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对103例脑梗死患者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平均为16.43±3.07μmol/L,健康体检者血浆Hcy水平平均为10.02±1.87μmol/L.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减少和延缓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中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探讨HH与几项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5):304-306
正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或称为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它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正常人空腹血清HCY检测值为5~15μmol/L,高于此范围称为高HCY血症(空腹血清HCY检测值16~50(mol/L)。众多研究表明,HCY和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事件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有重要意义[1]。由于高节奏生活规 相似文献
7.
高HCY血症是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有关.HCY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如MTHFR C677T、CBS T833C、MS D919G、MTRR A66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导致高HCY血症,进而与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发生相关联.补充叶酸、VitB6和VitB12可以治疗和预防高HCY血症,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HCY血症是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有关.HCY 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如MTHFR C677T、CBS T833C、MS D919G、MTRR A66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导致高HCY血症,进而与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发生相关联.补充叶酸、VitB6和VitB12可以治疗和预防高HCY血症,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对心脑血管硬化形成的影响和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相关性。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62名健康体检者和1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脑卒中(ST)、脑梗死(CI)患者住院时血清Hcy和hs-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CS、ST、CI三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此两项指标升高和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1)。血清Hcy和hs-CRP升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且与它们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常规检测,血清Hcy和hs-CRP联合测定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螺旋藻(SP)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 homocysteinemia,HHcy)的影响。方法:用高蛋氨酸饮食复制HHcy大鼠模型,给予叶酸或SP干预12周。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浓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采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动脉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 NA)的表达。结果:HHcy模型组血浆Hcy浓度、MDA水平、SOD活力及平滑肌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叶酸及SP干预后,上述指标都比模型组降低。结论:螺旋藻在体内可减低血浆Hcy和MDA浓度,有效消除氧化自由基,降低动脉平滑肌增殖指数,保护HHcy血症损伤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检查价值和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46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TEG检查。对照组不作干预,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溶栓前及观察组溶栓前后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凝固角(Angle角)结果。结果 溶栓前,观察组R值和K值低于对照组,MA值、Angle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 h,观察组R值和K值高于溶栓前,Angle角和MA值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 h,观察组R值和K值高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le角和MA值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 h,观察组R值、K值、Angle角和MA值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查可有效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凝状态,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滨海新区脑梗塞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各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海滨新区7家医院就诊的患者31735例,其中脑梗死塞患者22850例,非脑梗塞患者888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吸烟等一般人口学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脑梗塞的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及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和吸烟都是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即男性、年龄大和吸烟者更易患脑梗塞;与无业待业者相比,除了文化工作者外(P>0.05),其余职业均是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男性、吸烟以及无业、待业者是易发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予以重点关注,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脑梗塞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SDS量表评分.结果:首次评定两组P300电位结果和SDS量表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评定时,心理治疗组P300电位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3潜伏期缩短及波幅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DS量表分值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脑卒中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发生便秘的现状,探讨其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49名脑卒中A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周岁(χ~2=34.000,P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χ~2=7.282,P0.01)、性格趋于内向(χ~2=8.826,P0.01)、口味偏咸(χ~2=8.580,P0.01)、食用辛辣食品(χ~2=6.394,P0.05)、吃蔬菜种类在6种以下(χ~2=3.602,P0.05)、不食用粗粮(χ~2=4.253,P0.05)、日饮水量在1000ml以下(χ~2=27.303,P0.01)、吸烟(χ~2=7.264,P0.01)、饮酒(χ~2=7.950,P0.01)、入院后主要在床上活动(χ~2=12.626,P0.01)、住院期间每日床下活动小于30分钟(χ~2=16.088,P0.01)、无退休金(χ~2=4.709,P0.05)、收入入不敷出(χ~2=6.715,P0.05)、经济负担大(χ~2=8.891,P0.01)家庭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性更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类型趋向内向、食用辛辣食品、食用蔬菜种类低于6种、不食用粗粮、日饮水量小于1000ml、吸烟、饮酒、入院后锻炼方式、住院床下活动时间小于30分钟、无退休金、家庭经济负担重是影响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性格、饮食及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是脑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化的原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90例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高血糖素(GCG)、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做动态检测;采用CT扫描确定病灶大小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有无脑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和血肿破入脑室等);对血糖水平与激素浓度和脑组织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做相关研究。结果表明:9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8例发生高血糖,发生率为42.22%;血糖水平与GCG和COR浓度成正相关,与T3成负相关;发病10天后高血糖组的血糖水平和相关激素浓度均恢复正常。高血糖组ACTH浓度和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对照组,而ACTH升高组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CTH正常组。结论:脑卒中血糖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受刺激后引起ACTH和GCG释放因子分泌增加,继而与血清COR和GCG水平升高、T3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8-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133例AP且无糖尿病(DM)病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AP临床分型、病因、CT指数评分(CISI)等分组,χ2检验分析各组临床因素与空腹高血糖(FPG≥6.1mmol/L)发生率的关系,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临床分型(χ2=5.494,P=0.019)和CTSI(χ2=6.236,P=0.013)与AP患者空腹高血糖相关(P<0.05)。CTSI≥6分(P=0.015,OR=2.920,95%Cl=1.234—6.905)为AP患者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型中重症+重症及CTSI≥6分的AP患者易发生空腹高血糖,尤其CTSI≥6分是AP后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