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了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1-2],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更加强调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药时损伤更为严重。临床医生有必要综合评估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和风险。为此我刊2009年刊出了《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鉴于近年来相关领域又发表了大量研究,本共识组在深入讨论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共识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12.
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 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更新迭代、强效P2Y 12受体抑制剂的推广应用、其他合并用药策略的不断更新,临床DAPT可选策略和决策依据有较大变化。鉴于DAPT在冠心病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13.
14.
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血栓栓塞事件,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消化道损伤的风险。本文将重点阐述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的研究进展,并为临床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抗血小板治疗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其同时可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消化道出血。临床中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更进一步增加了这些风险。如何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中规范、安全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已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的疗效,各国的循证指南亦强力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为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并将依据新的证据而不断更新.但足临床实践与指南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胃肠道出血显著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风险。本文对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的现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预后做一综述,拟为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的诊治提供参考。1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相关LGIB1.1单一用药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所致LGIB风险也有所不同。长期连续低剂量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Chen等[1]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组1年内LGIB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20%∶0.06%,P<0.0001),该研究证明阿司匹林是LGIB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抑制ADP受体预防动脉血栓形成,Lin等[2]通过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使用氯吡格雷会增加LGIB风险(HR:3.52,95%CI:2.74~4.52)。  相似文献   

19.
正早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显著益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图1),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患者,国内外指南均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作为Ⅰ类推荐~([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长期接受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损伤情况与药物依从性。方法 纳入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10家研究中心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后1~1.5年并接受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铝镁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为研究人群,按照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3组。通过胃肠道症状等级评估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分问卷判定消化道损伤情况,药物依从性问卷(medication adherence questionnaire,MAQ)评估药物依从性。GSRS评分≥2分为主要研究终点,MAQ评分>0分为次要研究终点。采用倾向性评分对基线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抗血小板药物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53例,阿司匹林组有276例(61%)发生消化道损伤,铝镁匹林组58例(42%),氯吡格雷组93例(58%)。以阿司匹林组作为对照组,铝镁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