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在发病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比色法对32例脑梗塞患者血清NO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比较,NO的浓度自发病7小时后明显增高,24小时后达到高峰,3天、5天后有所下降,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脑梗塞组发病24小时后血清NO浓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相关(r=0.06,P<0.01),而与梗塞灶直径不相关(P>0.05)。结论 血清NO在脑梗塞早期异常增高,提示其在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可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和神经破坏作用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疾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是研究的主要侯选基因。人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7q35-36区,为单拷贝基因.全长约21kb,含26个外显子及25个内含子。孙晓红等报道Marsden在1993年首先发现eNOS基因外显子7上894位核苷酸存在G-T的突变位点,从而使298位编码蛋白出现谷氮酸由天冬氮酸替代(Glu→Asp)。G894T突变构成2种等位基因G和T,3种基因型GG、GT和TT。国内外研究结果也认为eNOS基因外显子7的第894位核苷酸多态性.影响了eNOS酶自身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NO与偏头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62例偏头痛患者血浆NO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间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无差异。结论:NO可能参与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注射液对脑梗塞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家玲 《江苏医药》2001,27(7):539-539
研究已证实内皮素 /一氧化氮 (ET/NO)是一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 ,共同参与调控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本组资料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应用灯盏花注射液静滴 ,观察其外周血中ET与NO动态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随机选择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期间脑梗塞住院患者 33例 ,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 4 8~ 73岁 ,平均年龄61 5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 ,从发病部位来看 ,内囊 9例 ,基底节区 12例 ,脑室旁 3例 ,两侧多发性灶 9例。 33…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脑梗塞多发性在中老年人,它不仅死亡率高,且有很高的致残率,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达到保持肢全正常的功能位置和肢全运动功能 恢复及促进 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方法对239例脑梗塞住院患者发为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两组,观察各组住院天数,肌力、失语等恢复民政部结果加强护理干预组通过早期对2进行摆位与移位、言语能力,认知功能和心理调适等康复护理可明显加速脑梗塞进行的功能恢复和缩短  相似文献   

6.
陈荐  叶创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56-225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血浆中一氧化氮(NO)、垂体加压素(AVP)、泌乳素(PRL)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50例脑梗死(CI)患者血浆AVP、PRL和NO含量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I急性期血浆NO、PRL、AVP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病情越急、越重,CI面积越大者,升高越明显,升高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恢复期CI大部分患者NO、PRL、AVP已恢复正常,而小部份伴有不同程度智障CI患者AVP反而低于正常,PRL仍持续高于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NO、AVP、PRL升高,并随着病情严重度、梗死面积增高增加越明显,可作为判断急性C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孙瑜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323-325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8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 NO水平进行检测 ,分析其动态变化 ,并与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各组肝炎患者血清 NO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且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F=3.6 1,P<0 .0 1) ;在各型肝炎的病情活动期 ,血清 NO明显升高 ,而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 ,血清 NO的浓度逐渐下降 ( P<0 .0 5或 <0 .0 1) ;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 HA、L N、IV- C和 PC 明显升高的患者中 ,其血清 NO含量也明显升高 ;在 AL T与 NO的关系中 ,急性肝炎患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 r=- 0 .92 17,P<0 .0 1) ,重型肝炎患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 r=0 .6 776 ,P<0 .0 1) ,慢性肝炎无明显相关性 ( r=0 .12 4 7,P>0 .0 5 )。在 TBil与血清 NO的关系中 ,急、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相关性 (分别为 r=- 0 .0 815、r=0 .2 5 5 3和 r=- 0 .345 2 ,P>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时血清 NO浓度的变化与肝内炎症程度、肝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演变方向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反映肝纤维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不仅具有维持体内微循环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还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了解NO在丙型肝炎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995-04~1997-08,我们应用偶氮法测定65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急性丙型肝炎(急丙肝)22例,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43例。诊断参照1994年北京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其中50例经肝活检证实。取患者血清0.1ml与0.6ml0.15mmol/L硫酸锌溶液混匀,加入0.4ml重蒸水,再加入0.1ml1mmol/LNaOH溶液混匀,冰浴20min;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0.6ml与0.4ml重蒸水混合,加入0.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血浆ET和NO的变化,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50例进行对照。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1疗程后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144.25±46.49 )pg/L、(111.86±35.26)pg/L,显著提高NO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46.77±35.32)μmol/L,( 73.56±32.46)μmol/L。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有效地改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与N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张昆南 《江西医药》1999,34(3):148-148,192
目的 了解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方法 对30例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的红细胞膜流动性低。结论膜成分异常导致膜的流动性降低是脑梗塞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积极地对血液成分进行调控,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比积(PCT)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PLT、MPV、PDW和PCT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天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5~7天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人血清NO、NOS均减少,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血中NO减少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脑梗塞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它不仅病死率高,且有很高的致残率,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达到保持肢体正常的功能位置和肢体运动的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方法:对239例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两组,观察各组平均住院天数及肌力恢复等情况。结果:加强护理干预组通过早期对患者进行功能位置摆放,被动按摩,被动运动,健肢的主动运动及生活活动训练等康复护理可明显加速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实施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0例。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采用芬太尼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于麻醉前、术毕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NOS水平。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毕时2组患者血清NO、NOS均降低(P<0.05);术毕时瑞芬太尼组血清NO、NOS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患者血清NO、NOS增高,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能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病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动态变化,为临床鉴别不同病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CSF中及入院时、住院第3、5、9、14天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不同病原体所致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不同时点血清NO浓度、总NOS活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NO浓度、总NOS活力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NO浓度、总NOS活力尚不能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的实验室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进  许宏岳 《天津医药》1996,24(10):618-6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治疗组应用国产注射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i静脉点滴,2小时内滴完,然后隔日1次,每次5u,共2次,总剂量20u.治疗组均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1 0d其它与对照组相同.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副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降纤酶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P<0.01),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副作用的发生;治疗组总显效率(P<0.01)和总有效率(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是降解血浆FIB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肝癌及其合并症、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34例肝癌患者,45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癌组血清NO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肝癌合并代偿期肝硬化血清NO高于合并慢性肝炎者;肝硬化组血清N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且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升高,A级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B级与A级、B级与C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并发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较无并发症肝硬化者NO明显升高。结论:内源性NO在肝癌及肝硬化时合成增加,且与肝癌合并症、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NO测量有助于肝癌及肝硬化病情的临床评估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NO)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已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时体内NO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近年来报道不一。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理想控制后血清NO的代谢产物NO-3+NO-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水平...  相似文献   

20.
茶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冬  吴祖舜 《天津医药》1998,26(10):582-584
为了研究茶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OD及MDA的影响,分别测定了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茶以素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时血清NO,SOD,MDA含量,并取75例急性脑梗死但未应用茶色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