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骨肿瘤。尽管骨肉瘤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近80%患者能保留病肢,且5年生存率由20%左右提高到近80%,但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死于骨肉瘤的转移和复发。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概念的提出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出其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到目前,人们针对骨肉瘤及其肺转移已探索开展了抑癌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药物抵抗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和肿瘤特异性靶向治疗研究等多种极富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肉瘤是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且以青少年好发。以手术,放、化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有所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骨肉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它是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骨肉瘤基因治疗主要涉及抑癌基因治疗、免疫相关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肿瘤血管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治疗的三个希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经过25年的努力,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已达到一个全新水平,但新分肿瘤对化疗不敏感,肿瘤中的部分细胞逃逸化疗的细胞杀灭作用而发生肺转移仍是进一步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王桂龙  向阳 《癌症进展》2007,5(3):290-293,275
与手术、化疗等骨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逆转癌细胞的恶性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法、基因载体、载体导入途径和靶向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治疗骨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潘红芽  李江  郭伟 《中国肿瘤》2002,11(8):459-461
目前基因治疗骨肉瘤已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现就功能性p53蛋白的导入、p53蛋白衍生物、细胞因子基因、自杀基因、骨钙蛋白启动子的应用等一系列研究在骨肉瘤的基因治疗实验中取得的疗效加以综述,尤其是应用Ad-OC-Ela(OCaPl)在对肺转移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到了临床实验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是高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骨肉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并且易发生转移,历史上,截肢是治疗骨肉瘤的标准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疗只有10%~20%的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大部分患者在2年内死于肺转移^[1]。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临床上不能发现的微转移灶,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90%。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基因转移方法是肿瘤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肿瘤基因治疗中常用的几种基因转移方法,如逆转录病毒介导法、腺病毒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直接注射裸DNA及定向导入法等。通过选择适宜的基因转移方法,达到高肿瘤基因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度高,早期易出现远处转移。近年来,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0%左右,但诊断时仍有30%-4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这些患者大部分保肢治疗无效,预后差。目前,通过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来阐明骨肉瘤的发生、转移机制以及判断预后,进而找出骨肉瘤治疗的生物学靶点,指导生物靶向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分析OPN和vWF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0例骨软骨瘤和62例骨肉瘤组织中的OPN和vWF表达情况。结果2例骨肉瘤患者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为75.81%(47/62)和67.74%(42/62),且在转移骨肉瘤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88.89%,明显高于无肺转移骨肉瘤组织中OPN(68.18%,30/44)和vWF(59.09%,26/44)的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PN和vW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肺转移呈正相关。结论OPN和vWF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肺转移密切相关,骨肉瘤中OPN表达与vWF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生率约为0.04~0.05/万,多数起源于骨间叶细胞,好发部位为长骨,一般为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其次为肱骨近端。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占骨恶性肿瘤的20%左右,肺转移是其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等的开展,5年生存率提高到近60%~70%。但由于化疗耐药性等问题的存在,患者仍面临着复发及肺转移的困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骨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重组DNA技术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的进展,在短短几年内,肿瘤基因治疗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最有希望的前沿热点。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肿瘤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用基因转移技术导人靶细胞,使其表达此基因而获得特定的功能,继而执行或介导对肿瘤的杀伤和抑制作用,达到治疗之目的。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一种方法是体细胞基因治疗或称“二步基因治疗”,即将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转移入外源基因,经过适当的选择系统,把重组的受体细胞回输病人体内,让外源基因表达以改善…  相似文献   

12.
vW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分析vWF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0例骨软骨瘤和54例骨肉瘤组织中的vWF表达情况。结果vWF蛋白在骨软骨瘤细胞中的表达均阴性,54例骨肉瘤患者中vWF阳性表达率为77.78%(42/54),且在转移骨肉瘤中比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W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无关,和临床分期,肺转移正相关。结论vWF在骨肉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vWF表达可能潜在地导致骨肉瘤转移,其可作为骨肉瘤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新热点--ezrin蛋白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Cai ZD  Li GD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22-325
众所周知,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仅就骨肉瘤这种高度恶性的骨科肿瘤而言,据我院骨科统计,因肺转移而死亡的患者占到骨肉瘤患者死亡总数的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面对那些保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却在术后1~2年内接连发生肺转移而最终死亡的青少年骨肉瘤患者,我们在惋惜的同时,深切感到有效预测和治疗肿瘤转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占恶性骨肿瘤总数的20%~45%,多数起源于骨间叶细胞。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其中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较多见,其次是肱骨和腓骨近端,随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骨肉瘤侵袭性强,约20%的患者发生转移,肺转移最为常见[1]。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等的开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60%~70%[2]。但由于化疗耐药性、转移率高等问题的存在,患者仍面临着复发及肺转移的困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骨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为骨肉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3]。  相似文献   

15.
祁伟祥  何爱娜  汤丽娜  沈赞  林峰  姚阳 《肿瘤》2012,32(4):263-268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并确诊骨肉瘤患者33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130个月,平均45.1个月.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次数、肺转移、其他部位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这10项因素作为变量,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率和复发后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局部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95%可信区间:24.5~33.5),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95%可信区间:29.3~72.7),累计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46.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局部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第1次术后辅助化疗和肺转移与复发性骨肉瘤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肺以外其他部位转移和局部复发后治疗是影响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局部复发灶和远处转移灶采用积极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局部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骨肉瘤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病死率最初曾经达到80%。随着化疗方法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肿瘤分类方法的改良,现在对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肢性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甚至可以获得痊愈。然而,仍然有很多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其中,肺  相似文献   

17.
骨肉瘤的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肉瘤是最常见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危及青少年,病死率极高。1970年以前标准治疗是截肢术,但5年生存率在15%左右。80%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微小转移灶。近25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肺转移瘤清扫术的开展,骨肉瘤治愈率明显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已达80%。本就骨肉瘤化疗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用正常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方法封闭目前较明确的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靶分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就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所针对的靶分子在肿瘤生长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目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在体外、动物体内的治疗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基因治疗就是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校正和修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变异基因,或通过改变某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增强宿主的抗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的一类疗法。近年来,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目前该疗法中的某些方案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由于肿瘤的发生涉及很多基因的改变,很难想象只针对个别基因进行基因治疗就能彻底治愈肿瘤;另外,目前基因转移系统的效率尚难以使每一个肿瘤细胞都受到基因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淋巴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基因治疗已成为近年来淋巴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是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随着基因的表达,细胞获得特定的功能,进而执行或介导对肿瘤的杀伤和抑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淋巴瘤的基因治疗取得了很快发展,我们就淋巴瘤基因治疗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