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与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2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两组: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MAD组,95例);根治术组(RM组,97例).MAD组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下群或加腋中群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根治术或仿根治术Ⅱ式.结果MAD组和R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9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90%.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3.1%,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MAD组为3%;RM组为7.2%.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与根治术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Ⅰ、Ⅱ期乳腺癌的病理与外科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对199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137例Ⅰ、Ⅱ期乳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实施Halsted手术40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37.5%(15/40),实施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79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7.9%(22/79),保乳手术18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11.1%(2/18).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17例,其中改良根治术10例(13.2%,10/76), Halsted手术4例(12.1%,4/33),保乳手术3例(16.7%,3/18).Halsted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局部复发率与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率,统计学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Halsted手术的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手术对于女性的躯体完整性损伤小,有待探索,应改进Ⅰ、Ⅱ期乳癌外科治疗方案,加强术后辅助治疗,追求微创化、"个体化",结合东方女性的乳房特点,积极推进保乳手术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改良根治术与典型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乳腺组收治Ⅰ、Ⅱ(早)期乳腺癌85例,按所施行手术分为二组:典型根治术(Halsted氏手术)49例,改良根治术(Patey氏手术及Auchincloss氏手术)36例。本文从清除腋窝淋巴结的数量,局部复发及3年生存率等方面比较此二类手术的疗效,并讨论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Ⅰ期13例 ,Ⅱ期14例 ,Ⅲ期7例 ,Ⅳ期4例 ,38例均经手术治疗。10例术后补充放疗 ,11例补充化疗 ,7例补充放疗加化疗。[结果]本组病例总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4 3 %(19/35)及45 5%(15/33) ,Ⅰ期病例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6 9 %(10/13)及61 5%(8/13) ,Ⅱ期为50.0 %(7/14)及46 2 %(6/13)。[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预后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密切有关 ,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及孕激素治疗能减少阴道及盆腔复发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疗效和失败原因.方法 搜集14年间收治的病理让实的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46例,其中Ⅰ期14例,Ⅱ期23例,Ⅲ期3例,ⅣA期6例.21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开胸探查术19例,纵隔镜活检术2例.37例Ⅰ+Ⅱ期中,8例接受单纯化疗,29例接受化疗+放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放疗多采用纵隔加颈部照射野,中位剂量为45.00 Gy(16.95~61.00 Gy).化疗采用CHOP方案27例,三代化疗方案(MACOP-B,ProMACE/CytaBOM,m-BACOD,PmMACE-MOPP)9例,高剂量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DCT/APBSCT)10例.化疗+美罗华16例.化疗周期多为6~8个.结果 全组患者首程治疗后达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4例,病变进展11例,未评价2例.全组11例死于肿瘤.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35%.Ⅰ+Ⅱ期和Ⅲ+Ⅳ期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和5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和0(X2=4.35,P=0.037),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11%(x2=17.77,P=0.000).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5年总生存率为80%,部分缓解者为50%,病变进展者为0(X2=19.58,P=0.003).19例治疗中病变进展或治疗后复发,腹腔淋巴结受侵和远处结外器官受侵最常见.结论 晚期患者生存率低,需要探讨更为有效的全身治疗方案,放疗可改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63例宫颈腺癌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宫颈腺癌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间收治的63例宫颈腺癌进行分析,占同期宫颈癌的4.65%,并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80例宫颈鳞癌作为对照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7岁,绝经后患者占55.6%.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白带增多.其中Ⅰ期17例,Ⅱ期33例,Ⅲ期13例.20例采用单纯放射治疗,43例采用放射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收治的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比例从80年代的3.5%(38/1087)上升至90年代的7.36%(34/462),其5年总的生存率为56.9%(33/63-5),低于同期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50%;手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6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0%,而行全宫切除的同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9.3%,但二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宫颈肿瘤≥4cm和<4cm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12/35)和60.7%(17/28)具有明显差异(P<0.05).Ⅰ、Ⅱ期5年生存率62%(31/50),而Ⅲ期5年生存率为7.7%(1/13),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宫颈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关系密切.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宫颈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219例子宫颈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Wu K  Zhang WH  Zhang R  Li H  Bai P  Li XG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4):316-319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施行子宫颈癌根治术219例。其中ⅠA期26例(ⅠA1期17例,ⅠA2期9例),ⅠB期142例(ⅠB1期78例,ⅠB2期64例),ⅡA期40例,Ⅱb期3例,另外8例为外院治疗后无法分期。采用子宫颈癌根治术204例,改良子宫颈癌根治术15例。结果发生手术并发症49例,发生率为22.4%。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淋巴囊肿、腹部伤口感染,其发生率分别为10.0%、7.8%和6.8%。子宫颈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前外院介入化疗、根治性放疗和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别为50.0%(2/4)、100%(1/1)和25.0%(1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例术前辅助放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3%)高于未辅助放疗者(1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术式有关,术前辅助腔内后装放疗不增加并发症,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直肠癌术后放疗216例.采用~(60)CO或15MV X线外照射,剂量DT13.6~80Gy,DT45Gy以上采用缩野技术,疗程9~147天.前后野剂量比大多数为1:2.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33.8%(73/216).10年生存率为8.8%(19/216).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51.5%(68/132),复发后放疗5年生存率为6.0%(5/84),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156例已死亡病例中术后放疗与复发后放疗死于局部复发或复发未控制分别为34.4%与66.7%,死于血行转移分别为65.6%与33.3%,有显著差异.结论:C期直肠癌术后应常规行术后放疗,适宜剂量DT45~60Gy,疗程直<50天.复发患者应及时确诊,尽早放疗,剂量充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访3年,200例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8例,无病生存142例,无病生存率为71.00%(142/200);病死19例,生存181例,总生存率为90.50%(181/200)。不同临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绝经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后化疗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显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术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胃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首程治疗的Ⅰ_E~Ⅱ_E期原发胃外MALT淋巴瘤,其中男女比例为1:2,中位年龄54岁.原发病部位为肠道10例,眼附属器9例,甲状腺8例,肺5例,韦氏环2例及其他部位6例.Ⅰ_E期27例,Ⅱ_E期13.17例患者接受放疗(其中7例合并化疗),18例接受化疗(未合并放疗),5例单纯手术切除.结果 中位随访58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和82%.Ⅰ_E期和Ⅱ_E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和76%(χ~23.66,P=0.060),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和76%(χ~2=1.04,P=0.300).原发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为100%.17例接受放疗的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局部区域控制率为100%,而23例未接受放疗者局部区域复发率为13%(3例).结论 Ⅰ_E期胃外MALT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放疗仍是标准治疗手段,原发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胃癌的于术指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36例复发胃癌的复发形式、病理、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根治术13例,姑息切除5例,改道术3例,再次手术治愈切除36.1%(13/36),术后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2.2%(26/36),55.6%(20/36),25%(9/36)。结论 复发胃癌首次为根治术,此次诊断为Borrmann Ⅰ、Ⅱ型、无腹膜、肝、肺远隔转移,应积极采取根治术,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首次为姑息切除,此次诊断为Borrmann Ⅲ、Ⅳ型,有多种复发形式,应放弃手术,采用化疗和腹腔温热灌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老年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早期老年乳腺癌的合理术式.方法:对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行改良根治手术和单纯全乳切除手术治疗的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均≥65岁,44例行改良根治术,40例行单纯全乳切除术.结果:64.3%(54/84)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中位随访36.5个月(11~280个月),改良根治手术组与单纯全乳切除手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0%和84.7%,无统计学差异(P=0.786);改良根治手术组与全乳切除手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3%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结论:全乳切除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并未明显增加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Ⅰ~Ⅱ期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38例行胆囊癌腹腔镜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胆囊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2例(5.26%)发生并发症,对照组中15例(39.47%)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57.89%,其中Ⅰ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77.78%,Ⅱ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40.00%;对照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68.42%,其中Ⅰ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为100.00%,Ⅱ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5.40%,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32%,对照组复发率为10.5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比较,创伤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患者预后,在严格掌握适应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此术式。  相似文献   

14.
1971年1月至1984年8月收治原发于咽淋巴环的Ⅰ、Ⅱ期非何杰金淋巴瘤62例。全部首选放疗,D_T45~60Gy,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31/62)和43.9%(18/41)。Ⅰ期5年生存率70.6%(12/17),有Ⅱ期42.2%(19/45),P<0.05.有全身症状者5年生存12.5%(1/8),无症状者为55.6%(30/54),p<0.01.低、中和高度恶性患者5年生存分别为83%(5/6),57.5%(23/40)和18,8%(3/16)。复发多为远处转移,局部复发仅6.5 %,腹腔受侵占复发的34.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1989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30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单纯手术145例,手术+放射治疗161例.治疗后随坊均在5年以上,观察各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Ⅰ期、Ⅱ期及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6/71)、61.0%(25/41)及18.2%(6/33);手术+放疗组分别为75.0%(33/44)、59.5%(44/74)及48.8%(21/43).两组Ⅰ期及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期5年生存率手术+放疗患者明显高于手术组(P<0.001).结论 Ⅰ、Ⅱ期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手术治疗可达到预期效果,Ⅲ、Ⅳ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术后要加放疗,对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腺癌,即使是临床早期术后也要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6.
21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BNHL)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增加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21例PBNHL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21例PBNHL,女20例,男1例,中位年龄36岁(21~84岁).90%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所有患者预后分级均为低危或低中危.病理类型B细胞性87%,外周T细胞性13%.弥漫大B细胞性占53%.8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3例为肿块切除或活检;20例患者接受CHOP方案化疗;4例于化疗后局部放疗.患者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病占33%(7/21),CNS受累比例为14%.随访时间3~116月,中位1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期为26个月和12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39%和19%.结论:PBNHL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性最常见,低度恶性NHL少见.CNS侵犯或复发是PBNHL的重要特征,对侧乳腺复发是接受患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放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中高度恶性PBNHL治疗可采用乳腺局部切除加全身化疗和乳腺放疗,宜接受中枢预防治疗,应密切监测对侧乳腺病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ⅠB-ⅡB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对高危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20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ⅠB-ⅡB期(FIGO分期)患者的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 204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88.04±2.73)%,中位生存期为37.91月.根据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63).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对有1个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酌情辅加放疗或化疗,2个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可积极采取放疗和同期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王莎莎  田甜  杨丰华 《癌症进展》2021,19(17):1805-1807,1819
目的 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9例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5年,记录79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9%.随访5年,79例宫颈癌患者生存54例,死亡25例,总生存率为68.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宫旁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腺癌均是Ⅰb~Ⅱa期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分段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 于1998年6月-2001年2月分别采用全盆常规放疗(A组)、全盆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B组)、全盆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C组)治疗Ⅱb期以上宫颈鳞癌,对放疗毒副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结果 1)5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3组分别为39.29%(11/28)及57.14%(16/28);52.17%(12/23)及69.57%(16/23);62.96%(17/27)及77.78%(21/27),有上升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种近期放疗反应3组无明显差异.远期放疗反应:照射野皮下纤维化,发生率3组分别为75%(21/28)、65.22%(15/23)、70.37%(19/27);阴道闭锁和狭窄分别为A组28.57%(8/28)、B组17.39%(4/23)、C组25.92%(7/27);直肠反应;膀胱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均为Ⅰ~Ⅱ级,未出现Ⅱ~Ⅲ毒副反应.结论 全盆加速超分割放疗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有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