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具有吸烟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4周、8周,两组的FTN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减轻患者对烟草的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干预,研究组则接受团体CBT干预,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状态评分(MR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社交技能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RSS评分、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社交技能评分、社会适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MRSS评分为36.54±8.05,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体CBT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干预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症,同时有助于提高社会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也是发病率最高和致残率最严重旧一种精神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近年来关于集体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心,但很少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直接干预对象。为此,我们制订了一套心理干预方.案并试用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康复效果。方法 以住院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为对象,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00例。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每周1次,每次50 min。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物(含助眠药)治疗方案不变,对照组仍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含助眠药)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肺耦合分析(CPC)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的PSQI评分为(11.92±2.51)分;CPC指标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长度、熟睡总时间的评分分别为(68.39±3.76)分、(6.28±0.74)分和(1.99±0.63)分;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评分为(7.01±1.91)分,CPC指标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长度、熟睡总时间的评分分别为(89.72±2.28)分、(7.96±0.49)分和(4.05±0.82)分。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的PSQI与CPC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减分率(%)分别为(0.16±0.40)分和(-0.13±0.88)分,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该病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病人的60%左右,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1].此类患者在面临即将康复出院及出院后的一定时期内,存在许多心理问题.为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我们对60例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远期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BPRS和SANS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末、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和SANS评分、18个月后患者复发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1)两组组在治疗后6,12周末BPRS和SA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随访1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评SAS、SDS一次,并与心理干预前加以比较。结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4周心理干预,其SAS、SDS评分分别由47.3&#177;11.6和48.96&#177;5.59降为41.4&#177;7.2和41.76&#177;6.72(P〈0.01);其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由36.3%和46.3%降为11.3%和17.5%(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7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患,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期护理,而观察组则加行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7.30%,而对照组为80.5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利于其早日回归社会,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8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随机纳入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护理干预和一般性的访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运用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能力评分、记忆评分、智商评分分别为(28.67±3.56)、(48.52±4.98)、(114.29±1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5±3.60)、(40.48±5.26)、(100.26±1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352、12.159、10.408,均P0.05)。结论综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提高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实施行为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中82例针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进行干预。[结果]具有不良饮食、保健知识缺乏、具有自身压力、具有周围压力、具有社会压力者所占比例,人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知晓乙肝传播途径、消毒知识知晓与自我隔离、饮食保健、合理休息、自我保健信念建立者所占比例,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所采取的行为和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上正念整合认知行为干预(MiCBT)对孕妇心理状态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筛查出焦虑或抑郁情绪的138名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和孕妇的意愿分为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及线上MiCBT组,每组46名孕妇。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孕期保健管理,健康教育组提供5次以正念认知为主题的学习材料,线上MiCBT组进行每周1次共5次的线上课程(每次90 min)及音频练习。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广泛性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简版、神经质人格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基线和干预后测评,比较各组干预前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变化;比较线上MiCBT组中不同神经质水平孕妇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抑郁情绪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均P<0.05),干预后3组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抑郁评分不存在组间和时间的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3组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焦虑评分不存在组间和时间的交互作用(P>0.05)。线上MiCBT组中,控制基线各变量水平,干预后高、中、低神经质组孕妇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分别降低(7.56±6.35)分、(1.88±4.45)分、(1.67±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45,P<0.05),其高神经质组孕妇的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改善情况优于中、低神经质组孕妇。高、中、低神经质组孕妇的焦虑评分分别降低(4.11±3.59)分、(2.06±3.19)分、(2.22±1.86)分,抑郁评分分别降低(4.44±4.77)分、(4.19±2.95)分、(5.33±3.08)分,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评分分别降低(6.33±7.89)分、(3.06±8.10)分、(3.23±8.7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3,P>0.05;F=0.308,P>0.05;F=0.508,P>0.05)。结论MiCBT可减轻孕妇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高神经质孕妇个体的非适应认知情绪。  相似文献   

13.
李建军  于洋 《职业与健康》2004,20(5):127-128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基于病态、愤怒、敌意及不满情绪,采用语言、徒手或器物,对他人或其他目标进行辱骂、侵犯而造成对方心灵痛苦、躯体损伤或物品毁损的行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治疗卒中患者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对症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实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DS、HAMD和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SDS、HAMD、Barthel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情绪障碍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中行家庭护理干预的32例标记为观察组,另28例未行家庭护理干预标记为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WHO)、遵医嘱行为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的评分情况及记录遵医嘱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4(75%)与8(25%),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23(71.88%)与9(28.12%);对照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4(50%)与14(50%),复诊依从性好与差分别为13(46.43%)与15(53.57%),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经6个月家庭干预护理后,在DAS/WHO各因子中,观察组在个人生活能力、家庭职能、工作职能、社会能力方面分别为(7.94±2.28)、(9.82±2.65)、(5.02±1.69)、(5.14±1.7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81±2.01)、(11.23±2.71)、(6.13±1.86)、(6.13±1.79),观察组DAS/WHO各因子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殷如玲  樊美俊 《药物与人》2014,(12):334-33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80 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斯特鲁色词测验以及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对两组的研究对象进行测查,比较两组患者在测查结果上的差异,并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将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的选取36例,对其实施干预治疗,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8例患者,分别作为药物组与联合组,药物组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而联合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再实施视-空间工作记忆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测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较正常人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女患者在认知功能上存一定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干预治疗之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药物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言语功能、视觉广度、记忆能力等方面;视-空间工作记忆训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等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制定合理的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使病人尽快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社区近两年就诊及筛查出的8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观察两组患者不良行为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工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行为改善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恢复率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优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预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其日常生活工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测试调查我院200例恢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SCL-90中有9个因子与全国成年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结论 恢复期精神病人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娄百玉 《职业与健康》2005,21(4):620-62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