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为ADH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滨州市4263名6~16岁儿童,通过家长填写注意力及多动问题问卷和CBCL量表来完成儿童ADHD和行为问题的评估,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筛查出ADHD儿童273名,6~16岁儿童ADHD的总患病率为6.4%,其中男童(8.9%)高于女童(4.1%)(χ2=32.06,P0.01),6~11岁组(7.7%)高于12~16岁组(5.3%)(χ2=9.900,P=0.002)。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5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78%)(χ2=214.749,P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P值均0.01)。除6~11岁女童的性问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表现为ADHD组高于对照组。结论ADHD儿童易伴发多种行为问题。诊治ADHD时应重视伴发的行为问题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LD)儿童在新异故事测验(Strange Story Test,SST)中的表现特征和是否存在心理理论能力缺陷,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ST对广州市2所小学的24名NLD儿童及与其1∶1配对的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 NLD组平均SST分为9.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9(P=0.002)。NLD组在白谎(P=0.002)、讽刺(P=0.003)、矛盾情感(P=0.046)和双重欺骗(P=0.006)情境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心理理论"能力与被试智力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909)。结论 NLD儿童对白谎、讽刺、矛盾情感和双重欺骗4种情境存在理解困难,可能存在"心理理论"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能力、个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探寻学习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81例,并对其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用)和Adenbach儿童行为表(CBCL,家长用)评价其个性和行为问题。结果学习障碍儿童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与内外倾性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34,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越高个性越外倾,反之个性越内倾;言语得分与多动、攻击性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1,言语得分越低越多动、攻击性越强;精神质得分与多动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49,精神质越高越多动。结论改善言语能力和非言语能力可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外倾性,培养言语能力可能减轻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和攻击性行为,缓解高精神质可减轻其多动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述情障碍和行为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安宁市某小学三~六年级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筛出学习困难儿童158名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非学习困难儿童158名为对照组。采用少儿述情障碍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对2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儿童述情障碍的情感辨别障碍、情感描述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研究组儿童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存在述情障碍,且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习障碍(LD)儿童的一般智力状况,为LD儿童开展补偿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瑞文联合测验(CRT)对286名LD儿童和171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分析。结果 LD儿童IQ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低年龄段L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IQ值均值之差较高年龄段L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IQ值均值之差大。结论 LD儿童智力较正常儿童差,应注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随儿童年龄增长应加强LD儿童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和分类标准,将180例学习障碍儿童分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和混合学习障碍三个亚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消测验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对阅读障碍型、数学障碍型、混合学习障碍型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认知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各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全量表智商、记忆商和数字划消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均显著增高(P<0.01).学习障碍不同亚型之间比较,可见混合学习障碍型儿童的全量表智商[(80.65±6.62)]、记忆商[(82.11±6.72)]和数字划消得分[(83.55±12.02)分]均最低(P<0.01),Conners量表总分[(39.22±11.53)]最高(P<0.01).[结论]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均存在认知行为功能损害,混合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苏州外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外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为制订外来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对苏州外来儿童1750名进行调查,并与苏州城市小学生、宿迁农村小学的儿童(分别为2360和1007名)进行比较。结果苏州外来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8%,女童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5);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5);3组儿童总体检出率、异常因子≥1个以上的检出率、按性别或年级分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均为外来儿童检出率高于其他2组儿童。结论苏州外来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深圳市学习问题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特征,并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为学习问题矫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以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为基础,编制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问题检出率为8.38%,这些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常见的4种行为问题发生率依次为冲动65.8%,注意困难36.4%,说荒29.1%,说大话29.1%,结论:在学习问题儿童的矫治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类高发行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干预、诱导。  相似文献   

9.
儿童行为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Tick等[1]对荷兰1983,1993和2003年的6~16岁儿童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研究者对北京和南京地区20世纪80和90年代学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显示,10~15 a间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2-3].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区儿童学习障碍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湛江市区小学生学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学习障碍(L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湛江市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学生3 991名,应用修订版<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RS)进行调查.结果 共检出学习障碍儿童407名,LD检出率为10.3%,其中言语型LD、非言语型LD、混合型LD检出率分别为3.1%,3.1%和4.1%;男童LD检出率为14.0%,女童为5.0%.男童显著高于女童(P<0.01);LD检出率随年级、年龄升高呈总体下降的趋势(P<0.01);不同类别学校学生LD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女童LD检出率各年级或各年龄段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言语型LD和混合型LD检出率各年级或各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检出率呈现随学校类别降低而增高的现象.结论 湛江市区儿童LD并不少见,且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应及早对LD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工作记忆过程中大脑激活模式以及激活强度的差异,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学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选取24名被试儿童(正常组∶病例组=1∶ 1),应用组块设计和事件相关实验设计的实验范式进行工作记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试.结果 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时,2组儿童共同激活的脑部区域主要为两侧额叶及其靠近中央前回的区域,其次是顶叶和枕叶等皮质区域,且正常组在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2个区域的激活强度高于学习障碍组(P值均<0.05),顶叶和枕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前额叶皮质可能存在功能发育不全或缺陷.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学习困难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父母教育方式、精神压力和一般健康状况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小学,由熟悉儿童情况的班主任老师,从各班选取学业成绩低于平均成绩第5百分点,剔除精神发育迟滞的112名儿童为学习困难组。选取同班学业优良的128名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的评定和学习状况、家长压力和家长教育方法的调查。结果 两组儿童在学习状况、家长压力和家长教育方法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儿童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阅读、口语、知觉动作和注意力的障碍,并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儿童学习困难与家长的焦虑和对子女学业、健康的担扰及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与香港学习障碍儿童学习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香港和广州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从香港和广州市某小学各班选取学业成绩低于平均成绩第5百分点,排除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香港139名、广州112名。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的评定。结果 两组儿童学习能力差异有显性,香港LD儿童在阅读理解、口语、知觉动作及注意力方面比广州儿童差。结论 香港LD儿童学习能力各方面较广州儿童为差,可能与两地化背景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学习综合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调查量表评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再分别抽取4种气质类型儿童各10名进行学习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智力测验、学习障碍筛查、学习适应性测验、厌学情绪测定等。结果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智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学习障碍筛查总分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分项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习适应性方面,抑郁质儿童身心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厌学情绪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质与智力没有决定性关系,但它影响智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特点及方式。  相似文献   

15.
Non-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ith occupational therapy home programmes is an all too familiar problem. Although therapists are generally quite accurate in estimating compliance, they are often unsure how to improve this. While most paediatric compliance research investigates compliance of children with medical regimens, the findings have relevance to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this article the complianc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methods of measur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improving compliance, are discussed.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when prescribing home programmes are presented, and methods used by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are noted. A programme involving contingency contracting and token reinforcement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学习障碍儿童(LD)自尊的自我意识水平.方法 对30例LD儿童和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用自尊量表(SEI)和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LD组SEI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自我满意度分值和反向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学习障碍行筛查量表(PRS)中社会行为各项目产生明显的相关,表明LD儿童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感受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结论LD自尊水平偏低,并影响其社会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学习障碍(LD)发生情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64名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2.21%,其中男17.08%,女7.39%,比例2.3∶1,性别差异显著(P<0.05);父母亲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越低,儿童LD检出率越高;父亲职业为农民、工人、公职人员以及母亲职业为工人、农民、公职人员、家务其子女LD检出率依次递减,差异有显著性;单亲家庭LD检出率显著高于家庭人口≥3人的家庭。结论:家庭因素对学习障碍的影响不可忽视,创造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儿童的关心注意,改良教育方式是降低儿童学习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不良儿童控制源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的控制源特点,为促进学习不良儿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分别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组在认知范围内有势力他人控制的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而内部控制得分低于非学习不良组。躯体范围内的未知方控制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学习不良组儿童的父母在教育成效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父母;儿童及其父母的控制源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OC各因子与MMCPC多个分量表之间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教师,而较少归因于内部因素;学习不良儿童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儿童的归因方式受其父母归因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