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副肝管漏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3年4月~2009年9月我院行LC共计1967例,其中8例发生副肝管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适应证放宽、Calot三角和胆囊床处理不当及副肝管存在认识不足是发生副肝管漏的重要因素.结论 LC术副肝管漏重在预防,如果发生副肝管漏,则应早期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LC术后胆漏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损伤表现为术后胆漏的为4例,其中副肝管损伤2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2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致胆漏,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结论LC术中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术后胆漏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胆漏和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9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患者中21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37%).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5例(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1.82%).结论 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胆漏的主要原因及预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 LC并发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并发胆漏的原因:胆囊床剥离过深,肝内小胆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5例,右副肝管横断1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侧壁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横断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多与解剖变异,炎症轻重,操作不当等有关。预防应从熟悉解剖、规范操作、妥善引流等方面着手。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的原因,大小,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等综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的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患者(其中T管拔除后胆漏3例,LC术后迷走胆管漏3例,LC术后胆囊颈管残端漏4例,副肝管损伤1例。)应用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结合ENBD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术,5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并ENBD,4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2例病人均获痊愈。结论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结合ENBD等微创手段可作为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行胆囊切除术3750例发生胆漏9例(0.24%)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胆囊管结扎线松脱2例;副肝管损伤4例;胆囊床肝实质肝管损伤1伤;肝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1例。经再次手术处理,均治愈。结论:只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遵循胆囊切除术的操作规范,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床,术后胆漏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浅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先武  李洪山 《重庆医学》2002,31(3):206-207
目的:探讨LC术后胆的原因,尽量减少LC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2-2001年3月施行1018例LC手术所发生的5例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结果;1例肝总管电凝热灼伤,1例钛夹脱落胆囊管漏胆,1例为胆囊管周围组织分离不彻底,致使胆囊管外径粗而钛夹夹闭胆囊管不全漏胆,均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和使用材料有关,2例为胆囊管,与解剖有关。结论:提高LC手术者的操作技术和使用先进材料可以降低胆的发生,而C术中细小胆管损伤是术后胆漏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仁安医院和外院转入的胆道手术出现并发症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胆管横断伤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胆管横断伤2例,LC术后胆囊管钛夹松动胆漏1例,LC术后肝门区包裹性积液2例,LC右副肝管损伤引起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脱出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胆道探子损伤胆总管下端致腹膜后脓肿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3例,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并发肝左外叶脓肿破溃1例。1例胆肠吻合术后,支撑管不慎过早拔出,反复出现胆管炎,2例胆管损伤再次手术后切口感染,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并发症种类较多,只要做到早发现,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邓锐  褚亮  李培生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492-1494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elocystectomy,LC)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培训和经验。对LC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是建立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LC可出现胆漏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胆漏的发生原因、对其预防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胆漏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从2006年1月—2015年7月期间774例LC术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性其中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参数、处理方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774例LC术后,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寒战、黄疸、腹痛等症状,经B超下腹腔穿刺出胆汁,确诊为胆漏,发病率为0.39%,其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迷走胆管漏1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采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及迷走胆管漏1例在腔镜下行残端结扎术。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胆漏是LC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者应该对患者和手术难度进行认真而又仔细的评估,充分认识手术存在的风险,积极预防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胆漏常见于术中胆管损伤和胆囊管结扎脱落,因此术中对胆囊管的准确辨认,发现后应及时的腹腔引流和手术治疗是应对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方法分离Calot三角时从后外侧入路,离断Calot三角区的浆膜和脂肪组织,贯通两侧,显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先离断胆囊动脉,确认胆囊管与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无误后,最后夹闭切断胆囊管。结果用改良法LC完成手术326例,手术时间25~165min,平均45min,术后平均住院4d,97例置引流管。无胆漏、肝外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1~6mon复查无肝外胆管损伤。结论改良法LC可以有效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6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6例中有4例为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1例为肝总管壁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经非手术处理,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仍为LC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其中即发性胆漏8例和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中副右肝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2例为胆总管损伤,2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即发性胆漏中2例剖腹探查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治愈,1例腹腔镜检查腹腔引流后治愈,3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2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迟发性胆漏中1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原因较多,但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采用微创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变异时避免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612例LC,发现有肝外胆道变异11例,其中胆囊管异常增粗(直径6mm)三例,胆囊颈管开口变异6例,副肝管二例。结果LC4612例中转开腹手术68例,胆道损伤二例,术后胆漏三例,大出血二例,均行二次开腹手术。结论肝外胆道变异是引起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故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必要时行胆管穿刺造影,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肝外胆道损伤为LC的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回顾我院312例LC,其中4例发生肝外胆道损伤(1.28%),胆总管横断伤1例,胆管侧壁伤3例(胆总管部分损伤、右副肝黄损伤、迟发性胆囊管残端漏各1例)。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正确的辨认"3管"可减少此并发症。一旦发生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中转开腹,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LC术中胆囊床下肝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术中中转开腹,术后3例发生胆瘘,其中2例在引流5天内胆痿停止。其中1例为术后6天才发生胆瘘,再次开腹手术引流4周后胆瘘停止。单枝胆囊床下肝管9例。2枝1例。结论:LC术中在剥离胆囊床时要特别留意有无异常管道,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及肝门部放置白纱布以便发现不明显的胆瘘,胆囊取出后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无除胆囊管及血管外的异常管道。术中发现异常应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对1998-11/2006-02我院采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4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及胆总管损伤各1例。1例肝总管损伤后胆漏再次行肝总管修复及T管引流术治愈,7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胆漏多发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原因与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据据术中所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早期发现,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郭正华 《大家健康》2014,(1):184-18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的12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严密监测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导致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损伤等。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因素较多,加强患者的术前检查和诊断,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严格操作,做好手术治疗期间的预防等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术后发现合并副肝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Ⅰ型副肝管损伤患者中,3例术中发现并处理,1例术后再次行腹腔镜处理;Ⅱ、Ⅲ、Ⅳ型副肝管损伤共4例,术中发现后分别处理.提示为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副肝管,应熟悉副肝管各种类型,警惕副肝管“二次损伤”.损伤的副肝管直径<2 mm可直接夹闭,直径≥3 mm的副肝管损伤,须进行有效引流.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16-13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右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18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副右肝管损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4例患者副右肝管的变异类型、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于术中造影证实为副右肝管,采用术中结扎的方式进行处理,4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副右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对于明确为副右肝管损伤的患者,结扎处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