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浆液性癌(USC)及其相应癌前病变的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mGD)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USC和EmGD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组织内P53蛋白、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绝经后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USC和EmGD均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USC局部表达P53蛋白和Ki-67指数最高,而EmGD局部表达的P53蛋白强度和Ki-67指数介于USC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结论EmGD与USC有显著的相关性,前者可被视为USC的癌前病变,临床上除了综合性诊治USC患者外,还应对EmGD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阻断US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UPS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63.8岁,80%患者雌孕激素受体阴性,53.3%患者术后手术病理分期高于术前临床分期,P53在60%患者中有表达,中晚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有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存率仍较低。[结论]UPSC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其特殊性,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前卫医学情报》1997,13(4):123-125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属于BokhmanⅡ型(即非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尚不确定,治疗方法不甚理想.由于UPSC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这类少见肿瘤的认识仍然有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UPSC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主要针对流行病学、病理诊断、临床特征、预后和生存率,而对超声表现报道较少.现对本院收治的18例UPS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23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1月~1998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23例,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8例。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l/2肌层(13/23),56.5%有子宫外扩散(13/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几乎缺乏雌、孕激素受体,预后差,随访期内13例死亡。结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18例,对其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5例。Ⅲ、Ⅳ期患者占44.1%,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8/23),56.5%有子宫外扩散(8/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91.2%患者雌孕激素受体阴性。预后差,随访期内7例死亡。结论:UPSC少见,临床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肿瘤高度恶性,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学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96~2008年收治的4例术后诊断为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施行了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腹腔放置顺铂,术后PAC或PT方案化疗.结论 EPSPC为来源于第二苗勒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CA125可作为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的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等属于非激素依赖型内膜癌,虽然在子宫内膜癌中所占比例不到10%,但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为提高对UPSC的认识,本文就笔者在临床中接触到的11例UPSC的临床病理特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M RH)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损毁性关节炎伴典型皮损。尽管M RH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副肿瘤性疾病,但1/4的病例与恶性肿瘤相关。作者报道1例M RH患者,病情在早期得到缓解,但几年后临床合并子宫内膜癌,致病情急剧恶化。在疾病恶化期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5-8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筛选后分为子宫浆液性癌组(n=30)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n=171),先将两组的年龄、孕产次、合并糖尿病、组织分化、宫颈间质浸润等基本临床病理资料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相比,子宫浆液性癌组将年龄[(60.67±9.63) vs (54.26±7.82)]、绝经(80.0%vs 58.5%)、合并糖尿病(30.0%vs 11.7%)、CA125阳性(36.7%vs 19.9%)、FIGO晚期(33.3%vs 9.4%)、宫颈间质浸润(20.0%vs 7.6%)、组织低分化(60.0%vs 18.1%)、深肌层浸润(33.3%vs 10.5%)、淋巴结转移(23.3%vs 6.4%)等9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OR:1.076;95%CI:1.004~1.152),P=0.038]、组织低分化[(OR:4.043;95%CI:1.550-10.546),P=0.004]是发生子宫浆液性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组织低分化是发生子宫浆液性癌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14例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14例术前均行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化疗2~4个疗程,然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PAC方案化疗8~12个疗程,化疗间歇期为1个月。14例中有3例失访,4例死亡,4例正在化疗,11例平均存活期已达16.5个月。表明EPSPC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及时足量化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24例EPSPC患者及9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OPS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EPSP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OPSC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SPC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7.5%和33.3%,明显低于OPSC患者的66.7%、80%和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SP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与OPSC相似,ER、PR、P53检测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而卵巢无或仅微小浸润仍是目前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黄爱武  周素芬  董柏莲 《浙江医学》2003,25(11):686-686
原发性腹膜癌 (EPSPC)是指原发于腹膜、致盆腹腔弥漫性癌变的一种肿瘤。我院收住2例 ,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性 ,45岁 ,孕4产2。因月经周期缩短伴痛经半年于2002年10月29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 ,半年前出现月经周期缩短至20~25d不等 ,伴下腹胀痛 ,曾来本院作B超检查示 :左侧附件区4.9cm×5.1cm×3.1cm囊性暗区 ,拟诊“卵巢囊肿”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 ,腹痛明显缓解。10d前下腹被人踢伤后感腹部胀痛 ,B超检查示右侧附件区一4.1cm×4.5cm×4.0cm实质性包块。CT示右侧子宫肌瘤伴囊变可能。妇科检查 :外阴 (- ) ,阴道畅 ,宫颈光滑 ,宫体…  相似文献   

14.
张梦凡  纪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20-2522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U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8.76)岁,9例(69.23%)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绝经后阴道出血,CA125阳性率为30%。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ⅠA期7例(58.33%),ⅠB期、Ⅱ期、ⅢB期、ⅢC期、ⅣB期各1例,6例为混合型癌(50%),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0.5%,5年总生存率为30.0%。结论 USC预后差,多发于老年女性,早期患者多见,且其临床表现多为绝经后阴道出血,CA125辅助诊断阳性率低,混合型癌常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一类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期后的恶性肿瘤,较少见,为子宫内膜癌的特殊亚型。此类肿瘤与高雌激素水平无关,患者既不肥胖也无糖尿病,恶性程度高,分化低,早期就可发生腺管浸润,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  相似文献   

16.
病人,女,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胀痛伴恶心呕吐5 d。B超检查:腹腔少量积液,腹腔肿块,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血清化验均CA-125升高。临床诊断结肠癌进行手术,术中见:患者腹腔积液,腹腔内见25 cm×20 cm×15 cm肿物,肿物压迫肠管,  相似文献   

17.
病历资料 患者58岁,G3P2,绝经4年,因下腹部胀痛1个月余,双下肢疼痛3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右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子宫萎缩.于右侧附件区触及约11cm×7cm囊实性包块,活动差,压痛(+),左附件未触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析防治的具体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7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及分析,依据不同临床病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8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Ⅳ期20例;3年内Ⅰ、Ⅱ、Ⅲ、Ⅳ期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5.9%、66.7%、52.4%、15.0%,Ⅰ、Ⅲ、Ⅳ期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血清CA125测定及p53基因表达情况与预后关系实施有效的统计分析,其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仅表示手术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与预后有关( P<0.05);在晚期患者中,手术后的辅助性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为32个月,未行辅助性治疗患者为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应当早做诊断,尽早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病理分析,为手术分期治疗做好准备;手术后应当实施辅助化疗,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妇科肿瘤临床与病理研究的深入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已经引起了国内妇科工作者的重视。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EPSPC)来源于腹膜 ,临床表现与卵巢癌相似 ,易误诊为卵巢癌盆腹腔内转移。我院 1994年 2月—2 0 0 0年 8月共收治 4例EPSPC。现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共 4例 ,年龄 38~ 74岁 ,平均 5 6 .7岁 ,均已婚已育 ,其中月经规律 2例 ,绝经 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各 1例 ,并发子宫肌瘤 1例。 4例患者均无肿瘤家族史。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其他脏器…  相似文献   

2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本文就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关系,旨在分析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高位因素,寻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