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某于2003年7月16日在某镇医院分娩出一女婴未能成活,患方认为医方存在过失而向该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委托某市级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该医学会以石某为鉴定主体,认为医方在对石某的接产过程中没有违反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不存在过失,其结论不构成医疗事故.患方不服该鉴定结论.法院委托某省级医学会再次进行鉴定,该医学会以石某之女儿为主体进行鉴定,认为医方在对石某的接产及新生儿抢救方面违反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致石某之女"死产、新生儿死亡",故鉴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庭审中,医方对省医学会的被鉴定主体、年龄、死产、新生儿等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省级医学会鉴定结论是错误的,但缺乏医学知识的法官认为省级医学会是最高鉴定机构,其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则以此判决医方向患方赔偿2.4万元精神损失费.对此案的鉴定与判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思考.建议国家建立对错误的医疗事故鉴定申诉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介入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37起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疗纠纷问题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和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甚至人身安全的难题。但是最终判定是非,明确责任,都需要进行技术鉴定。自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共受理人民法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要求鉴定的案例(截止2005年2月上旬)共37件,其中鉴定为医疗事故7例,不属于医疗事故30例。为卫生行政处理和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及判决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俞颖  郭奕乐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69-570,576
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全面实施,到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一直不懈地致力于缓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但目前医疗事故争议仍处于紧张状态,医疗事故争议发生频繁,且涉及问题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这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也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耗费了政府相关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实施以来,为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争议,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解决各类医疗纠纷时已出现明显桎梏。现结合一起医疗事故行政处罚案例,探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是为了适应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而建立起来的相对封闭的制度体系,而与民事诉讼制度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衔接。这尤其体现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实质和形式合法性,以及重新鉴定、再次鉴定制度与民事诉讼的协调问题上,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协调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医疗事故争议提起鉴定的趋势及其规律,为医疗事故争议防范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兰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2003—2009年度受理的235例医疗事故争议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事故争议提起技术鉴定的趋势分别与成长体验、认识程度、伤害程度、期望程度和处理效率有关。结论医疗事故争议提起技术鉴定的趋势与成长体验、认识程度呈负相关,与伤害程度、期望程度和处理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有效地防范和妥善处理医疗事故 ,维护医疗秩序 ,确保医疗安全 ,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痛苦 ,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现对医疗事故处理程序与防范措施作如下探讨。1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贯彻与落实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医疗风险 ,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使全院医务人员人人知晓《条例》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更好地满足病人医疗服务的需求 ,一是制定长远规划。医院为使医务人员全面熟悉《条例》各项条款 ,对《条例》实施制定了 1…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保留与修改问题,包括医疗事故概念的调整以及《条例》所构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改革方向等内容.在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的同时,《条例》作为国务院法规,应当在修改后继续在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以及违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方面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民法有关规定,提出了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性质,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双方都应有法律约束力;同时,分析了协议书成立及有效的要件,论述了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经过了重法律裁决--卫生行政部门定性处理--医法结合处理的三个阶段.特别是1987年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医疗事故的处理进入了医法结合的阶段,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来负责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一起撤销不予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案例,分析指出对本案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时效问题以及法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权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之前,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一直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新《条例》颁布之后,这种解决方式正式得到了认可。《条例》颁布1年多来,笔者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实践中,通过此方式圆满处理了医疗事故争议5起,平息了医患矛盾,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几点体会,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15.
国务院第351号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我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实现了从行政部门领导到医学会负责的平稳过渡,较好地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医患双方对病历真实性的争议给申请鉴定受理的行政部门和医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和鉴定程序中的争议病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笔者根据病历争议的现状,处理争议病历的对策,详细阐述病史真实性的确认和防止病史伪造的手段,同时呼吁及早立法,加强规范性操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在纠纷处理中的重要性及当前鉴定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以期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3种途径,即医患双方自行协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实际工作中,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贯彻《条例》的实践过程中,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机制较难掌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规范性,需要加强认识和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自2002年9月1日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例》)以来,共受理医疗事故争议案116例。为利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现将116例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由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工作已两年时间。在医疗纠纷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的今天,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倍受关注也是必然。笔者回顾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到《条例》的过渡,用比较法学的眼光来审视,《条例》不管在实体方面还是在程序方面,就卫生法制化进程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点已为社会所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