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茶素对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茶素对小鼠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方法:通过造血祖细胞培养观察儿茶素对小鼠CFU-E、BFU-E、CFU-GM、CFU-Meg生长的作用.结果:加入儿茶素工作液后,CFU-GM、CFU-E、BFU-E、CFU-Meg集落数均明显升高.至100 nag·L-1时,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均增加至最高,与未加儿茶素的实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儿茶素可明显促进小鼠造血祖细胞(CFU-GM、CFU-E、BFU-E、CFU-Meg)的增殖,并可与造血生长因子起协同效应,具有明显的造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傅晋翔  刘艳 《江苏医药》2003,29(4):266-268
目的:研究纯化脐血CD34^ 细胞移行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免疫微磁珠阳性选择法(MACs)纯化脐血CD34^ 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受体(CXCR4)表达率;与干细胞因子(SCF)、白介素(IL)-6,IL-3及flt3配体(FL)共同孵育12小时,静脉内皮细胞株(ECV)接种于transwell滤膜上层,研究CD34^ 细胞在SDF-1α作用下移行穿越ECV的能力,transwell滤膜孔径为8μm,并观察阻断其表面粘附分子(CD62L、CD62E和VLA-4)后对迁移的影响。结果:CD34^ 细胞在自然状态下也能少量通过ECV细胞层,SDF-1α可显提高CD34^ 细胞移行能力,通过率与CD34^ 细胞表面CXCR4表达相关;CD34^ 细胞与SCF与IL-6共同孵育后,可明显提高其穿越ECV细胞的能力(P<0.01);单独或联合应用抗粘附分子抗体显减少CD34^ 细胞的穿内皮细胞移行(P<0.01)。结论:CD34^ 细胞可穿过ECV内皮细胞层向SDF-1α浓度高的一侧移行,与IL-6和SCF共同培养后可增强CD34^ 细胞的移行能力,抗粘附分子单抗显减少CD34^ 细胞的移行。  相似文献   

3.
AMD3100动员造血干/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MD3100对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动员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皮下注射AMD3100 5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0、0.5、1、2、4、8及12h取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KSL细胞及KL细胞。结果用药30min后,实验组白细胞、KSL细胞及KL细胞明显高于用药前及对照组(P<0.05),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到24h下降到用药前水平。结论 AMD3100对HSC/HPC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动员速度快,作用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本组共收集26份脐带血,18份骨髓,22份外周血,用琼脂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结果表明,脐带血CFU-GM的平均率接近骨髓,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脐带血富含造血祖细胞,既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新的来源,又可用于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输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体外扩增造血干/祖细胞.方法 利用非整合型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Sox2、Klf4、Oct4和c-Myc导入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再利用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共培养法将其定向分化成CD34+造血干/祖细胞.借助iPSCs可以在体外无限传代、大量扩增的特点,实现体外保存及大量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目的.结果 脐血CD34+细胞可以在体外重编程为非整合型iPSCs,并能够高效定向分化成为CD34+细胞,其分化效率比胚胎干细胞(ESCs)有显著提高.结论 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体外大量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告了临床应用环胞菌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有较好疗效,为研究CsA的剂量与治疗作用的关系,我们观察了CsA体外对18例AA患者造血祖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巴西蘑菇多糖对造血干、祖细胞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巴西蘑菇多糖对造血干、祖细胞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造血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仪(FACS)、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药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及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结果:经过巴西蘑菇多糖处理的动物,造血干细胞(CFU-S)、粒-单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纤维母细胞(CFU-F)各组数值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FACS检测显示,实验组CD33+细胞明显上升,在诱导的d 7达高峰;经RT-PCR检测结果表明,巴西蘑菇多糖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48 h后,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M-CSF)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72倍。结论:巴西蘑菇多糖可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并可促进人脐血单个核细胞GM-CS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治疗对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比格狗干/祖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4.5Gy60Coγ射线照射比格狗建立重度骨髓型ARS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5犬,不予任何治疗;B组5犬,予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C组6犬,在B组基础上加用rhG-CSF和rhIL-11 3周.观察外周血CD34+细胞数和骨髓中CD34+细胞的比例、骨髓涂片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照射后早期增高(P<0.05),骨髓CD34+细胞比例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5d,C组骨髓增生程度、外周血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骨髓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和骨髓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细胞因子可保护部分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保持端粒酶较高的活性,促进CD34+的早期释放,有利于骨髓造血功能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人外周血清血浆对小鼠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补充完善小鼠红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以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暴裂样集落形成单位 (BFU—E)为指标 ,探讨红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 :( 1 )正常生理浓度的ED TA、Ca、血清对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没有明显作用。 ( 2 )外周血血浆及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ib)能降低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12.
脐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脐血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脐血按体积比1:5与含有树脂海绵筛(筛孔直径约12μm)的6%羟乙基淀粉混合,静置60min,提取界面有核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有核细胞数,集落培养记数CFU-GM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细胞数,并与按照标准的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脐血相对照.结果 采用本实验方法分离脐血获得的有核细胞数、CFU-GM数和CD34 细胞数分别为(96.82±25.78)×105/ml,(66.70 ±12.47)×105,(1.33±0.57)×105/ml,明显高于由羟乙基淀粉沉淀法(70.72±20.93)×105/ml,(28.79±10.25)×105,(1.01±0.36)×105/ml和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25.33±7.27)X 105/ml,(20.13±7.55)×105,(0.34±0.01)×105/m1分离的脐血(P<0.05).结论 本实验方法可由脐血中分离出大量的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修复功能发生障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亚型,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年机体内主要定居在骨髓干细胞池中,具有高增殖潜能.多种因素可刺激EPCs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液,在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归巢到血管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本文就骨髓EPCs从动员到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中不同标志物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分子信号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植入和移植相关并发症(TRC)中的作用。方法现将我院30例HSCT患者,移植过程的前30d内,每3d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去除10例有感染等因素的影响,29例HSCT获得造血重建,18/18例(100%)的受者在植入时CRP浓度一过性显著升高,达(35.38±19.65)mg/L。单纯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血清CRP水平为(3.67±3.25)m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重症肝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CRP浓度逐渐升高,最高达158 mg/L。结论 CRP的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当出现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移植相关死亡时,CRP浓度异常升高,因此血清CRP浓度的变化对HSCT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监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1例高龄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探求更加合理、有效、完整的对特殊人群的护理方式。认为熟练、谨慎的护理技术,扎实、丰富的护理知识是护理好高龄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许景涵  王绍军 《华夏医药》2005,9(4):313-314
目前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无论在疗效还是在适用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和小血管的损失是一种难以逆转的病理改变,导致预后不良。由于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并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按所应用的干细胞种类,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综述国内外血液学造血干细胞移植(RSCT)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寻求北京军区血液学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建立理论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对国内外HSCT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我军区目前已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结果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发展、预防并发症药物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HSCT发展迅速,国内每年完成1500—2000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外引起关注,北京军区总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均可进行HSCT,在军事方面,HSCT对治疗放射病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深入研究HSCT技术,在相关学科的带动下,达到全军及国内先进水平,强调军事特色,在核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NAPBSCT治疗6例45~65 岁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白血病2例.以FAC为预处理方案,氟拉达宾(Flud)50mg/d(-6d~-2d)(以造血干细胞输注当日为0d,输注前为"-",输注后为"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5mg/(kg·d)(-6~-2d),环磷酰胺(CTX)30mg/(kg·d)(-4~-3d).于 30 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4周1次,共6次.输注的供体淋巴细胞数由5×104 /kg逐渐增加至1.5×108 /kg.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56天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于移植后81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其余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最长的1例已存活达35个月.6例患者在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有3例患者形成供体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较为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In vitro cytotoxicity tests are typically carried out with transformed, immortalized cell lines or primary cells. Immortalized cells are readily available and easily maintained, although they usually show anomalous behavior and phenotypes, which do not reflect the mechanisms observed in their normal homologous cells. Primary cells are indeed considered a better option as model systems for predicting toxicological behavior, although they are limited in quantity and suffer from batch-to-batch variation due to the need to isolate them freshly for each study. In particular,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have never been adopted in order to develop in vitro model systems for acute toxicity tests of chemical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hMSCs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estimate in vivo starting dose for acute toxicity. As suggested by ICCVAM, 12 reference chemicals were asse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a Neutral Red Uptake assay was performed. It is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SCs isolat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can be confidently used in this area of toxicology. MSCs represent a good pro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 vitro human assays and could ultimately replace, improve or overtake current predictive models in toxic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