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渴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皆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肝论治消渴具有其生理病理基础,消渴的主证与兼证均与肝有关。现代研究也逐步证实消渴从肝论治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脏腑相关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由于肝主升,肺主降,共同维持气血运行的平衡,无论生理还是病理,二者皆息息相关,从而对COPD的治疗提出从肝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是说肝体阴而用阳,即肝以阴血为体,而能调节一身之气机为用。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而肝木畅茂。肝性喜柔而恶刚,调节情志,条达气血,尽疏泄之能事。尤其在经行、孕后,阴血下注,肝血不足,肝阳偏盛,诸症滋生。正如《河间六书》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病案的治疗,讨论了肝气郁结证从肺论治的机理:①肺与肝五行相克,宣肺解表能减除肺气对肝气的异常克制;②肝肺左升右降,宣肺解表能促进肝气的升发条达;③肺合皮毛,肝主疏泄,宣肺解表能够宽中解郁;④肺主悲旺于秋,肝主怒旺于春,宣肺以缓秋刑,可使肝气舒展。同时以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麻黄汤等的治疗作用阐释“解表宽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张博生 《河南中医》1996,16(2):29-29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木气以升发调达为顺;肺属金,金气...  相似文献   

6.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  相似文献   

7.
论肝脾不调     
杨树德 《新中医》1992,24(5):11-12,39
肝脾为患,其病多端,其病理虽皆肝脾不调,但证候却有别。本文就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与从,将肝脾不调常见之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脾壅肝郁四证,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翘楚“五脏皆能不寐”治验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翘楚教授对不寐、郁证等内科杂病有独到见解,倡导“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五脏皆能不寐”的学术思想,主张失眠症从肝论治[1],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笔者有幸拜师学习,深受启迪。现整理医案五则,窥探一斑,以飨同道。一、心病不寐,平肝解郁为治陈某,男...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61-862
根据傅青主"一身皆痛……治肝为主,盖肝气一疏,诸痛自愈"的学术理论,阐述其从肝治痹的学术思想,探讨傅青主关于痹证病因病机、治则、处方用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风属脑血管疾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为主证。本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急性期后多留有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了心理上的变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因此情志的变化对中风  相似文献   

11.
眩晕从脾论治石勤生(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213300)《索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眩晕病变主要在肝,治疗从肝论治较多。然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亦收到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补中旨在升举清阳牌主升清,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通过心肺上输于脑...  相似文献   

12.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日“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笔者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唐汉钧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增生病,以乳房胀痛、乳腺肿块为主症。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呈扁平状、云斑片状、米粒状等多种形态;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时明显。唐汉钧教授临诊中医外科疾病30余年,尤对本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兹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与治大法唐师以为本病之因当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盖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肝脉络于胸胁。肝主疏泄,“百病皆生于气”,现代生活快节奏及工作压力使人精神紧张,有所愿不得志者,常积想在心,思虑忧郁伤肝,肝气滞而乳络失其通畅,故每遇情绪不适则倍感不舒;脾…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手三阳(大、小肠、三焦)经,从手走头,行于手臂外侧。还有六条经络循行于足,即足三阴(脾、肝、肾)经,从足走腹,行于下肢内侧;足三阳(胆、膀胱、胃)经,从头走足,行于下肢外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与内脏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经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区,足底又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因此,经常按摩四肢,可疏通十二经脉,活动四肢关节,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对防治全身关节炎及其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其具体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眩晕的病因病机1.歪风风上林,因风内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医宗已任将》曰:“眩晕之病,患属肝胆两经风火,民火眉阳,田主动,故目眩转而头晕也。”所以外感内伤皆可引起眩晕.内伤以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为风木之胜,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开,如谋虑太过,或忧郁恼怒.每使肝阴暗耗,凤阳升动,上抗情窍;或因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而发眩晕。1.2枉*内坎,上对杨窍王肯堂(证治准绳)则日:“脑转目眩皆由火也”;方贤在《奇效良方》中谓“眩晕虽属痰火,未尝不因肾…  相似文献   

16.
王希林 《山西中医》1995,11(1):51-52
浅谈从肝主疏泄治水肿神池县中医院(036100)王希林关键词水肿,肝主疏泄水肿一症,临床颇为多见。前贤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机之关键为肝气郁滞,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效果满意。1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  相似文献   

18.
辛颖 《光明中医》2016,(4):568-569
目的眩晕多从肝论治,临证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之法,为进一步阐明调肝之法在眩晕治疗中的运用,与同道共同探讨。方法本文列举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以阐释对于眩晕之病选用调肝之法的疗效。结果调肝之法治疗眩晕取效甚佳。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属肝所主,治疗当以调肝为要。  相似文献   

19.
一、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是肝脏的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故“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是指肝有疏通、舒畅条达的生理功能。具体来说,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平衡、协调,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气机”,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体的气机是运转不休、生化不已的。气机流畅,则脏腑协调,气血平和。肝有疏泄条达之性能,故气机的运转皆有赖于肝脏的枢机,即“凡脏腑十二经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如能调畅而不病”。五脏皆有  相似文献   

20.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曰“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本文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