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SL)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PSL患者3例,均采用磁共振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3例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磁共振检查表现为多发肿块型2例,巨块型1例;磁共振平扫表现为脾脏不规则增大,呈等/稍长T1稍短T2信号巨大肿块影像,脾周围见线样长T1、长T2信号,脾门血管被包绕;增强扫描后,脾脏病变不均匀强化,呈等、低混杂信号,腹膜后病变呈中等均匀强化。免疫组化提示弥漫大B细胞型2例,肿瘤细胞CD20及CD19α弥漫(+)、CD3、CD5散在(+)、CD43(+)、CD45RO(+)、CD10(+/-)、Mum(+)、MAC387散在(+),B系淋巴浆细胞型1例,CD79eL(+)、CD23(+)、CD38(+)、λ(+)。结论PSL的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依靠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报道5例新近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包括:血管内恶性淋巴瘤(AngiologicalLymphoma)1例;淋巴组织细胞性淋巴瘤(LymphohistiocyticLymphoma)2例;皮下脂膜炎性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cLymphoma)2例。对以上几种类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吕翔 《江苏医药》1997,23(10):706-708
9例临床怀疑为恶性淋巴瘤的巨脾切除的标本,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示4例为恶性淋巴瘤。通过基因重排分析见9例中3例呈免疫球蛋白重链(IgH),4例呈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随访结果表明两种基因重排分析对于反应性增生及恶性淋巴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胃镜征象和特征等。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纳减、腹痛、体重减轻等,胃镜下形态表现多样,主要为溃疡型(7例,41.2%)、肿物型(3例,17.6%)、小结节型(3例,17.6%)、粗大皱襞(3例,17.6%)和潮红水肿(1例,5.9%)。结论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胃镜诊断的形态具有多样性,通过深度活检和多点取材能够提高胃镜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子勇  杨凤娥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69-3770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罕见,文献中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仅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以下。就近期发现的3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深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复阅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30例,在HE诊断基础上做HP染色和免疫组化LCA、CD20、κ、λ、CK标记。结果 胃16例,肠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黑便或血便,腹部包块。病理改变以边缘区B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13例出现变异大细胞,3例以变异大细胞为主。25例有淋巴上皮(LEL)病变,18例有淋巴滤泡结构,21例见浆细胞浸润。17例HP阳性,30例CD20阳性。结论 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低度恶性的MALT型淋巴可向中度恶性或高度恶性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淋巴瘤免疫球蛋白轻链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武  杨玲等 《云南医药》2002,23(6):440-442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方法检沼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在胃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胃淋巴瘤和7例慢性胃炎,对肿瘤细胞,肿瘤旁细胞及浆细胞中к和λ轻链比例进行分析,确定轻链限制性。结果 慢性胃炎中无轻链限制性,22例胃淋巴瘤中,8例出现轻链限制性(36.4%),其中高度恶性轻链限制2例(2/6),低度恶性轻链限制6例(6/16),低度恶性胃淋巴瘤出现单克隆性的浆细胞,结论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在胃淋巴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结合PCR及其它方法,以及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潘湘涛  张业裕 《江苏医药》1998,24(2):120-120
脾原发性肿瘤甚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很易漏诊误诊。本文就近10年所遇11例作一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征。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4~7O岁,平均49岁。良性肿瘤6例(血管瘤、错构瘤和脾囊肿各1例,多囊脾3例);恶性肿瘤5例(血管瘤肉瘤变及何杰金氏淋巴瘤(HD)各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3例。二、临床表现牌大11例(巨脾1例),腹胀6例,左上腹隐痛2例,发热1例。无症状3例。三、辅助检查(l)B超11例,均有脾肿大和脾内占位病灶,良性肿瘤多为强回声区,恶性。肿瘤则呈低回声区。除多囊脾外均为单个病…  相似文献   

9.
二倍体恶性淋巴瘤流式细胞术诊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含量为二倍体的恶性淋巴瘤和二倍体的淋巴组织的流式细胞术的鉴别一直是一个难题。我们使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FACS-420型测定90例恶性淋巴瘤,发现二倍体肿瘤21例(23%)。本文对21例二倍体肿瘤的流式分析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在三个方面与正常淋巴对照有明显的差别,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1)细胞周期S和G2/M期的CV值,淋巴瘤明显高于对照组;(2)S和G2/M期细胞%,肿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峰高指数(PHI)S和G2/M峰都明显低于正常淋巴对照组。由于方法简便、迅速准确,除分析DNA含量外,还可分析细胞周期%、直方图CV和PHI,有利于二倍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夏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67-168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湖南省津市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中男性13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为主。病灶位于肠道9例,胃7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诊12例,存活8例,3年存活率为50%。结论: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苟昭映  李胜  苟鲜  唐敬  张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04-3705
目的:分析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结果:1 036例大肠恶性肿瘤中26例为恶性淋巴瘤占2.5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病程4.8个月,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肿瘤位于回盲部15例,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直肠1例.病理类型属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霍奇金病4例.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验,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认识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对1998年8月-2006年2月收住的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资料、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有肿块型、炎症型、坏死型等类型,除口腔颌面部病损外,还可累及肝、脾、腹膜后及全身的淋巴结,CT检查缺乏特征性变化。全部病例最终均需经病检确诊,腹部B超及胸部正位片对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极易被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脾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探讨,力图促进临床的治疗、分期与预后判断,提高对其诊断力。方法就16例通过临床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病例CT图像作文献复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脾脏淋巴瘤中,6例为多发肿块型,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类圆形低密度灶及多发结节状,密度均匀,2例为栗粒结节与弥漫浸润型,CT表现为较均匀强化,密度稍低或正常,弥漫性脾肿大,伴有脾外淋巴瘤的为10例。8例为巨块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低密度肿块,脾脏内单发巨大。结论有一定特征性出现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中,有必要根据脾外病变来对临床进行分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司坦唑与左旋米唑联合用药(PSL)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其中急性12例,慢性32例,每周3次,口服普萘洛尔30-390mg/d,司坦唑6-12mg/d和左旋米唑75-150mg/d,共14-401d。结果:总有效率66%,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达81%,血象减少程度与疗效有关。10例病人经体外GM-CFU,F-CFU培养,减低者治疗后有效率达80%。结论:PSL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0例原发性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征。方法30例原发性扁桃体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症状、就诊经过、局部查体、病理类型等。结果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8.2±11.6)岁;有吸烟史20例,吸烟时间10~50年,平均吸烟时间(30.3±11.2)年,吸烟者中男19例,女1例。无症状2例,为体检发现;其余28例患者首发症状咽部疼痛(咽痛/吞咽痛)10例,咽异物感10例,颈部包块8例。病程0.5~120.0个月,平均病程(7.9±22.2)个月。其中15例在就诊过程中有抗生素应用史,4例用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局部检查可表现为非对称性扁桃体肿大17例、溃疡型5例、菜花样肿物8例。所有患者扁桃体触诊或扁桃体肿块触诊均明显质硬,溃疡型多有明显的触痛,占80%(4/5)。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均在正常范围。30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19例(63%),淋巴瘤11例(37%)。扁桃体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为高分化3例(16%,3/19),中/低分化16例(84%,16/19)。扁桃体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73%,8/11),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18%,2/11),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9%,1/11)。结论扁桃体触诊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以下情况建议常规行扁桃体触诊:①咽痛持续半个月以上,或咽异物感持续2个月以上,查体见非对称性扁桃体肿大,血常规正常;②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查体见非对称性扁桃体肿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PTL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18例经病理穿刺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图像特点。结果:12例非霍奇金弥漫性B细胞型淋巴瘤,4例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型6例,其中2例为单发结节,4例为多发结节,以低回声为主,多发结节者边界不清,部分相互融合成团,呈不均匀低回声型;弥漫性7例,超声表现为一侧腺体及峡部增大,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可见粗细不等的“条索状”及“网格状”回声;混合型5例,病变回声不均匀性减低,与桥本氏病声像图表现非常相似。肿块后方回声增强者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情况:条状血流6例,星点状血流2例,混合血流(两者兼有)10例;肿块形态规则3例,不规则15例;颈部同侧淋巴结肿大者4例,无肿大者14例。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PTL病变诊断,但其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性,对于不典型病灶,需要多种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Acute toxicity, eye irritation, primary skin irritation, skin sensitization, phototoxicity, photosensitization and mutagenicity of sophorolipid derivatives were studied in rats, mice, rabbits, guinea pigs an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rains. The acute oral toxicity of sophorolipid (SL) which Torulopsis bombicola produces, and its derivatives (PSL, Ethyl-SL and Oleyl-SL) were shown to be very low. The LD50 values of PSL ranged from 10 g/kg to 16 g/kg on or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and mice, and from 5.8 g/kg to 6.6 g/kg on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in mice. The oral LD50 values of Ethyl-SL and Oleyl-SL were estimated to be greater than 15 g/kg and that of SL was 12.5 g/kg. In eye irritation study, PSL failed to produce any reactions at 50% concentration even when the rabbit eye was not subsequently washed. SL, Ethyl-SL, Oleyl-SL and Tween 20 were "no irritant" or "slight irritant" to the rabbit eye at 20% concentration. PSL showed no irritancy to both the intact and abraded guinea pig skin at 50% concentration. And in other examinations,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PSL had no potentials of skin sensitization, phototoxicity and photosensitization in guinea pigs and had no potentials of mutagenicity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98 and TA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继发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s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200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NHL患者中,1.65%(47/2 853)以第二恶性肿瘤的形式出现,其中44例为B细胞型sNHL。44例中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治疗情况:29例为手术切除治疗,10例为手术联合化疗,2例为手术联合放疗,3例接受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继发肿瘤的治疗情况:34例患者接受化疗,5例患者接受化疗+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结外病变或巨大包块接受放疗,1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胃型)患者仅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位化疗时间为6(2,8)个月。CD2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CD20+Ⅲ~Ⅳ期滤泡淋巴瘤(FL)患者在化疗前1 d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中位随访时间11.4(4.2,28.8)个月。结果 44例sNHL患者最常见的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为乳腺癌(10例),最常见的sNHL病理类型为DLBCL(29例)。65.9%(29/44)的患者第一原发肿瘤诊断年龄<60岁,59.1%(26/44)的患者sNHL诊断年龄≥60岁。中位sNHL发生时间为63.4(25.2,146.9)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6(4.1,26.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3.5%。一线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6%,总缓解率为63.6%。利妥昔单抗组与未利用利妥昔单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和66.5%(Log-rank χ2=2.02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诊断年龄≥60岁(Log-rank χ2=7.562,P<0.05),sNHL诊断年龄≥60岁(Log-rank χ2=4.887,P<0.05)均提示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发病年龄≥60岁(HR=4.745,95%CI:1.405~16.020)是影响sNHL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年龄≥60岁会增加sNHL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盛瑞兰  朱广荣 《江苏医药》1996,22(10):667-670
按1989年FAB对慢性淋巴系白血病分类建议,根据临床、细胞/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PCR法IgH与TCRr基因重排分析,血尿免疫球蛋白定量研究,对20例患者(B细胞白血病16例,T细胞白血病4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就B-CLL诊断标准、形态学与生物学特点,疾病的转归,B-PLL、WM及T-LGLL、NK-LGLL的诊断要点进行讨论。对T-白血病/淋巴瘤是否亦应列入分类提出看法,强调了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三维诊断对该系统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