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展红  杨丽  吴宜勇 《河北医药》2010,32(20):2873-2874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差异及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109例子宫内膜癌肿瘤中的ER、PR水平。结果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ER与PR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呈负相关。结论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病,子宫内膜癌大部分都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ER、PR是反映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和61.7%,ER、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和29.8%。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p53。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59%、67.65%、23.53,ER、PR、p53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增高、临床分期越早,ER、PR阳性率越高,而p53则越低。结论 ER、PR、p53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指导术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中ER、PR、MK、VEGF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杨蕴  刘双静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1):1364-136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MK和VEGF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AbSC3A及雌激素受体(ER)和激素受体(PR)表达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并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66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6.1%(37/66)和53.0%(35/66)。29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SC3A阳性率分别为51.7%(15/29)和12.9%(4/31)。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同时也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结论:SC3A抗原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树远  党小雨  刘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23-132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53.1%、50.0%。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率表达率逐渐降低,ER的表达还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其测定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华  黄瑜 《海峡药学》2004,16(6):87-8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病灶组织进行ER、PR测定,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进行ER、PR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77.9%,免疫组化法均为86.7%。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2.4%和95.7%。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PR水平高于其他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观察75例乳腺疾病印片细胞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数目、形态以及乳腺癌切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表明AgNOR数目与受体阳性呈负相关,提示两者结合观察对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受体 (ER)及孕激素受体 (PR)表达。许多学者发现 ,雌、孕激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1 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生殖系统中 ,子宫内膜受雌、孕激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ER、PR表达率较高 ,并且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文献报道 ,正常子宫内膜 ER、PR表达的双阳性率为 90 %~ 1 0 0 % ;子宫内膜癌 ER、P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显著下降 ,ER和PR亚型的表达也发生变化 ,而且 ER、PR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P53、ER、PR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经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观察组)和子宫肌瘤患者6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标本组织中STAT3、ER、PR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观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STAT3、ER、PR的临床病理表达关系。结果观察组的STAT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TAT3、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有无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STAT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则相反。结论STAT3可作为对老年子宫内膜癌发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并将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C-erB-2、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erB-2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P<0.05);PR与组织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er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2、ER及PR 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ERα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蛋白缺失率为66.6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P〈0.05)。PTEN蛋白表达完全缺失在G2、G3级肿瘤高于G1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均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Rα在PTEN表达缺失的肿瘤中低于PTEN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ER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NA、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蛋白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间PCNA、ER和PR表达变化与临床因素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89.4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1,P〈0.01,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54.74%,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表达阳性率为62.Ii%,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单纯或复杂型增生组(P〈0.01,P〈0.01),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而PCNA、E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均无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中PCNA表达增加,ER和PR表达降低,PCNA、ER和PR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PR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联合检测PCNA、ER和PR的表达可以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ER、PR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3组组织中ER、PR的转录水平。结果无论免疫组化还是RT—PCR结果均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表达高于围绝经期息肉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雌激素受体起关键作用,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ILK、E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L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0%)及癌旁组织(8.8%)(P〈0.001)。②E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50.0%)(P〈0.001)。③ILK随着晚临床分期、组织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表达增高(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④ILK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4)。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随细胞恶变而发生改变。对ILK、ER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波  余桂梅 《安徽医药》2016,20(3):538-540
目的 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0.05),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0.05),ER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GPR30与ER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0.315,P=0.021);与 PR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0.303,P=0.027)。结论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ER、PR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波形蛋白(Vi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ER、PR和Vim蛋白的表达。结果1子宫内膜癌ER、PR、Vim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8%、76%。2ER阳性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397,P=0.006)。3PR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年龄<60岁与≥60岁病例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R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44,P=0.019)。4Vim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316,P=0.033)。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R与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11)。结论 ER、PR和Vim与子宫内膜癌发展的恶性程度相关,其在表达上的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子宫内膜癌在进展过程中,ER与PR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198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等资料,对PR、ER、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R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型、FIGO分级、组织病理学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组织病理学分期中P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随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与病理分型有关(P<0.05);Ki-67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P<0.05).FIGO分级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PR阴性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PR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p53)、p16蛋白(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7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ER、PR、p53、p16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ER、PR、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61.4%、38.6%, 均低于对照组的90.0%、86.7%、93.3%(χ2=4.36、5.98、24.09, 均P < 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χ2=12.75, P < 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组织分级、病理分期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53在病理分期、发病年龄、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16阳性表达率在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