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检镜前后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及结核菌PCR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肺结核患者纤支镜检查抗酸杆菌阳性73例(36.5%),大于纤支镜术前检查阳性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纤支镜检查,肺泡灌洗液结核菌PCR检测阳性率117例(58.5%),高于纤支镜术前检查阳性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检查能提高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经反复多次痰浓集找抗酸杆菌(简称痰集菌)检查仍为阴性,尤其是在X线胸片和临床症状不典型时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对5例病人作选择性的纤支镜检查获得了阳性的证据,从而明确了诊断。资料与方法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51岁。既往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81年2月至1989年2月作纤支镜检查共1031例,其中31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涂片痰菌阴性,1例误诊为炎性肺不张,经纤支镜检查后32例均确诊为肺结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6~66岁。病程4天~2年。主要表现为咳嗽21例,发热15例,(37.3~39℃);咯血9例,胸痛5例。纤支镜检查前痰涂片查抗酸杆菌2~7次  相似文献   

4.
惠志清  吴秋云 《江苏医药》1997,23(3):209-209
自1994年3月起,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PCR-TB),并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25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9岁;均依据病史、结核中毒症状、胸部X线检查、生化及细菌学检测、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购水吸收、症状缓解等确诊。非结核性胸腔积液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肺癌15例,胸膜间皮瘤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心衰2例,细菌性肺炎4例。二、标本采集本组患者均在B超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治检加术后痰检对肺刷嗣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治检对52例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术后连续3天痰检找抗酸杆菌或病病理细胞。结果:经纤支镜肺治检确诊肺癌30例,肺结核6例,肺炎3例,确诊率为75%。术后查痰找癌细胞阳性10例,找抗酸杆菌阳性6例,术后查痰阳性率为30.76%。结合术后查痰总的确诊率为86.53%。结论:经纤支镜肺治检加术后痰检对肺周围型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结核(EBTB)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Olympus BF TYPE20型纤支镜,在纤支镜直视下进行活检及刷检,取标本送病理学、细菌学及抗酸染色检查。结果刷检找到抗酸杆菌26例,病理及刷检同时阳性14例,另外10例经纤支镜检查在痰中找到抗酸杆菌。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内采样做细菌学、组织学检查是诊断EBTB最重要的手段,对术前痰细菌学检查阴性的EBTB诊断价值更大,而纤支镜检查术的痰(涂片)是痰细菌学检查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初始主要是用于检查诊断目的,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经纤支镜作各种治疗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高原地区经纤支境治疗的病冽不多,有关经纤支镜止血的资料报道甚少。从97年5月至98年7月,我院在海拔3560m地区,经纤支镜治疗咯血22例,操作顺利,治疗结果满意,现总结操作体会如下,供参考。临床资料纤支镜型号OLYMPUSBF—P30。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藏族8例,格巴族1冽,回族1例,汉族问例。男性18例,女性4冽。年龄15-4岁,平均39.2岁。支气管扩张症10例,肺结核(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广例,肺炎3例,肺癌1例…  相似文献   

8.
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并非少见。本院自1995年以来,对肺内无结核病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本文简称纤支镜)检查并为组织学或细菌学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有14例,现报告如下。l!陶床资料1.l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3:4。年龄16-47岁,平均列.7岁,对岁以下4例、20-35岁7例、35岁以上3例,14例均有咳嗽(其中刺激性咳嗽为主8例),咳痰10例,发热9例,气短4例,咯血4例,胸痛、胸闷3例。局部呼吸音减弱7例、局限性罗音2例,叩诊浊音4例。1.ZX线及实验室检查X线无明显异常3例,肺纹理聚拢1例,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下野结核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3例在外院误诊,转本所后经反复多次涂片查痰、痰培养、纤支镜术后痰培养、病理活检、胸部CT扫描、排除其他肺部疾患后给予诊断性治疗观察追踪而诊断的肺下野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确诊49例,确诊率为92.5%,10例多次反复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8例痰培养找到抗酸杆菌;5例纤支镜术后痰培养找到抗酸杆菌;1例纤支镜术后病理活检确诊;经皮肺活检确诊1例,9例经胸部CT扫描、PPD试验强阳性确诊;19例根据X线胸片及临床综合分析排除肺部其他病变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观察追踪2个月确诊15例,4例病灶无变化或扩大.结论 对肺下野或其他比较特殊部位的病灶,在常规检查不能确诊、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情况下,尽早到结防机构采取细菌学检查、病理检查、诊断性治疗等综合手段,以尽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金醒 《云南医药》2000,21(4):337-337
近年一些不典型的老年肺结核病人常出现在综合医院 ,其误诊常有发生。现收集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37例 60岁以上老年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如下。资料及结果 男 2 6例、女 11例 ,年龄 60~ 87岁。 11例起病急骤 ,体温 4 0℃以上 ,而 15例则无发热。反复咳嗽 2 8例 ,咯血 9例 ,体重减轻 10例。经胸部X片及CT检查 ,病灶位于左肺上叶与下叶者各为 6例与 2例 ,右肺上叶与中下叶者各 10例与 4例 ,双肺均有结核病灶 15例 ,空洞 5例。血沉 ( 4 6 4 2± 2 9 4 9)mm/h。痰查抗酸杆菌 2 9例10 6次 ,阳性 9例 2 1次。纤…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1年7月至1996年7月开展经纤支镜支气管局部滴药治疗以结核性干酪病灶为主或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78例肺结核。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情况及分组:入选148例均经临床症状、X线胸片、细菌学检查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均接受2HRSZ/4HR方案抗痨治疗。随机分为滴药组78例,对照组70例。滴药组在全身用药的同时经纤支镜局部滴药治疗。滴药组78例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1~60岁。均为初治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涂阳)74例,涂阴4例;痰培养结核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内膜结核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经纤支镜检查的病理学、细菌学及临床表现。结果 47例中,男19例,女2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X线或CT表现以肺内片状浸润及肺不张为最多见,纤支镜下以黏膜浸润型、肉芽增殖型为主,刷片抗酸杆菌阳性率最高。结论纤支镜检查在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钟达  武娜 《天津医药》2001,29(3):175-176
发病部位不典型的肺结核给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增加了困难。本文通过纤支镜刷检和灌洗,对52例痰菌阴性的中、下肺野肺结核进行检查,提高了抗酸杆菌的检出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经治的病人。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38.8岁。52例均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18例经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中、下肺野有病变。临床表现有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或伴胸痛、低热、乏力等症状。肺内病变经两周以上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吸收。纤支镜检查前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并发肺癌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 1.男性17例(94.4%),女1例(5.6%)。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60岁以上者10例(55.6%)。有明显吸烟史者17例,占94.4%。 2.肺结核诊断标准:病史,体征,系列X线胸片动态观察符合结核的典型表现。其中10例痰或纤支镜冲洗液查见抗酸杆菌(55.0%)。  相似文献   

15.
丁玉江  杜坚 《江苏医药》1999,25(3):244-244
1995年1月到1998年1月,我们对经陶片(或CT)、纤支镜检查明确为肺部炎性病变而痰找抗酸杆菌阴性共386例作高稀释度(1IU)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进一步区分结核与肺炎。临床资料一、对象386例中男性182例,女性204例,年龄16~81岁,平均485岁。二、方法采用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华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50IU/mlPPD作为试剂,使用时每毫升加生理盐水4ml稀释,取其0.lml(IIU),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于注射后48~72小时检查注射部位的反应,测量应以硬结的横径及其垂直径的毫米数计录,反应平均直径<…  相似文献   

16.
黄华 《江西医药》2015,(3):238-24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气道内结核病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气道内结核病患者2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均行3次或以上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取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活检及刷检,将镜检的涂片找抗酸杆菌阳率、活检率及刷检率与支气管镜检前痰抗酸杆菌涂片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支气管镜直视下,22例患者中,I型9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3例,V型1例。镜检的涂片找抗酸杆菌阳率、活检率及刷检率明显高于支气管镜检前痰抗酸杆菌涂片的阳性率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确诊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抗痨治疗,半年及治疗结束后复查纤支镜,结核病灶均痊愈。8例气道狭窄患者,5例行气道内球囊扩张术,3例行气遭内支架置入,术后气道一直保持通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气道内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下叶结核114例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下叶结核的诊断、误诊原因及X线胸片的特点。方法:对114例肺下叶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涂片菌阳68例(59.65%);46例痰菌阴性,经纤支镜检查确诊19例,2例手术证实;另25例抗结核治疗的确诊。结论:肺下叶结核容易造成误诊,肺下叶结核易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对一、两次痰菌阴性、X线胸片有可疑的病例,仍需进一步作痰菌培养、检测抗结核抗体、CT及纤支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8.
例1,女,37岁。因咳嗽、咯血伴低热半月,以支扩咯血收住院。体检:心肺(-)。胸片右下肺纹增多,夹有少量小结节影,治疗无效,每天咯血50~100ml。多次痰找脱落细胞及抗酸杆菌(-),纤支镜肺活检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治疗后胸片复查、两肺见弥漫性小结节影。最后出现胸闷,气喘,进行性呼吸困难,死于呼吸衰竭,死后病理检查为肺泡细胞癌。例2,男49岁。因间断痰血7个月,咯血2个月,以肺结核收住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胸片两上中肺斑片影。治疗无效,每天咯血50~80ml。多次痰找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纤支镜肺活检(-),胸部CT 考虑肺结核。患者进行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TB)DNA的价值。方法: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522例结核及60例非结核患者临床标本中的TB-DNA,同时用培养,抗酸染色涂片及常规PCR法作对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率为80.6%(411/690),培养为18.1%(125/690),镜检为13.95(96/690),常规PCR为59.6%(411/690),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常规法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P>0.05),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该技术假阳性为零。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TB-DNA具有快速、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结核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目标Olympus P30型纤维支气管镜,按纤支镜常规方法局庥和镜检,观察各肺段支气管黏膜情况,钳取及刷检病变部位,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涂片找抗酸杆菌,并通过纤支镜对病变部位的支气管进行冲洗,对冲洗液涂片作抗酸染色和培养结核杆菌。结果 60例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刷检经病理或抗酸染色诊断结核病者51例(85.0%),镜检后痰涂片或冲洗液中找到抗酸杆菌9例。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早期发现支气管内膜结核并给予及时的抗结核治疗,有效防止了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的支气管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