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卵母细胞成熟率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有优质胚胎移植周期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助孕的患者资料,拮抗剂方案或激动剂方案促排卵按照卵母细胞成熟率(OMR)分为A组(30%<OMR≤60%)和B组(OMR>6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本中心接受ICSI治疗且获卵数≥5枚、卵母细胞成熟率≥30%的2 196个周期,根据卵母细胞成熟率不同,分为5组:A组:30%≤卵母细胞成熟率60%;B组:60%≤卵母细胞成熟率70%;C组:70%≤卵母细胞成熟率80%;D组:80%≤卵母细胞成熟率90%;E组:卵母细胞成熟率≥90%。比较5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放弃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1)各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受精率:A组(71.11%)显著低于C组(75.38%)、D组(77.40%)和E组(79.66%),且E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卵裂率:A组(97.93%)显著低于D组(99.06%)和E组(99.13%)(P0.05);(4)周期取消率:A组(12.20%)显著高于C组(5.61%)、D组(3.57%)和E组(3.07%),B组(8.02%)显著高于D组和E组,C组显著高于E组(P均0.05);(5)胚胎种植率:A组(36.71%)显著低于D组(48.80%)(P0.05);(6)其余观察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率较低时ICSI助孕的临床结局相对较差。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70%时临床妊娠率开始下降,当卵母细胞成熟率低于60%时临床妊娠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成熟(IVM)与体内成熟人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方法69例多囊卵巢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患者,分别行IVM治疗49个周期(IVM组)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29个周期(IVF组)。结果IVM组卵母细胞成熟率为65.4%。IVM组和IVF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62.1%和77.2%,60.2%和91.2%,两组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VM组较IVF组卵裂率降低非常显著(P<0.01)。IVM组和IVF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26.5%和12.6%,41.4%和22.9%,IVM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VM组和IVF组卵母细胞受精后D2≥4细胞和D3≥6细胞胚胎数占受精卵数(2PN)的比例分别为24.5%和19.4%,67.0%和66.4%,IVM组较IVF组胚胎发育速度慢,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VM组D3优质胚胎形成率(23.7%)较IVF组(58.2%)为低,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卵母细胞IVM将成为一种选择性的辅助生殖技术。人卵IVM较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2PN至卵裂期发育阻滞发生率高,胚胎发育速度慢和优质胚胎形成率低。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发育与成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生殖行为的关键,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会导致卵母细胞发育异常或不孕。研究人类卵母细胞成熟与老化,对于了解人类胚胎发育特征以及认识反复流产、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发病机制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停滞与恢复、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胞质成熟以及卵母细胞老化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本中心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行控制性促超排卵(COH)获得单个成熟卵母细胞所需外源性重组卵泡刺激素(recombinant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rFSH)的剂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期通过对该指标的评估初步量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胞核和胞质成熟的不同步直接影响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从而影响了IVM的成功率。在探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IVM的各种影响因素时,对细胞质成熟一直缺乏有效的观察、评价指标,从而影响了研究进程。本文就IVM中卵母细胞成熟胞质的一般形态、超微结构以及可能影响胞质成熟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IVM)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6例不孕患者IVF/ICSI-ET治疗周期中357枚未成熟卵(MⅠ期,217枚;GV期,140枚)进行24h和48h体外培养,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MⅠ期卵24h和48h总成熟率均显著高于GV期卵(分别为59.91%vs.24.29%和72.35%vs.42.86%)(P0.05);体外成熟MⅡ卵平均每取卵周期可利用胚胎数只有(0.50±0.84)枚,且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同一促排卵周期体内成熟MⅡ卵(P0.05)。结论 IVF-ET周期中所获未成熟卵经IVM能发育成熟,并具备一定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但相关指标明显低于体内成熟卵,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许多哺乳动物一样,人卵母细胞在胎儿期间就开始了第一次减数分裂。出生时初级卵母细胞已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处于前期和中期之间的静止期,并长期停留在此阶段,直至青春期才开始分批分期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1935年,Pincus和Enzman[1]观察到将兔卵母细胞从卵泡中移出后,卵母细胞可在体外自发地排出第一极体,此过程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生殖工程的研究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培养。一、生殖泡(germinalvesical,GV…  相似文献   

9.
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发育潜力下降与其胞质及核成熟的不同步有关 ,因此 ,抑制卵母细胞核成熟的物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各种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重点讨论选择性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抑制剂丁内酯I(BL Ⅰ )对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发育潜力的影响。BL Ⅰ能可逆性抑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 ,有望改善卵母细胞发育至囊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HCG日卵母细胞成熟度的临床因素,及卵母细胞成熟度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行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427例,根据取卵日脱颗粒细胞后卵母细胞成熟度(成熟卵母细胞数与卵母细胞数的比例)分为A、B、C三组,A组为成熟度≥80%,283例;B组成熟度为60%~79%,124例;C组成熟度60%,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LH,E_2,孕激素(P)、每成熟卵母细胞E_2水平、每卵母细胞E_2水平、成熟卵母细胞数、获卵数、MⅡ卵数、获卵率;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累积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三组的年龄、不育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Gn天数、用量[(12.46±2.27)d,(2 713.96±976.55)U][(12.23±1.78)d,(2 779.23±1 098.21)U]少于C组[(13.65±3.08)d,(3 365.00±1 125.93)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血清E_2:A组[(14 662.80±1 157.38)pmol/L]B组[(13 556.60±1 200.66)pmol/L]C组[(10 560.56±1 338.43)pmol/L],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血清LH、P水平、每成熟卵母细胞E_2水平、每卵母细胞E_2水平,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熟卵泡数、获卵数、MⅡ卵数: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率(获卵数/≥14mm卵泡数):(99.28%)大于B组(96.24%)、C组(9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受精率、卵裂率:A组(86.55%;99.17%)大于B组(78.19%;97.91%)和C组(79.82%;95.60%),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胚率、累积妊娠率:A组(48.03%;51.59%)和B组(44.58%;48.38%)大于C组(39.62%;3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可能与卵巢反应不良或对Gn敏感性下降有关;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可能影响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导致可供移植的胚胎数减少,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IVF周期。女方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0~34岁、35~38岁,在女方年龄分层基础上按男方年龄再分为6组:<30岁、30~32岁、33~35岁、36~38岁、39~41岁、≥42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不同男性年龄组,女方的基础血E2、FSH、h 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胚胎移植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男性年龄组(<30、30~32、33~35、36~38、39~41、≥42)种植率呈下降趋势:女方年龄<30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1.1%、42.0%、39.5%、31.3%、40.7%、48.6%(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0.3%、36.4%、35.1%、35.3%、29.4%、37.3%(P<0.05);女方年龄35~38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8.2%、17.8%、25.3%、23.5%、22.1%、23.8%(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男方年龄≥39岁组流产率显著高于30~32岁、33~35岁2组(P<0.05)。女性年龄<30岁组及35~38岁组,不同男性年龄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男性年龄组妊娠率、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IVF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影响,对种植率、流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的不同细胞数目的胚胎,其妊娠率有无差别;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分裂阶段的胚胎不适合于体外培养后第3天移植。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788对夫妇,共79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ET后4周B超测到胎心搏动视为妊娠。将所有移植胚胎按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4组:移植胚胎细胞数≤4(a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5~6(b组);移植胚胎细胞数为7~9(c组);移植胚胎细胞数≥10(d组)。通过计数胎心数标定每一组胚胎的种植率,分析4组胚胎种植率有无差异。结果c组胚胎其种植率(34.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最高(34.8%),其次是9细胞胚胎(34.3%)和7细胞胚胎(31.6%),再次是10细胞的胚胎(14.3%),最后是5~6细胞胚胎(8.7%);在对所移植的胚胎全部种植或全部不种植的周期分析中,移植≤4细胞胚胎或移植≥11细胞胚胎发生种植的可能性为0。结论在IVF-ET周期中第3天移植7~9细胞的胚胎其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其他细胞数的胚胎;选择胚胎时应首选8细胞的胚胎,然后是9、7、10细胞的胚胎,最后是5~6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第3天≤4或≥11细胞胚胎不适合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与IVF-ET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鲜胚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的5 565个周期,按是否发生异位妊娠分为两组:宫内妊娠组(5 489个周期)、异位妊娠组(76个周期),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因素构成、受精方式及子宫内膜厚度(ECT)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并将子宫内膜厚度、ICSI受精、输卵管因素、移植数目(胚胎或囊胚)等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患者中HCG日子宫内膜厚度(ECT)9mm、9~12mm及12mm的周期占比分别为23.68%、52.63%和23.68%,而宫内妊娠组患者相应占比分别为9.05%、50.15%和40.80%,两组间ECT9mm及ECT12mm周期占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子宫内膜9mm组相比较,子宫内膜9~12mm组[OR0.225,95%CI(0.116,0.439)](P=0.00)及子宫内膜12mm组[OR0.543,95%CI(0.310,0.951)](P=0.03)的异位妊娠风险显著降低;此外,输卵管因素[OR1.835,95%CI(1.058,3.184)](P=0.03)和ICSI受精[OR1.91,95%CI(1.144,3.188)](P=0.01)也是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厚度≥9mm时,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第一极体(PBⅠ)排出的影响。方法昆明系雌性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分为去卵丘裸卵(DO)组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组,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ET-1对两组GVBD、PBⅠ形成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1)DO在10-9、10-8、10-7、10-6mol/LET-1作用3、6、9、12、24h对其成熟分裂无明显影响(P>0.05);(2)COC在10-8mol/LET-1作用6h能显著抑制GVBD率(P<0.05),在10-7、10-6mol/LET-1作用6h极显著抑制GVBD率(P<0.01);在10-8mol/LET-1作用12h明显抑制PBⅠ率(P<0.05),10-7、10-6mol/LET-1作用12h极显著抑制PBⅠ率(P<0.01)。结论ET-1对COC体外成熟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对DO体外成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降调节对卵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余年来,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主要原因是GnRH-a可以促进卵巢内多个卵泡同步发育和成熟,抑制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阻遏卵泡过早黄素化及卵子早熟。由于GnRH-a在IVF-ET进行降调节COS中的应用不同,可将COS方案分为长方案和短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卵子赠送妊娠后激素替代治疗剂量与时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卵子赠送妊娠后胎盘类固醇激素产生的时间;外源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合理剂量和疗程;药物减量和停药的指征。采用低剂量类固醇激素替代与卵子赠送技术使5例卵巢早衰患者、2例绝经前期患者获得单胎妊娠,在孕4~12周应用放射免疫法连续测定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及孕酮(P)水平,并与5例正常单胎妊娠同期水平比较。结果:7例卵子赠送单胎妊娠均于孕12周安全停药,均足月分娩。E2和P水平分别于孕5和6周开始上升,孕6和7周明显高于孕4周基础值(P分别<0.001和<0.002)。孕7~12周血清E2水平与正常单胎妊娠组同期水平相似。血清E3水平从孕6~7周开始升高,孕10~11周稳定于20~30μg/L范围,与正常单胎妊娠组无区别。结论:胎盘组织从孕5~7周开始分泌E2和P进入母体外周血,提示胎盘功能出现,可考虑药物逐渐减量。E3从孕10周起稳定在中期妊娠水平,提示黄体与胎盘功能交替完成,此时应停用外源性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IV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甲状腺功能正常的636例患者资料,其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ATA+)者124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ATA-)者512例。其中,行新鲜周期移植者423例,ATA+者74例,ATA-者349例;行FET的患者共181例,ATA+者31例,ATA-者150例。结果研究显示IVF-ET中ATA+者TSH、Gn总天数显著高于ATA-者(P0.05),而IVF优胚率、ICSI优胚数显著低于ATA-者(P0.05)。ATA+者IVF-ET中TG-Ab、TPO-Ab水平与IVF受精率呈负相关性(分别为r=-0.30,P0.05和r=-0.21,P0.05)。FET中ATA+者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ATA-者(26.67%vs.1.4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是接受IVF-ET还是FET的治疗,均对其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