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氨喹啉系8——氨基喹啉类抗疟药,有杀灭组织型疟原虫和配子体的作用;而息疟啶(乙氨嘧啶)为嘧啶类抗疟药,可用于疟疾抑制治疗及化学预防的药物。近几年来,伯氨喹啉合并息疟啶常用于流行休止期根治较为  相似文献   

2.
息疟定即乙氨嘧啶,是一种新的化学抗疟药品。具有疗效高、用量小、成本低、生产国易等优点。这于大规模疟疾防治工作使用。文献中多介绍该病毒性较小,使用比较安全。但根据我省使用经验,并非如此,有因误服过量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者。1960年我省某地中毒死亡10例儿童中,最少者一次服用75毫克,最多者一次服用175毫克。故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服法,避免发生中毒。济南制药厂最近制成一批息疟定片剂,在剂型、含量、赋形剂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经我们初步使用观察,认为尚较满意,未见到不良反应。该厂所生产的息疟定片剂,每片重0.08克,每片含乙氨嘧啶原  相似文献   

3.
息疟定和圜氯胍,同为嘧啶类抗疟药,对疟原虫的无性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世界各地用息疟定作为抑制治疗和化学预防最为普遍,并实验证明是当前较为满意的预防药物。1951年文氏(Vineke)在刚果用息疟定25毫克每周一次,连服17周,当地居民原虫率由服药前60%降至0%,按蚊自然感染率亦由  相似文献   

4.
鉴于疟原虫对不少抗疟药产生抗性,迫使人们进一步寻求新的抗疟药物。N—甲基环叔胺基团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具有类似结构的利福平对小鼠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食蟹猴疟原虫以及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据此,我们于1989年9~10月在安徽省六安县对间日疟患者用利福平进行了治疗,并用传统的氯喹/伯氨喹(氯一伯)疗法作对照。一、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具有间日疟临床症状、血检间日疟原虫阳性、半月内未用过抗疟药及病程在5d 以内的患者。利福平治疗组共21例,男13例、女8例;氯—伯组54  相似文献   

5.
本部分共有以下3篇报道: 一、药物在消灭疟疾规划中的作用近十年来,在全球性灭疟运动中,抗疟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显得更重要了。(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主要用于治疗,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强而快。对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无抗复发作用。2,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如百乐君、乙胺嘧啶等。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3,8—氨基喹啉  相似文献   

6.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疟疾的主要方法,但是对服用抗疟药的病例镜检疟原虫就很困难或不可能。对这些病例可考虑应用免疫诊断方法,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免疫荧光试验。作者对已经确证的患者作试验,以确定本法的价值。调查的60人中20人系在国外感染的苏联居民,40例系侨居苏联的其他国家的居民。其中恶性疟33例、间日疟13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6例,可能已服抗疟药而未定种者6例。以恶性疟原虫和巴西猴疟原虫抗原用标准微量法检测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试验结果表明,免疫荧光法用同源性抗原,26例中23例阳性(89.4%),异源性抗原  相似文献   

7.
息疟定对疟原虫作用较慢,不宜用做疟疾急性发作的治疗,但用做预防,效果良好。息疟定作为疟疾的抗复发治疗的报导,尚不多见,因此,我省在疟疾暴发流行地区,次年曾试用息疟定,对两年有疟史者进行抗复发治疗的实验观察,兹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根治間日瘧,是瘧疾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要課題。目前,抗瘧药的发現和合成,已为数不少。1946年伯氨喹啉合成后,世界各地陆續实驗和应用,一致認为伯氨喹啉为8—氨喹啉类药物中,疗效最高,毒性最低的一种,系当前根治間日瘧的良好药物。乙氨嘧啶(国內通称息瘧定,下同)合成后,咸認为該药为預防瘧疾的較好药物。上述两药虽各有所长,但仍有各自的不足。为提高疗效,改进疗程,互取其长,以期取得增效的目的,我們于1962年,在金乡县将二药合并用于瘧疾抗复发治疗。現簡介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伯氨喹啉(Primaqinum),国产商品名朴疟奎,为目前消灭疟疾运动中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其对紅細胞外型疟原虫及配子体具有較强的杀灭能力而用于疟疾的根治及阻断传播。为当前甚为重要的抗疟药物。虽然其毒性已較其他8—氨基喹啉类药物显著为低,但服用后仍具一定反应,特別是在群众性抗疟运动中,如对药品管理不善控制不严,因多服、誤服亦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恶性疟原虫氯喹(Chlorquine,CQ)抗性报道以来,CQ抗性在东非迅速扩散,并已见对二线抗疟药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ulphadoxine-pyrimethamine,SP)或氨酚喹(amodiaquine,AQ)的抗性报道。本文作者自肯尼亚恶性疟高度流行区Chogoria采集24名经注射奎宁治疗的重症疟疾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抗疟药的作用方式和药物抗性的基础研究1967年以来,对于阐明抗疟药的作用方式及探讨疟原虫发生抗药性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疟原虫的结构和功能电子显微镜的应用,进一步阐明了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和红细胞外期摄食的机制。除伯氏疟原虫(P.berghei)和恶性疟原虫外,对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也进行了一些研究。4—氨基喹啉类和阿的平可使疟原虫及其  相似文献   

12.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um)又称达拉匹林(DaraPrinum),国产品称息疟定。为预防、治疗疟疾的一种药物。按常用量(每日25毫克)长期服用乙胺嘧啶,除了连用一月以上可致巨细胞性贫血外,一般并无其他毒性反应。但有时因服用过量而致急性中毒和死亡者,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但也有服用过量数倍并无任何毒性反应者。因此,急性中毒是否因对该药的敏感性不同而引起,尚难肯定。中毒症状为服后1—2小时引起高热、恶心、呕吐、口鼻腔流  相似文献   

13.
疟疾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重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株的扩散和间日疟原虫出现对氯喹及伯氨喹的耐药性,使全球消除疟疾面临严峻挑战。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为抗疟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抗疟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文对近年来抗疟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胸苷酸 合成酶(DHFR-TS)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区是抗疟药乙胺嘧啶的靶位。DHFR区突变和抗叶酸类药物的抗性相关。作者通过对恶性疟原虫的DHFR区基因直接克隆和PCR扩增,获得大量DHFR,用以研究DHFR区与乙胺嘧啶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伯氨喹是唯一抗疟疾复发的药物,不同株的间日疟原虫对伯氨喹的敏感性不同。本文根据驻索马里美军感染间日疟原虫的病例资料及使用伯氨喹进行化学预防和治疗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伯氨喹抗疟疾复发的效果。 作者从索马里返美的士兵中选择75例经病原诊断(血片镜检和PCR诊断)确诊的间日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6.
1982年8~10月我站同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合作(药物由该所供给),在枣阳县琚湾区进行青蒿素栓和乳膏直肠给药治疗间日疟,并以青蒿素胶囊和氯喹口服作为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观察方法 一、病例选择 (一)有间日疟临床症状;(二)疟原虫无性体阳性,原虫密度在100个/mm~3以上;(三)近两月内无疟史,发作在2次以内,发病前1周内未用过抗疟药:(四)年龄在6~50岁,无痔漏、  相似文献   

17.
硝喹为一种喹唑啉类抗疟药,其化学结构为2-4二氨基-6-[(3.4二氯苄其)亚硝基氨基]喹唑啉醋酸盐,国外代号为CI-679。1970年Thompson首先报道该化合物在实验室内对鼠疟、猴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979年Schmidt研究了其对猴疟的作用。但在临床上的应用迄今未见报道。1971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了该化合物,第三军医大学疟疾研究组与该院协作,对其抗疟作用、药代动力学、毒性作用及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摸清间日疟临床症状和血中疟原虫的自然消失时间,给今后疟疾治疗工作和考核各种抗疟药物提供资料。我们于1962年疟疾防治试点工作中选择了12例患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并与三种常用的抗疟药物  相似文献   

19.
由于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原虫,在世界许多地区对4-氨基喹啉衍生物、抗叶酸制剂、氨苯磺胺、砜类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寻找一种新型抗疟药迫在眉睫。中国学者由一年生艾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引起了学者们浓厚兴  相似文献   

20.
间日疟在泰国很普遍,每年约占疟疾病例的50%,其死亡率很低,但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复发的病人。唯一对休眠体有效的抗疟药是伯氨喹。由于不同虫株对伯氨喹的敏感性不同,对常规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一样。此方法对间日疟原虫韩国株可完全根治,而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