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9年秋季以来,笔者以乌梅丸加味治疗急性菌痢6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33日,其中1~6日51例,7~14日4例,15日以上5例。主要诊断依据是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大便镜检。中医辨证均为湿熟痢,其中湿偏重者21例,热偏重者15例,湿热并重者24例。二、治疗方法:全以乌梅丸加味(汤剂)治疗,大便基本正常后以参梅汤善后。乌梅丸加味方:乌梅15克,黄连5克,黄柏10克,滑石30克,当归10克,炮姜3克,附子、桂枝、细辛、川椒各1克,党参5克。水煎温服,2日或1日1剂。服药前,均须将药汁浓煎至浑浊为度,服时要摇匀,不要只服上层  相似文献   

2.
处方:益母草30克,黄芪、当归各20克,党参15克,川芎、红花各12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续服用,尿液每周检验1次,连检3次皆阴性者,可用汤剂或改用丸、散剂,维持用药2~6个月,以巩固疗效。尿少肿甚者酌加苡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赤小豆、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  相似文献   

3.
鹅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病,临床治法较多,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1985年4日~1987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小儿(?)口疮36例,疗效满意。发病年龄20天~3岁,起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12天。症见患儿口腔粘膜白苔,或融合成大片白膜,哭吵不安,乳食减少。治法自拟方:灯芯草、茯苓、淮山药各15克;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2克。每日一剂,浓煎代茶频饮。配合用复合维生素B 冲剂(规格每袋10克,主要成分含盐酸硫胺9毫克,核黄素4.5毫克,盐酸吡多辛0.6毫克,烟(?)胺30毫克,消旋泛酸钙6毫克)。1岁以内日服15克,1~ ~2岁日服20克,2~ ~3岁日服30克,均分四次有完。为(?)药方便,可以煎成的中药汁调服复合维生素B 冲剂。疗效:痊愈34例,用药治疗第三天鹅口疮全部消失,乳食正常;好转2例,用药第3天口腔中的白色(?)膜明显回缩。  相似文献   

4.
<正>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笔者用自拟穿灵汤治疗10例,疗效显著。一、一般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20~30岁4例,30~50岁6例。二、处方及用法:穿山龙30克,威灵仙15克,钩藤根20克,花椒根15克,五加皮根20克。偏热者钩藤根可加至40克,偏寒者花椒根可加至30克,偏湿者五加皮根可加至30克。用3~5龄的母鸡一只,将上药和母鸡放入约2000毫升水中炖,取其汤分为3~5次服。  相似文献   

5.
脱发是常见皮肤病之一。笔者在1983年至1985年应用中医药治疗脱发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0~35岁,病程20天~4年,服药8~30剂,7例治愈,2例显效,1例厌服汤剂而停止治疗。治法基本方:白芍、生地各12~15克,首乌  相似文献   

6.
一、临床资料: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30岁以下1例,30~39岁2例,40~49岁1例,50岁以上7例;病程:6个月以下5例,7个月~5年5例,20年1例。尿液检查:乳糜试验阳性11例,伴蛋白尿(++~+++)8例,伴红细胞9例,白细胞2例。二、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克,党参、射干各15克,炙升麻9克。尿中见红细胞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山栀9克;尿中见白细胞加瞿麦、篇蓄9~12克,尿见蛋白加乌梅9克,金樱子12~15克,杜仲9~12克。  相似文献   

7.
清肺化痰汤治疗外感咳嗽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多因气候变化或稍遇凉热既可引起.笔者以自拟清肺化痰汤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从2岁~70岁,均为外感咳嗽,同时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咯痰等症。病程1~7天,服药3~6剂。本组30例,全部服用汤剂,停用其它药物. 方药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炒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橘红9克,桑白皮12克,紫菀12克,冬花12克,浙贝母9克,瓜萎15克,甘草6克。水煎二次分服。加减:偏风寒者加葛根、苏叶,痰热者加鱼腥  相似文献   

8.
盆腔良性肿块是妇科常见病。笔者用桂枝赭石汤治疗本病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简介于下: 一、一般资料:年龄20~30岁2例;31~40岁7例;41~50岁17例;50岁以上4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二、方药及用法: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桃仁各9克,赤芍10克,赭石45克。日服1剂,10剂为一疗程。气虚者加党参、北芪各15克,血虚者加熱地12克,当归10克;寒盛者加附子8克;血热者加生地、旱莲各12克。三、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肿块缩小,  相似文献   

9.
加味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6~8月,笔者运用《温病条辨》中的人参乌梅汤治疗小儿久泻伤阴证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1岁以下者4例,1~2岁者15例、2~+~3岁者6例;病程在10~15天者15例、16~25天者4例、30天者1例;下痢每日2次者5例,3~4次者5例、5~6次者15例。适应症候:泄痢不止,烦渴引饮,愈饮愈泄,小便短少,烦躁不安,不思食,有时呕吐,低热微咳,唇鲜红,舌红少津或失津如镜,指纹紫暗或紫红者。基本方和用法西洋参6克,乌梅15克,莲米10克,山药15克,木瓜10克,炙草6克,黄连7克。加减法:口渴甚者加粉葛12克,石斛15克,知母10克,花粉6克;腹泻甚者加山楂炭6克,芡实10克,白芍6克,五味6克,鸡冠花6克;兼呕吐  相似文献   

10.
历年来,笔者以自拟消麦灵汤治疗麦粒肿,效果满意,愈者逾千。现将1980年4月至1992年9月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500例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500例中,男290例,女210例;年龄3~33岁,平均18岁,其中8~10岁225例,11~20岁201例,21~33岁94例,仅左眼发病者180例,右眼发病者176例,双眼发病者144例,共计病眼644只,其中内麦粒肿601只,外麦粒肿43只。 二、治疗方法 消麦灵汤组成:鸡内金10克,连翘9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20克,云苓12克,黄芩8克,山楂9克,防风6克,甘草6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3剂见效,6~10剂痊愈。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扁平疣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3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服本方最少4剂,最多15剂,除3名好转外,其余均获痊愈。方药:生地15克,当归13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薏苡仁、板蓝根各24克,夏枯草30克。煎服,日服两次,三日2剂或两日1剂,连服4~15剂。徐××,男,16岁。1975年4月15日诊。面部双侧出现褐色扁平疣粒五个月。初起仅数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30岁以下4例,31岁至50岁7例,51岁至60岁5例,61岁以上4例。治疗方法石菖蒲60克,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六味地黄丸1日2次,每次1丸;右耳鸣者同服金匮肾气九,1日2次,每次1丸;药毒性耳鸣者加生甘草20克。注意石菖蒲少于30克者,效果不佳。病例常××,男,59岁。住院号:1187。自诉:25年来,患者每日便意15~20次。自觉便意时,腹痛急迫,蹲厕只排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6岁 9例 ,7~ 16岁 13例 ,17岁以上 34例 ;病程 3~ 7d7例 ,8~ 15d15例 ,16~ 30d12例 ,2~ 6个月 10例 ,6个月~ 2年 12例。2 治疗方法 苍术 15g、白皮豇豆 30g ,水煎 3次 ,取煎液 6 0 0ml,每次服 2 0 0ml,日服 3次 ,连服 7d为 1疗程。症状控制后 ,隔 2d服 1剂 ,急性荨麻疹继服 3个疗程 ,慢性荨麻疹继服 4~ 6个疗程以防复发。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 痊愈 :风团、瘙痒完全消失 ,停药后 1年无复发。好转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瘙痒减轻 ,风团范围缩小。无效 :服药 2个…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自拟止痛逐瘀汤治疗痰瘀型痹证23例,收到较好效果。方药、用法:当归尾15克,三棱10克,川芎9克,蜈蚣1条(小者2条),淮牛膝20克,秦艽10克,白芥子12克,黄芪20克,乌梅9克,炙甘草6克。以上为一剂量,每天一剂,水煎(可酌加少量黄酒)分两次服,6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收效。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5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1个半月。材料与方法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车前子15克,川椒炭、乌梅炭,焦楂炭各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适应症:单纯  相似文献   

16.
“黄芪藤枣汤”治疗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用自拟“黄芪藤枣汤”治疗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27例,获得一定疗效。一、一般资料:27例中,男21例,女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2岁。治疗前白细胞总数2,000~2,900者3例,3,000~3,900者24例。27例均属住院病人。二、方药组成及用法:黄芪30克,鸡血藤30~60克,大枣30~60克,女贞子12克,黄精15克,丹参1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运用加味白头翁汤治疗湿热痢42例,疗效颇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10岁者8例;11~15岁者6例;16~30岁者18例;31~65岁者12例。粪检均见红、白细胞和脓细胞。主要症状有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挟脓血粘液。基本方白头翁、白芍各12克,黄柏、黄连,秦皮、地榆各9克,甘草、木香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若兼表证者,酌加粉葛、银花以清透;里急后重甚者,加大黄以清热通便;脓血较多者,加当归、丹皮、旱莲草等以活血止血;食积腹胀者,加炒三仙以导滞;小便短  相似文献   

18.
文摘荟萃     
五苓散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60例观察本组女42例,男18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8年,初发者30例,一月发3次以上30例,大部分无预感,均排除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某些药物中毒所致的眩晕。五苓散加味用于症见眩晕、听力减退、耳鸣者方:茯苓20克,白术15克,桂枝20克,泽泻20克,猪苓12克。伴恶心呕吐加生姜10克、半夏12克,又伴心悸烦躁、恐惧不安再加郁金、钩藤15克,日一剂,一般3~6剂症状全失。服时保持绝对安静。预防可多服,无副作用。结果60例全愈,初发者经1~5年随访无1例再发,其他5年未发者4例,一年未发者18例,一年发作一次者8例,以后发作症轻,时间短,再服仍有防治作用。本病多为痰湿阻滞清窍所致,如《金匮》所说:“假令瘦人脐下有悸,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85~1989年,临床采用中药治疗因外来暴力所致的外阴部血肿30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其中20~30岁者20例,31~40岁者10例,以青年居多;就诊时间一般在1周以内。治疗方法基本方:柴胡丹皮栀仁茯苓白术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0克当归赤芍各12克水蛭6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3剂为1疗程。治疗结果 1疗程痊愈者10例,占33.3%;2疗程痊愈者15例,占50%;3疗程痊愈者5例,占16.7%,全部有效。附典型病例例1:陈某某,男,32岁。本市铁匠。因铁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通咽汤治疗梅核气47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性8例,女性39例。年龄:18~30岁5例,31~40岁17例,41~50岁19例,51岁以上6例。病程:1月~1年者21例,1年~3年者26例。治疗方药自拟通咽汤:旋覆花(包煎)、半夏、射干、佛手各9克,代赭石(先煎)、牡蛎各30克,云苓15克,桔梗6克,麦冬、玄参各12克,生姜3克。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口苦、苔黄、脉弦数者加全瓜蒌15克,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