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2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疏血通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达 92 .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2 % (P<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UA安全有效 ,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吴家恩 《右江医学》2009,37(5):532-533
目的观察疏血通(水蛭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72例,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并于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T,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0.05),无明显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樊利生 《包头医学》2001,25(2):51-5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W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疗效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64.7%(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4例,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组2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和心电图改善率低分子肝素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性。结论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疗效,并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尿激酶,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54-154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120例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A组)与观察组60例(B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结果在进行2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绞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在临床应用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43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AxaIU,皮下注射,每12h1次,7d为一疗程。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方法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d,共7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0.0%,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93.0%。治疗前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服用常规药物。治疗组52例加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4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均为2周。结果参芎注射液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及硝酸甘油耗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联合应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参芎注射液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兰淑 《吉林医学》2010,31(7):967-96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3.
冼庆林 《医学文选》2003,22(6):855-85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 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4例和治疗组 2 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在脐周皮下注射氏分子肝素钙 50 0 0 u,1次/1 2 h,4~ 5d为 1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8.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3% ,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对经过系统治疗 1周后仍未有效者应首选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田亚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43-3044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常规组25例。常规组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调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①心绞痛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②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低分子肝素钙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2次/d,共10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血液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4.0%,低分子肝素钙组有效率95%.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时间、24 h Holter总缺血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其24h总缺血时间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李明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518-519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方法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d,共7d,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评价该药的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0.0%,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93.0%。治疗前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药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0.4ml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1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么金平 《中外医疗》2009,28(17):90-9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5-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波立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克塞)。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优于对照组的75.08%(P〈0.05)。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5例(6.6%),治疗组0例;对照组死亡3例(3.95%),治疗组0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