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  相似文献   

2.
答:桂枝汤所治为中风发热自汗之证。其病所出之汗系外感表虚。病机在于卫不与营和之自汗出。风中肌肉,著于营分,而卫气不伤故卫强而营弱,行水之卫气不伤,故毛孔自能作汗,行血之营气受困,故肌腠不能作汗,营卫不和。曹颖甫称此等出汗为病汗。桂枝汤能发肌理之汗而使营卫自和。为此甚至要用热粥、卧床温覆,曹颖甫言此汗当名曰药汗,而别于病汗。病汗、药汗之区别有二:①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②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功乃大著。药汗有排除毒素的作用,故服药后营卫调和,出汗之后再无病汗。显然,桂枝汤通过微发其汗而收止汗之功,《医宗金鉴》谓桂枝汤“发汗中寓敛汗之意”。  相似文献   

3.
辨症要約: 1.汗有未經發散,未經劳动,自然汗出,名曰自汗,睡則汗出而不自知, 醒則汗止名曰盜汗。 2.方書謂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此尽就多数而言,其实盜汗亦有陽虚,自汗亦有陰虚,臨症时宜細辨之。 3.陰虛汗出,因火爍陰,其症必有虚煩之象,陽虛汗出,表气不固,其症必有怯寒之征。  相似文献   

4.
汗法的运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汗调和营卫之说,首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病篇中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关于汗出证治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现探讨如下。1 汗证的病因与证治汗证有自汗和盗汗之分 ,《伤寒论》中所说的汗 ,以自汗出者为多见 ,盗汗者较少。其周身汗出、头汗出、手足氵戢然汗出、汗出而厥等等 ,虽然都以出汗为表现 ,但有其形式、部位、病因、病机的不同 ,绝不能一概而论。有太阳经证 ,风寒袭表 ,营卫不和 ,津液因阳外浮的自汗出 ;有阳明经证 ,胃热炽盛 ,蒸迫津液外泄的大汗出 ;有阳明腑实 ,肠胃燥实不通 ,津液为热所迫而外泄的手足氵戢然汗出 ;有少阳病水液内停、津液外泄和湿热郁蒸、邪不外达的头汗出 ;有少阴病阴…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笔者体会,应用此方,关键在于辨证要准确无误。凡属营卫不和引起的一切疾病皆可用之。本方不仅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可用于杂症、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以致时而微寒、时而微热、汗出、脉缓及自汗、盗汗、风寒湿痹等证。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汗出证治十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调和营卫法 适用于太阳中风、营卫失和之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之证(第2条)。本证之汗出为“营弱卫强”,治宜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本方不仅适用于太阳中风证之汗出,举凡杂病之自汗出,属于此卫气不和也(第53条),皆可应用。2 化气行水法 适用于太阳病汗不如法、表邪入里、膀胱气化失调、蓄水于内之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汗出等(第71、73条)。本证之汗出既见于表邪未解,亦见未兼表者,以其水蓄内停、三焦气化失司、反渍肌腠而为汗出,其理如《灵枢·本脏篇》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此之谓也。治宜五苓散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汗与五脏、营卫的关系,探讨自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五脏皆有汗,汗之本为心,汗之化为肾,汗之出为肺,汗之源为脾胃,汗之调为肝。又必以营卫调和为要,汗出方能有节。五脏功能失调、营卫失和均可致自汗。故提出“调畅五脏、调和营卫”的自汗证治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进一步阐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临床上根据汗出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自汗和盗汗。《医学正传·汗证》载:"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汗证常见病机有肺气不足、营卫失和、邪热熏蒸、气阴亏虚等,但归其根本在于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0.
一、营卫不和因于卫辨治析疑《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宣桂枝汤。”两条皆云营卫不和因于卫,故同宜桂枝汤调和为治。但原文不明之处有三:一是病因有无风邪?二是营卫不和因卫虚还是卫强?三是两条分述之意义何在?审症求因,见自汗出,不兼气虚之里症,不去止汗复取汗法,是风邪在表无疑。原文言“病常……”和“……不愈”,指病程日久;风邪恋表,故必卫气不足。笔者之所以分述两条,除说明卫虚之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症状外,还有鉴别诊断之意。如卫气虚衰,无力抗  相似文献   

11.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为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中之常见证候.《素问·阴阳别论》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伤寒论》、《金匮要略》有"自汗出"、"汗自出"等描述.《三因方》说:"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者,名曰自汗."《景岳全书》云:"自汗者,几几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本文仅讨论全身自汗,局部自汗如"头汗"、"手足汗"等,另见专篇.  相似文献   

12.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昼时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一般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亦有不循常道者。魏军平教授从事临床2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14.
谈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的方药共有112方,其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者有19方之多。本文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桂枝汤的药物组成看桂枝汤的作用柯琴在评价桂枝汤时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  相似文献   

15.
论桂枝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妙用颇大。本文就桂枝汤的双向治疗作用,试作如下肤浅讨论。一、发汗与止汗桂枝汤具有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发汗作用,以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舌苔薄白之太阳表虚证,此已为人所共知。然桂枝汤尚具有滋阴和阳、谐调卫气之止汗作用,以发汗之法,奏周表止汗之功,更属妙绝,令人回味。如《伤寒论》54条说:“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自汗证  相似文献   

17.
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也常作为他病的一种并发症状而出现。汗证相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间论述了汗证的形成机理、分类、特点等内容。汗由阴津所化,由阳气蒸腾,经玄府而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汗证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外邪致汗与内伤致汗;按照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与盗汗;按照预后时间可分为战汗与绝汗等。后世医家基于此多有发挥和总结,从调和营卫、疏肝补肾、滋肾调阴阳等方面来治疗汗证取得满意效果。《内经》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理论,认为汗血同源,相互资化,遂足以引起人们对汗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之特点,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而临床又以自汗、盗汗极为多见,且常以主证或兼证出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古人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治自汗常宗实表补阳,治阴虚多循降火滋阴。然以余观之,自汗亦有属阴虚者,盗汗亦可见阳虚者,且致汗原因颇多,不仅阳虚、阴虚,且血虚、血淤、痰、湿、邪在半表半里皆能令人汗出。然自汗属阴虚者,盗汗属阳虚者,  相似文献   

19.
汗证包括自汗和盗汗,醒后汗出为自汗,因汗出而醒为盗汗。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营卫不和、阴虚、实热论治,但临床常有不效。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今根据王氏所论,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就血瘀型汗证谈谈辨治体会。1病因病机汗证有虚实之分,病机总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王氏谈病论医多从气血立论,认为百病皆伤气血,宜从气虚血瘀论治。就血瘀型汗证而言,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毛燕 《世界中医药》2012,7(6):503-504
汗证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有自汗、盗汗、战汗、黄汗、但头汗出、半身汗出等,临床比较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对于自汗、盗汗的命名,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自汗证治》中认为:"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浸汗。"即无论白天或睡梦中,凡汗出者,皆可称自汗,而睡着汗出,称为盗汗。从其文意中推断,陈无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