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6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5例患者中,男38例。女27例。男女之比1.4:1。手术切除26例,切除率为40.0%(26/65)。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切除8例。内或外引流术34例,探查性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46.2%、15.4%;姑息性切除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0%、14.3%;非切除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11.0%;探查性手术者生存期均小于3个月。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非切除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11、0.000)。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疽,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经验(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24例(42.9%),其中根治性手术16例,姑息性切除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32例。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中,1,2,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2.5%(5/8),25.0%(2/8),12.5%(1/8)。结论 B超为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非切除者以内引流为主,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7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8例中手术切除3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22例,行手术胆管引流40例,其中内引流11例,外引流29例。随访50例中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78.0%、56.0%、18.0%,姑息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为70.4%、12.3%,无5年生存。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1年生存率为47.9%和28.6%,无3年生存。结论B超检查联合CT或MRI,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基本明确诊断;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病率达58%-75%,手术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通过阅读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早期诊断依然有赖于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手术方式选择所依据的分期及分型方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仍为Bismuth-Corlette分型。根治性切除及扩大根治性切除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应积极行胆道引流术,鉴于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应重视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振淮 《广州医药》2001,32(5):24-25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手术切除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9例肝外胆管癌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结果:根治性切除17例,胆肠姑息性旁路手术3例,术中置管引流3例,PTC、PTCD置管引流2例,部腹探查发现癌肿晚期,侵犯肝门血管或广泛腹腔转移,取活检4例。随访根治性切除10例中,1.5年,2.0年,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10),50%(5/10),20%(2/10)。结论:B超、PTC、CT均有助早期诊断。本组29例中并胆道结石18例,并肝癌9例。显示胆道结石与胆管癌、肝癌有相关联系。不同手术方式对手术切除率和预后有不同的影响,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范永刚  王战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19-1220,1223
目的总结4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13例(28.9%),平均存活21个月;单纯引流28例(62.2%),平均存活8个月;探查活检4例(8.89%),平均存活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癌5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才德  吴胜东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24-326,335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者中,合并结石的占75%,有既往胆道手术史的占38.2%,CA199阳性的占85.7%,HBsAg阳性的占9%,AFP阳性的占2%。根治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8%和49.9%;姑息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0.7%,20.5%和0%;非手术组无一年生存率。Cox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期,手术根治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血管转移分别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BsAg、AFP阴性,CA199阳性,既往有胆道手术史,合并结石的肝内占位对诊断肝内胆管癌有重要价值。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叶着瘤肿瘤组织学、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光镜复习病理诊断为纤维瘤和叶状肉瘤的病理切片,按Azzopardi、Salvadorl的良恶生诊断标准对肿瘤重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中良性肿瘤54例(58.25%),交界笥肿瘤20例(20.83%),恶性肿瘤22例(22.92%)。三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5岁,48.4岁及53岁,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4.4cm,6.9cm、7.  相似文献   

13.
4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平均年龄35岁,其中良性20例,恶性16例,交界性5例.19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7例行局部切除术,9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患者给予术后放疗.随访35例,平均随访26个月(5~101个月),1例术后3a死于远处转移,2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联合肝叶切除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施行胆管癌切除的75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方式分为两组:肝切除组32例,施行肝叶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非肝切除组43例,施行癌肿局部切除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比较两组的根治切除率、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切肝组和非切肝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8.13%和25.58%,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肝组与非切肝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6个月、13.5个月,两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48%、48.15%、29.63%及54.29%、22.8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肝组与非切肝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0%和13.9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法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肿瘤切除和48例行肿瘤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共死亡18例(19.3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与GIST患者预后无关(P>0.05),而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和数目、首诊是否转移、术中是否破裂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诊转移、肿瘤大小、术中破裂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靶向治疗对于GIST疗效确切,可作为优选的治疗方案,肿瘤体积较大、术前转移、术中破裂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阴囊Paget病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2)方法 对41例阴囊Paget病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预后情况。(3)结果 41例病人均经组织学活检确诊,手术中8例冷冻切片检查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遂扩大切除范围;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予以二期手术切除。36例病人获随访90d-8年,其中4例出现复发,1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发现死于阴囊Paget病者。(4)结论 对可疑阴囊Paget病病人宜及早施行组织学活检,确诊后尽早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术,该病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1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红外线诊断占 78 3% (18/ 2 3) ,X线钼靶的诊断占93 5 % (2 9/ 31) ,细胞学诊断占 80 % (16 / 2 0 )。分期早期与晚期的雌激素受体 (ER)及抗凋亡相关基因 (Bag 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Bag 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随访 89例 ,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1% (82 / 89)和 85 7% (5 4 / 6 3)。 结论 :本组乳腺癌患病年龄以 4 1~6 0岁年龄多见 ,红外线、X线钼靶、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4.07%,其中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77.27%,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4.5%,全胃切除31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再建用Roux-en-Y术式。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2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3%,淋巴结转移站别分别为:pN。8例,pN1 16例,pN2 7例,pN3 1例。残胃癌工期和Ⅱ期平均生存时间为(80.17±17.21)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56.12±19.52)个月;残胃癌Ⅲ期平均生存时间为(31.16±9.15)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22.0±13.70)个月;残胃癌Ⅳ期平均生存时间为(23.55±6.08)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16.30±15.30)个月,LogRank=0.0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单纯残胃癌根治组与联合脏器切除组、姑息手术组与标准根治手术组及扩大根治手术组、初次胃手术再建为BillrothⅠ与BillrothⅡ、高中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仅7例源于胃者术前超声内镜考虑GIST,CDll7阳性100%(32,32)和CD34阳性75%(24/32)。肠GIST与胃GIST高度风险率分别为61.54%、26.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带瘤生存5例,死亡12例(37.5%),3例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例带瘤生存。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最终确诊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才有好的疗效,使用伊马替尼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9(28.6±13.8)岁。7例行开放手术,1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15年.肿瘤无转移和复发。开放手术组肿瘤最大径(5.1±1.5)cm;手术时间(128.6±31.3)min;估计出血量(132.9±46.8)ml;术后住院天数(10.0±2.3)d。后腹腔镜手术组肿瘤最大径(4.9±2.0)cm;手术时间(59.1±23.0)min;估计出血量(16.4±8.1)ml;术后住院天数(6.0±1.5)d。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B超、CT、MR可提示肾上腺区实性肿物,确诊靠病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行腹腔镜手术优于行开放手术。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