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3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并放射右肩背部,间断发作,二年余。近日加重收入院。数次 B 超检查所见:肝大小形态正常,肝内管道系显示清晰,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胆囊轮廓模糊,后伴宽声影。肝外胆管内径正常。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手术所见:横结肠和肝脏脏面粘连,分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正> 切开胆囊底部为引导行胆囊切除术 1980年以来我们用切开胆囊底部为引导行胆囊切除28例,无1例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法适用于胆囊炎症较重,胆囊和周围组织及肝门广泛粘连但须行胆囊切除的病人。手术方法:开腹后仔细探清腹腔情况,先将胆囊底及前壁的粘连组织锐性分离,再从肝右侧缘钝行松解粘连,当解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3岁。右上腹部疼痛、黄疸、寒战、发烧;近两个月加重、反复发作、消瘦。查体:全身黄染,右上腹部局限性深压痛,莫氏征阴性。B超:胆囊探不清,于胆囊颈部位可见数个大小不等光团,伴声影。CT: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石影。入院后第十天出现夏科氏三联症,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入院第十四天以胆囊结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大网及结肠肝曲与肝门严重粘连.分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4岁,农民。因左上腹疼痛、轻度黄疸、畏寒发热1周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发育营养正常。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廓对称,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厘米处,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左上腹压痛明显,有轻度肌紧张,未扪及异常包诀,右上腹触诊无异常发现。胸透显示右位心,B超显示心、肝、胰、脾完全转位。未探及胆囊。肝管轻度扩张,胆管内结石。口服和静脉胆囊造影未显影。诊断为胆管结石并胆管炎;内脏转位。入院后经抗感染治疗半月效果不明显而行胆道探查术。开腹见腹腔脏器完全转位;肝脏大部分位于左上腹,胃大部分位于右上腹,十二指肠、胰腺亦随之转位,升结肠位于左侧,回盲部及阑尾位于左下腹,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位于右侧,脾位于右季肋部。左上腹广泛粘连,解剖关系不清。经分离  相似文献   

5.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伴胆石性肠梗阻是临床急腹症中较少见的病例。结合该病临床发病发展过程及部分文献报道 ,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1病例介绍1 1例1 :患者男 ,36岁 ,因右上腹疼痛半年 ,加重2天入院 ,无放射痛无腹胀、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等症状。患者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史。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右上腹、脐周压、叩痛、轻度肌紧张 ,Murphy 征阴性。血常规 :WBC23 0×109/L ,N0 93。入院时B超 :胆囊缩小 ,壁增厚 ,约5~6mm ,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团 ,后伴声影 ,肝内胆管无扩张。提示胆囊多发…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4月于1998年8月25日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7/12kPa,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胆囊未扪及,莫氏征(-).血常规:WBC 6.2×109/L,N0.74,B超示胆囊内多发结石,静脉胆道造影胆总管直径0.6cm,无负性结石影,胆囊未显影.、血脂:总胆固醇6.56 mmol/L,HDL 1.61 mmol/L,甘油三脂1.04mmol/L,肝、肾功能,血糖及血Na*、K*、Cl-、Ca2+正常. 于1998年8月28日在全麻下行LC,术中见胆囊约8 cm×3 cm,与周围网膜粘连,经分离粘连及解剖胆囊三角后,分离出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动脉周围无组织呈裸露状),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时出血致术野不清,无法止血中转开腹手术,证实系钛夹夹闭胆囊动脉的近端处破裂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7.
例 1,女 ,4 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 2年入院 ,无黄疸史。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无黄疸 ,腹部无压痛。B超 :胆囊结石、胆囊壁稍增厚模糊。入院后术前准备完成、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发现胆囊颈部与网膜膜性粘连 ,分离过程误将胆总管认成胆囊管上钛夹 3枚 ,但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纵向之动脉搏动 (肝固有动脉 )靠右 ,位置不对 ,立即取掉钛夹 ,钛夹夹闭胆管不超过 3min。正确分离出胆囊管 ,顺利切除胆囊 ,放置橡胶引流管。术后输液、抗炎观察。橡胶引流管保留 7d仅 5 0ml腹腔渗液引出 ,B超未发现异常后 ,拔管。出院。手术后第 12…  相似文献   

8.
例1,女,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入院,无黄疸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无黄疸,腹部无压痛。B超:胆囊结石、胆囊壁稍增厚模糊。入院后术前准备完成、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发现胆囊颈部与网膜膜性粘连,分离过程误将胆总管认成胆囊管上钛夹3枚,但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纵向之动脉搏动(肝固有动脉)靠右,位置不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70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年入院,B超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三角粘连较重,首先行胆囊管与胆囊血管的钳夹处理,而后常规钝性分离胆囊及周围粘连组织。在清理胆囊床时发现有黄染,仔细观察,见胆囊床肝侧有一长约2mm、直径2mm的管状残端,并有胆汁渗出,考虑为迷走胆管,于近端紧贴肝床上钛夹将其夹闭。为防止胆漏,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0.
王天朝  陈姝  刘福生 《云南医药》2006,27(2):194-194
患者男,45岁,以右中上腹疼痛不适1月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1月前因食用鸡蛋后右上腹疼痛,自以为胆囊炎服用利胆消炎片后有所缓解,近1周感疼痛加剧,一般饮食可,无明显消瘦,既往身体健康,无癌肿病史及家族病史。在我院采用LOGIQ-700EXP型超生诊断仪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内血管显示清晰,肝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胆囊显示大小约5·0cm×1·6cm,壁毛糙,胆汁透声差,其内可见大小约3·0cm的强回声光团反射,后伴声影,改变体位移动不明显,肝内胆管无扩张,胆总管上段内径约0·5cm,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反射。超声诊断:胆囊炎并囊内结石。因家属…  相似文献   

11.
陈书华 《淮海医药》2001,19(3):237-237
1 病例摘要例 1 患者 ,女 ,71岁。以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 10余年 ,症状加重半月 ,伴轻度黄疸入院。 B超示胆囊炎、胆石症。体检 :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入院后 2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术 ,术中见胆囊与横结肠粘连致密 ,胆囊充盈 ,肝脏表面有数个肿块 ,且肝门处广泛粘连无法暴露 ,胰头肿大为 6 cm× 6 cm,表面不平、质硬。拟诊 :胰头癌伴有肝转移。取大网膜淋巴结送检 ,病理报告为腺癌。不能施行根治术 ,故在胆囊底部放置一根完整的蕈状导尿管并作荷包缝合 ,术后第 2 5 d拔管时感到有阻力 ,用力拔管将管拔断 ,…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70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2年入院,B超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三角粘连较重,首先行胆囊管与胆囊血管的钳夹处理,而后常规钝性分离胆囊及周围粘连组织.在清理胆囊床时发现有黄染,仔细观察,见胆囊床肝侧有一长约2 mm、直径2 mm的管状残端,并有胆汁渗出,考虑为迷走胆管,于近端紧贴肝床上钛夹将其夹闭.为防止胆漏,放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男16岁。因左侧阴囊肿大一年余入院。患者一年前即发现左侧阴囊肿块,逐渐增大,当时有坠胀感,无疼痛不适,无畏寒、发热。因羞于启齿,一年后家长发现患儿行走姿势异常,方才发觉,入我院。查体:双肺及肝、脾未见异常。阴囊明显增大,约12×12cm皮肤可见怒张静脉,皮下可触及包块,质硬,有沉重感,与皮肤粘连,托高阴囊无疼痛,透光试  相似文献   

14.
病人 ,女 ,3 0岁。反复右上腹疼痛 1年入院。病程中无寒战、高热及黄疸 ,多次B超检查提示“胆囊多发结石 ,慢性胆囊炎声像”。于 2 0 0 3年 3月 6日入院 ,经行相关检查无禁忌证 ,于 2 0 0 3年 3月 9日在全麻不插管下行腹腔镜 (LC)。以带鞘穿刺锥穿刺建立气腹 ,四孔操作。术中见胆囊位于肝镰状韧带左侧左肝外叶 ,其周围无炎症粘连 ,胆囊大小 7cm× 3cm× 3cm ,胆囊床较宽 ,胆囊底部接近正中位置 ,无内脏反位。遂解剖三角区 ,见胆囊动脉沿胆总管前方自肝固有动脉发出进入胆囊 ,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后离断 ,解剖出胆囊管 ,暂以生物夹夹闭不剪断 …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6岁,因右上腹疼痛18天急诊入院,8年前曾有 类似发作,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胆囊穿 孔、血吸虫性肝硬化”。急诊手术探查,进腹后见右肝下间隙内 无胆囊,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肝质稍硬,肝缘变钝。肝上间隙亦 有脓性分泌物,且较肝下间隙多,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缺如。 剪开镰状韧带,探查肝上间隙,于右肝后方找到胆囊,其内可 们及结石,不能推动。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约50ml,无穿孔。考 虑患者情况不好,不能承受长时间手术,予胆囊造痰后关腹, 术后顺利恢复。3月后行化学溶石治疗,效果差,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4岁,右季肋部疼痛一个月,时有发作,发作时伴恶心呕吐。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7.33/12kPa。全身无黄染,腹水阴性,尿三胆正常,GOT 正常,血型 B.B超:胆囊大小正常,壁厚,肝外胆管扩张,可见结石影10mm×10mm。1991—04—29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形管引流术。术中见胆囊略增大,周围无粘连,胆总管扩张。顺切除胆囊,检查胆总管,发现胆囊管和胆总管并行,胆囊管居右侧,行程20mm后同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异常的处理方法。方法:将72例胆囊管增粗与结石的患采用腔内结扎胆囊管,术中行胆道造影。结果:LC术中异常胆囊管采用结扎处理,术后无1例出现胆瘘及其它并发症,采用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左肝内胆管结石2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道畸形3例,迷走胆管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酶形3例,假阳性2例,难确率97.2%。结论:腹腔镜下结扎异常胆囊管是一种安全、经济、实用方法,加之术中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胆道本身与胆道内异常,术中可避免胆道损伤,术后减少并发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临床经验,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方法 分析1019例LC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注意操作规范可望降低胆管损伤、术中术后出血、胆漏等工发症的发生。结论 为减少误伤胆总管谙.分离胆囊管前,先将Calot三角的前后浆膜及粘连充分剪开,并清除三角内的结组织,使胆囊管、县囊动脉骨骼化。2.尽可能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汇合部后再剪断胆囊管。3.当分离解剖Claot三角  相似文献   

19.
游学明 《中国医药》2012,7(7):866-86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处理异常胆囊管的方法,以期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421例LC中引起胆道损伤及中转开腹的原因,并对39例胆囊管异常的临床操作进行探讨.结果 421例行LC的患者中成功完成418例,成功率为99.3% (418/421),中转开腹3例(均为胆囊管异常:1例为迷走胆管漏,行迷走胆管结扎,腹腔引流后痊愈;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于胆总管处放T管引流,缝合漏口;1例为胆囊管结石嵌顿挤压无效行开腹切除胆囊).39例胆囊管异常中,胆囊管病理异常31例,占79.5% (31/39):无胆囊管2例,胆囊管增粗、局部膨大13例,胆囊管及胆囊壶腹结石12例,胆囊管变短(<0.4 cm)4例;胆囊管解剖异常8例,占20.5%(8/39):副肝管迷走胆管汇入胆囊管3例,胆囊管细长3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2例;36例经由LC完成,手术成功率为92.3% (36/39).39例胆管异常患者LC术中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为5.1% (2/39),均为副肝管迷走胆管汇入胆囊管所致.术后置腹腔引流管39例,有6例可疑胆漏,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出现胆管狭窄、胃肠道损伤、肠瘘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6 ~12个月均无肠粘连、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胆囊管异常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高危因素,准确分辨、分离及正确处理胆囊管可降低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9岁。缘于34年前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在外院行手术治疗(自诉术中发现胆结石、胆瘘,未切胆囊,行胃空肠吻合术,具体不详)。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子15年前就诊于另外一家医院,予手术治疗(称仅取结石,仍未切胆囊,具体不详)。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每年发作至少34次,均需抗生素治疗。12d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及寒战。最高体温40.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B超检查示:肝门区胆总管明显扩张,其中可见类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清,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肝左叶内较明显,部分胆管内可见少量气体影及高密度结石影,胆囊明显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而提示: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及感染;②胆囊炎;③肝内胆管结石。核磁胆管造影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钡餐提示原曾行胃切除(或切断)毕罗Ⅱ式吻合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后12d行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