例,胃恶性淋巴瘤6例,小肠平滑肌肉瘤5例,小肠恶性淋巴瘤3例,小肠浆细胞瘤1例,直肠肉瘤2例。原发部位:胃64.5%,小肠29.0%,直肠6.5%。性别:男20例,女11例,男∶女为1.82∶1;年龄18~66岁,高峰年龄51~60岁占35.5%。病程:肉瘤2月~20年,平均4.9年;淋巴瘤1  相似文献   

2.
高广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74-107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22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回盲部、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0%,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手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夏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67-16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湖南省津市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中男性13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为主。病灶位于肠道9例,胃7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诊12例,存活8例,3年存活率为50%。结论: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吴月霞  郑光明 《贵州医药》1995,19(4):224-22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胃部而起源于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非癌性胃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类型,术前诊断困难,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我们回顾了自1989年以来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本文收集18例全部符合Dou-son1961年提出诊断标准(1)。1.2性别与年龄:本组18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42.2岁,50岁以上8例,占44.4%。1.3治疗前病程:1月~8年,平均病程19个月。3个月内6例,3~12个月5例,12个月以上7例。1.4临床表现;腹痛17例,占94.4%,消…  相似文献   

5.
王熹 《江苏医药》1998,24(7):535-535
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实体瘤,临床表现不一,与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症状相似,诊断、漏诊率高。现将我科1995年4月~1997年6月收治56例恶性淋巴瘤初诊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6例MI。病人均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HD)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51例。女娃19例,男性37例。年龄5~75岁,以4O~6O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低度恶性患者8例,中高度恶性患者48例。病程(从症状开始到就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2年。以1~2个月为最多。原发于淋巴结结内49例,占87.5%(49/56),原发于淋巴结结外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按WHO(2000年)诊断标准,对46例胃肠道原发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6例胃肠道原发淋巴瘤,男:女=1.8:1,发病年龄4-77岁,以消化道症状和腹部包块为主诉。好发部位:胃15例,小肠23例,大肠8例。组织学类型:4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淋巴瘤38例占82.6%,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type)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T)15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Burkitt样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8例占17.4%。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准确的组织学分型和临床分期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报告1990年1月-1998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共21例,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1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0例,男性12例,女性9例;ⅠE期12例,ⅡE期12例,ⅡE期9例;术前诊断符合率9.5%,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采用手术后配合中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yroid,PMLT)是一种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有报道称占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3.0%~5.0%,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被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等.我院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欣华 《贵州医药》1998,22(1):59-60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D)及非问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两大类。发生于耳鼻咽喉及颈部的恶性淋巴瘤多为NHL。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29例原发于鼻、咽及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四例中男23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病程1个月至半年。29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2例为活俭确诊,7例为手术切除肿块作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NHL26例,未分类3例;其中T淋巴细胞恶淋11例,B淋巴…  相似文献   

10.
吴朝阳  许文林 《江苏医药》1997,23(4):264-265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GI-NHL)系指NHL原发于胃肠道粘膜下层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外器官中,胃肠道是NHL好发部位。现将我院1978~1991年收治,资料完整并随访5年以上的2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73岁,平均44.2岁。病程10天至半年,平均15周。临床表现:腹痛12例,原发于胃7例,以隐痛不适为主,原发于肠5例,常为阵发性绞痛。其他腹胀9例,发热8例,盗汗8例,贫血8例,消瘦7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块、肠穿孔各2例,肠梗阻、腹膜炎各1例。实验室检查常见贫血及大便隐血阳性,无特异性。胃镜检查1…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胃恶性淋巴瘤15例,小肠恶性淋巴瘤16例,结肠淋巴瘤18例,分期(Arbor标准)为IE期16例,ⅡE21例,ⅢE7例,ⅣE期5例。手术根治切除29例,姑息切除10例,术后加化疗33例,单纯化疗10例。随访40例,5年生存分别为IE期9例,ⅡE期11例,ⅢE期2例,ⅣE期0例。结论: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率高,强调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及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韦达  陈环球 《江苏医药》2005,31(12):899-90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ⅠE期17例,ⅡE期26例,ⅢE期3例,Ⅳ期10例。术前X线确诊率45%,胃镜确诊率30%。ⅠE期、ⅡE期、ⅢE期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4.0%、33.3%和11.1%。结论 重视PGML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特点,胃镜检查时多部位深取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应为首选治疗,辅以放、化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院先后收治胃原发恶性淋巴瘤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54~58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3/3)、肿块(2/3)、贫血(2/3)、便血(1/3)及发热(1/3)。术前消化道钡透3例,均诊断为胃窦癌。2例胃镜疑诊胃淋巴瘤及胃平滑肌瘤;另1例B 超诊为胃癌。3例均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术后分别经7、6、3年随访,均健在。讨论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系原发于胃壁内的淋巴  相似文献   

14.
1987~1997年,我院共收治胃恶性肿瘤425例,其中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采用Bawson五条标准,即:()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末梢血象及骨髓无幼稚或异常细胞。()肿瘤定位于胃肠道或该引流区域淋巴结受累。(5)肝脾无侵犯(临近病变直接扩散除外)。本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9~60岁,平均42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疼痛10例,胃肠道出血4例,腹部肿块4例。术前经胃镜取活俭确诊3例,其他12例均误诊为胃癌,术后经病理检查均为胃恶性淋巴瘤。经根治性胃大部切除12例,姑…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是恶性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 ,为了提高对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笔者整理了1 988~ 1 998年我们两院诊治的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共 1 2例 ,结合文献复习 ,对其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原发于胃者仅占 4例 ,而原发于小肠占 8例。 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平均年龄 55岁 ,均为男性。主诉上腹部疼痛纳差者 3例 ,仅有上腹部饱胀不适者 1例。 4例患者经纤维胃镜均误诊为胃癌而行手术治疗。 8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7例为男性 ,年龄在 1 9~ 70岁 ,平均45岁。以急腹症为临床特征而首次就诊者 5例 ,其中因急性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附24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大良,吴尧嵩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较难,误诊率高。其治疗和预后与一般恶性肿瘤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近15年共收治24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一、一般...  相似文献   

17.
姜文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8):165-165,16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分析其病症特点、内镜检查、活体检查的共同点,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消瘦、腹部包块、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内镜检查,病灶位置在胃部14例(胃体8例和胃窦部6例),肠部11例(小肠4例,结肠5例,回盲肠2例);单发病灶9例和多发病灶16例;有隆起型病灶11例,浸润型病灶4例和溃疡型病灶10例;活体检查发现21例恶性淋巴瘤,与术后病理的相符率为84.0%。结论对有明显胃肠道症状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治探讨(附13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00020)宋家琨王克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少见,仅占胃恶性肿瘤的2%~8%〔1,2〕。鉴于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深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复阅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30例,在HE诊断基础上做HP染色和免疫组化LCA、CD20、κ、λ、CK标记。结果 胃16例,肠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黑便或血便,腹部包块。病理改变以边缘区B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13例出现变异大细胞,3例以变异大细胞为主。25例有淋巴上皮(LEL)病变,18例有淋巴滤泡结构,21例见浆细胞浸润。17例HP阳性,30例CD20阳性。结论 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低度恶性的MALT型淋巴可向中度恶性或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不同方式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期间在临床上造成误诊或漏诊的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霍奇金病患者2例,占5.71%,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3例,占94.29%,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NHL占69.70%,T-NHL占30.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7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20例,以血液系统症状为主2例,以其他表现为主3例。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28.57%),达到部分缓解13例(37.14%),死亡12例(34.29%)。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比霍奇金病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以某个系统表现为主,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