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颌骨多房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研究颌骨多房性病变CT与病理表现,提高颌骨多房性病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多房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9例行CT2期增强扫描,分析对照颌骨多房性病变CT与病理表现。结果 (1)病变的分型:多房囊实型9例,主要为成釉细胞瘤(5例);多房囊型4例。(2)房壁及房隔:囊实性造釉细胞瘤、牙源粘液瘤、角化囊性瘤合并感染及尖周脓肿时各房大小不一、房隔不完整、房壁厚薄不均。(3)生长形态:可呈皂泡状、蜂窝状、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生长。(4)颌骨破坏特点:造釉细胞瘤及角化囊性瘤的骨质破坏明显,常突破皮质侵犯软组织。(5)邻近牙根改变:表现为锯齿状吸收和牙根移位。(6)增强表现:5例囊实性造釉细胞瘤囊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7)诊断:术前8例诊断正确,5例误诊,误诊率为38.4%。结论颌骨多房肿瘤性病变种类较多,误诊率高,注意发现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CT表现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可以明显提高术前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7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MRI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7例均经MR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或类圆形,6例居颅内脑外,1例脑内,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易出血、囊变及坏死,无钙化,侵袭性生长,水肿明显,密度混杂,MRI扫描T1WI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内见流空血管征象6例,增强均明显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MT的CT、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CT、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CT、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8例IMT患者7例行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只行MRI检查。CT平扫病灶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密度,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者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密度均匀2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3例。MRI扫描表现1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1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病理上表现为病灶中间及边缘为纤维母细胞增生,间质胶原化、毛细血管增生与粘液变性,伴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IMT的CT、MRI征象与病理表现相符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IMT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明确病灶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有重要的价值,对术前诊断、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显著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患者年龄7~75岁,平均40岁。24例男性,37例女性。9例行平扫,52例行增强扫描。神经鞘瘤54例,副神经节瘤18例,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23例可判断肿瘤的神经起源,来自交感神经6例,迷走神经3例,臂丛6例,颈丛5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各1例。结果43例位于颈动脉间隙,10例位于椎旁间隙,5例位于咀嚼肌间隙,2例咽旁间隙,椎前间隙、腮腺区及枕部皮下各1例。25例神经鞘瘤(25/28,89.3%)增强扫描呈不均匀高低混杂密度。17例颈动脉体瘤,2例为双侧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17个病灶(17/19,89.5%)使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11个病灶(11/19,57.9%)包绕颈动脉。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4例神经纤维瘤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解剖部位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对于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周围血管或肌肉移位对判断肿瘤神经起源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浅谈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选患者均行CT 平扫+ 增强扫描,16例行MR平扫,1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 恶性畸胎瘤常为囊实性包块,CT平扫呈低、等密度影,可伴囊变和出血,MRI平扫呈低等高混杂信 号,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卵黄囊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R平扫T1WI、T2WI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胚胎性癌内部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 或坏死,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多无典型信号.结论 熟练掌握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做出 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闫建平 《海南医学》2009,20(7):123-12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间质瘤13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病理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结果13例胃间质瘤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及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平扫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3例,肿块最大径都小于5cm,密度均匀,多呈均匀强化,潜在恶生(交界性)2例,介于两者间,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恶性8例(包括低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5例),肿块最大径多大于5cm,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呈不均匀、不规则强化。结论螺旋CT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定位、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玉蓉  唐浩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56-758,805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4例表现较大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平扫均表现为以等密度为主,其间夹杂片带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1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4例均可见腹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乏血管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内部坏死广泛,其影像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底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8例均行CT平扫,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稍高密度影,1例均匀为等密度影,8例邻近骨质均呈溶骨性破坏,见残存骨质或钙化,均位于骨破坏区,均未见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MRI表现为均匀等或稍短T1及均匀稍短或等T2信号4例,信号略混杂1例,肿瘤主体T1及T2稍短信号,内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陆映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04-105,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恶性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肿瘤来源于贲门胃底部12例,胃体部6例,胃窦部3例。腔外型4例,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2例。肿瘤直径4.1~21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不规则状17例。平扫CT表现:肿块密度不均匀,肿块内见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影;增强CT表现: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6例胃腔面侧出现溃疡。3例肿瘤邻近胃黏膜不规则、毛糙,增强CT扫描黏膜不连续,不均匀强化。CT显示肿块边缘不清7例,肿块边缘清晰13例。合并肝脏转移1例,侵犯肝1例,侵犯腹膜2例。本组定位准确率为90.5%(19/21),定性准确率为81.0%(17/21)。结论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成釉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成釉细胞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 18例中,12例位于下颌骨磨牙区及升支部,2例位于下颌体部,4例位于上颌骨.CT表现:18例中,病变呈多房型13例,单房型5例,其中多房型者10例边缘呈分叶状,5例可见不完全骨性分隔.病变以向唇颊侧膨胀为主,边界较清,6例穿破骨皮质,3例在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病变区密度不均,CT值范围为9.6~30.4 Hu,平均20.2 Hu;10例牙根呈截断样吸收;15例有邻近结构的侵犯.结论 CT检查对成釉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并有CT资料的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中,17例仅行CT平扫,21例行平扫及三期增强CT扫描,分析其部位、形态、密度、周围关系及强化特征等CT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中,病变位于食管16例(42.1%),其中食管中段9例、下段6例、上段1例;胃部22例(57.9%),其中贲门10例。38例患者中35例呈黏膜下梭形细胞瘤,3例为肌壁间梭形细胞瘤。38例患者CT显示,病变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1例具有平扫及三期增强完整资料的病例,均呈轻中度强化。所有38病例中有6例病变中可见钙化灶,其中食管4例,胃2例。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好发于胃贲门及食管中段,大多数起源于黏膜下,多向腔内生长,增强后多呈渐进性轻度强化,部分可伴钙化。  相似文献   

13.
夏曙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91-92,F0003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证实的6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X线、cT及MRI的影像学征象。结果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改变,部分病例可见“皂泡”样改变;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部分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液平等。结论X线平片、CT结合MRI可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各种肺内空洞的HRCT表现,探讨HRCT在肺内单发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单发空洞病人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Toshiba Equilion 64层CT机或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快速容积扫描,其中增强扫描28例。结果本组病例CT良恶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3.5%,误诊率6.5%。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病史,64层CT机快速容积扫描对肺部空洞的定性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2例行CT检查 ,2例行DSA检查。结果  7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为等、低信号 ,6例在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 ,1例呈混杂信号。病灶形态呈哑铃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后肿瘤显著强化 6例 ,不均匀强化 1例。 2例CT检查表现为均匀较高密度影 ;2例DSA缺乏明显的肿瘤染色。结论 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在MR图像上有其特异性 ,综合分析临床点及MRI、CT和DSA等影像表现 ,有利于正确诊断 ,确定手术入路 ,指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1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对照分析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 114例肠梗阻病例中,CT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的患者107例。结论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发于长骨骨端,1例发于不规则骨。10例影像学表现典型,术前诊断准确。结论 骨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部分病例不典型,故误诊时有发生,最后诊断需影像、临床和病理三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摄X线片,26例做CT扫描检查,8例做MRI检查。结果 26例发生在长管状骨,脊柱4例,扁骨2例。3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1)膨胀性囊样骨质破坏:平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CT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的CT检查资料 ,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1 2例异位妊娠均发生在输卵管 ,9例位于壶腹部 ,2例位于伞端 ,1例位于间质部 ,CT表现盆腔囊实性肿块 ,密度高低不均 ,与子宫界面不清晰 ,增强后囊壁强化而内部无强化 ,合并盆腔积血。结论 异位妊娠有其特殊的CT征象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点、病理诊断途径及其结果,以加强对本病的病理基础与影像表现关系的认识。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51 例,对其CT表现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中央型占绝大多数;瘤组织密实,界缘清,内缘常与纵隔肿物相融合;以肺门或纵隔旁肿块伴纵隔影增宽为其主要的CT特征表现。结论:病理检查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诊断阳性率,认识小细胞肺癌的影像特征表现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