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性眼球外伤往往引起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若PVR合并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后面广泛纤维增殖膜收缩、牵拉而引起视网膜脱离,或合并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均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进行手术时正确处理玻璃体视网膜嵌顿或视网膜裂孔,有助于视网膜修复,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06-2007
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1例硅油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在保留原硅油的状态下,再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12例患者仅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穿刺放液,19例患者在两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下行剥增殖膜,内引流视网膜下液及视网膜光凝治疗,15例需要补充少量硅油。31例患者术后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例患者再发视网膜脱离,3例患者取出硅油后再发视网膜脱离,27例治愈,治愈率87.1%。保留原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因其位置深 ,定位困难 ,如合并周边部裂孔则增加手术的难度。黄斑部过量或多次冷凝 ,不仅会破坏裂孔以外正常的视细胞 ,使中心视力下降 ,且过度冷凝易引起玻璃体萎缩及广泛性视网膜前膜增生 ,而导致手术失败。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既要考虑手术后网膜复位率 ,亦应尽可能保留或提高残余的中心视力。本文采用羊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61例 ,其中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18例 ,…  相似文献   

4.
刘晓瑞  谷巍 《护理研究》2005,19(18):1644-1645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2004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中、晚期病人78例83眼,进行视网膜解剖复位、术后疼痛、术后视力提高标准的分析.[结果]66眼(79.5%)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12.0%)大部分复位;4眼(4.8%)未复位;2眼(2.4%)因视网膜呈闭斗状分离时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后呈血性硅油状态;1例(1.2%)剥膜时出现多处医源性裂孔,网膜增殖僵硬粘连难于复位.术后视力提高情况:68眼视力增进,13眼无变化、2眼视力下降.术后疼痛情况:轻度疼痛18例,中度32例,重度9例.[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恢复时间长,且此类病人大多体质虚弱,视力低下,对生活的依赖性高,因此,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护理,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早日康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网膜巨大裂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视网膜巨大裂孔病人11例(11只眼),其中2例因钝挫伤后视网膜巨大裂孔、周围视网膜在位的病人,给予环扎、巩膜外垫压、冷凝、激光光凝治疗;9例并发视网膜脱离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7例玻璃体腔填充硅油,2例注入C3F8气体,5例术中切除晶状体。结果随访3~30个月,2例注入C3F8者分别于术后20d、1.5月又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复位视网膜并注入硅油,其余9例视网膜均在位。1例因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论视网膜巨大裂孔无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者,可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如视网膜裂孔边缘卷曲、出现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增殖,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相似文献   

6.
刘晓瑞  谷巍 《护理研究》2005,19(8):1644-1645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3年-2004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中、晚期病人78例83眼,进行视网膜解剖复位、术后疼痛、术后视力提高标准的分析。[结果] 66眼(79.5%)视网膜解剖复位;10眼(12.0%)大部分复位;4眼(4.8%)未复位;2眼(2.4%)因视网膜呈闭斗状分离时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后呈血性硅油状态;1例(1.2%)剥膜时出现多处医源性裂孔,网膜增殖僵硬粘连难于复位。术后视力提高情况:68眼视力增进.13眼无变化、2眼视力下降。术后疼痛情况:轻度疼痛18例,中度32例,重度9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恢复时间长,且此类病人大多体质虚弱,视力低下,对生活的依赖性高,因此,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护理,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的早日康复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注气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疾病,以往常规手术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现在可通过网膜显微手术行玻璃体切除,而切除后所形成的空间根据病情需要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使视网膜达到复位,同时加以精心的护理,对本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急性视坏死性视网膜脱离18例18眼中13眼行玻璃体切割、眼内视网膜光凝加硅油填充术,5眼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加C3F8填充术。结果15例患者的视网膜成功复位,炎症均控制良好。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复位成功,视力光感;随访9个月至3年,15例视力分别为:0.3者2例,0.2者4例,0.1者5例,0.02~0.08者2例,指彬30cm者2例。结论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可有效地提高视网膜脱离的复位率,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2例(34只眼),术前视力0.02~0.50,其中≤0.10者27例(29只眼,占93%)。裂孔为下方锯齿缘截离者7例(9只眼);其余均为萎缩孔。裂孔位于颞下方15例(15只眼),颞上方6例(6只眼),鼻上方3例(3只眼),鼻下方1例(1只眼)。行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给予巩膜外环扎、冷凝,19例(20只眼)行视网膜下放液,其中包括7例锯齿缘截离病人。结果随访3~24个月,34只眼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0.02~0.20。结论单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并发视网膜下膜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但视网膜功能恢复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VKH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VKH患者共4只眼接受了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患者中男2例, 女1例, 平均年龄40.7岁(31~48岁)。接受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4只眼中, 术前均有黄斑区视网膜下膜, 最佳矫正视力在光感至0.06之间; 2只眼术前无白内障, 1只眼合并轻度白内障, 1只眼合并重度白内障。所有患眼在术中均行玻璃体大部切除+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取出术; 合并重度白内障的患眼术中行后路晶体切除术; 1只眼术中行C3F8填充, 另3只眼行硅油填充。所有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 3只行硅油填充术的患眼均行二期硅油取出术, 术后随诊过程中均无视网膜脱离。2只术前无白内障的患眼在随访过程中均出现白内障并影响视力, 均成功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有轻度白内障的患眼行硅油取出术的同时行后路晶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末次随诊在最后一次手术后1~6个月, 平均3.8个月, 均无活动性的前后节炎症。4只眼的末次随诊视力较第1次术前均有所提高。  结论  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是治疗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有效方法; 下膜取出术后常出现白内障, 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裂孔的超声诊断特征及其诊断正确性。方法回顾分析86例(90只眼)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眼底检查或眼内手术对照。结果 79例(83只眼)经临床眼底检查或眼内手术找到视网膜裂孔;7例(7只眼)未找到裂孔,其中4例临床确诊为玻璃体机化物,另外3例临床确诊为球壁玻璃体积血块黏附,超声诊断视网膜裂孔准确性为92.2%。视网膜裂孔主要声像图特征:玻璃体内见一短回声带,一端连于球壁,一端游离于玻璃体腔;玻璃体内见均匀膜状回声带,该回声带有中断区;玻璃体内见2条接近的短回声带,中间有中断区;单纯网膜回声带中断;玻璃体内见双层反折膜状回声带,呈发夹状。有以上其中1种超声表现即可诊断视网膜裂孔。结论超声对视网膜裂孔诊断正确性较高,可为眼科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6(miR-12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眼科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患者65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剥离,仍以手术为主,但由于网膜下积液较多,可影响手术的效果,为此,让患者于手术前服用中药以减少视网膜下积液,便于术中定位和操作;术后继服中药以促进愈合;对部分病人也可单纯服用中西药而治愈.  相似文献   

14.
司艳芳  关娟  周历  盛豫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152-153,i006
目的: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生膜中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和作用.方法:对22例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时切除的增生膜组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photoshop分析,半定量研究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Ⅰ和Ⅲ型胶原在22例视网膜增生膜中均有表达,Ⅲ型胶原在D级膜中含量明显高于C级膜(15.41&;#177;1.07,5.36&;#177;0.45,t=3.58,P<0.05),但Ⅰ型胶原在D级膜和C级膜中含量基本相似(3.70&;#177;0.59,4.03&;#177;0.38,t=1.36,P>0.05).结论:Ⅰ和Ⅲ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作为细胞黏附支架,可促进细胞移动,变换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增生,促使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不断发展,导致视网膜脱离.根据此原理在转录水平调节Ⅰ,Ⅲ型胶原表达,为阻断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已知多种危险因子与其有关, 也有报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B 级患者手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但对于玻璃体动态性变化所起的危险作用较少讨论。目的: 分析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巩膜扣带术后复位的玻璃体相关危险因子, 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设计: 回顾性分析。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深圳眼科中心, 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对象: 选择 1990- 01/1999- 12 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行巩膜扣带术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B 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440 例 449眼,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 应用三面镜检查与 B 型超声波扫描观察患者玻璃体情况及其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的关系。观察分析玻璃体变化影响手术成功的危险因子。玻璃体病变与玻璃体后脱离经 B 型超声波扫描确认。玻璃体病变程度分为 5 组: 正常玻璃体组、玻璃体液化组、玻璃体浓缩组、玻璃体牵引组及玻璃体混合性病变组。玻璃体后界膜变化分为 3 组: 无玻璃体后脱离组, 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及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视网膜脱离复位≥ 6 个月为解剖复位成功。主要观察指标: ①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②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的危险因子。结果: 连续随访 6 个月以上及病历记录、临床观察资料符合要求者 426例 435 眼。①巩膜扣带术后 394 眼(90.6%) 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 再次手术成功 39 眼, 总计 433 眼(99.5%) 视网膜复位。平均随访(41.1±18.3)个月。②玻璃体状态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玻璃体浓缩、玻璃体牵引以及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混合性状态。③玻璃体与视网膜界面的关系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结论: 玻璃体状态与玻璃体后界面变化是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危险因子, 手术前了解其改变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生膜中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和作用。方法:对22例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时切除的增生膜组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photoshop分析,半定量研究Ⅰ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Ⅰ和Ⅲ型胶原在22例视网膜增生膜中均有表达,Ⅲ型胶原在D级膜中含量明显高于C级膜(15.41±1.07,5.36±0.45,t=3.58,P<0.05),但Ⅰ型胶原在D级膜和C级膜中含量基本相似(3.70±0.59,4.03±0.38,t=1.36,P>0.05)。结论:Ⅰ和Ⅲ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作为细胞黏附支架,可促进细胞移动,变换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增生,促使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不断发展,导致视网膜脱离。根据此原理在转录水平调节Ⅰ,Ⅲ型胶原表达,为阻断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光凝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根据DRPS(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制订的治疗技术规定,对135例216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按技术规定的光凝范围和光凝参数行次全网膜光凝(Sub—PRP)、标准全网膜光凝(S-PRP)和超全网膜光凝(E-PRP),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FFA及彩色眼底像,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随访3—48个月。结果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133眼(82.5%),高危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占34眼(61.9%)。经过一次全网膜光凝后,PPDR有效率为142眼(88.2%),PDR有效率为36眼(65.5%)。3个月后复查FFA,NV未消失者追加光凝19眼(11.8%),但仍有15眼(9.3%)进展为PDR;PDR一次或多次追加光凝35眼(63。6%),最终仍有20眼(36.4%)行玻璃体切割术。结论不同分期DR全网膜光凝术后预后不同,选择合适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DR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确保DR视力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填充硅油或全氟丙烷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40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19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体积分数14%全氟丙烷气体填充治疗,B组18例(21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2组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视网膜完全复位15眼(78.95%),矫正视力>0.1共14眼(73.68%);B组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0.95%),矫正视力>0.1共12眼(57.14%),2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恢复优于B组(P<0.05),B组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全氟丙烷气体填充后并发症少,术眼视力恢复良好,视网膜复位率与硅油填充眼接近。  相似文献   

19.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细胞因子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兵  张军军  唐健 《华西医学》2003,18(1):140-14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玻璃体出血等眼底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造成许多眼底疾病继续恶化、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已经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PVR以玻璃体腔、视网膜表面和视网膜下增殖膜形成为特征 ,涉及许多细胞因子 (cytokines)参与 ,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细胞因子及其在PVR形成过程具体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已经开始研究用改变细胞因子—受体信…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注气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也在进一步发展。自1987年初以来,我科对3例玻璃体浓缩,有星芒状皱襞即Ⅱ级膜形成合并广泛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除采用网膜电凝封孔,巩膜环扎,球外垫压手术外,同时采用了玻璃体内注气的新方法,使手术获得了一次网脱完全复位的满意效果。鉴于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