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以往的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在发病后1周内,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 W I)观察可见其有较高的缺血性损伤复发率。据此推测,通常在卒中后1周到90d之间发生新的静息型缺血性损伤,并且早期的缺血性损伤复发可能同晚期缺血性损伤复发相关。方法:本试验对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在发病48h内进行了初次M RI检查,并且在发病后5d、30d或90d进行随访M R I检查。第5天D W I上出现新的缺血性损伤被定义为早期损伤复发,30或90dDW I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 IR)成像出现新的缺血性损伤被定义为晚期损伤复发,发生外侧灌注缺…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的高灌注综合征(H S)与慢性低灌注的半球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受损有关,本试验旨在运用弥散加权成像(D W I)和灌注加权成像(PW I)进行M RI研究,为H S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388例连续CEA患者中的5例,术后2~7d出现部分癫痫发作(n=5)、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n=5)和脑出血(n=3)。通过连续检测,在4例患者的D W I上发现血管源性或者细胞毒性水肿;应用PW I评估脑血流量(CBF)的相关半球间的差别(R ID),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 CA Vm)。结果:没有患者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采用敏感编码(SENSE)技术的整合超高速头部磁共振成像(M R)方案在诊断疑似新近卒中患者脑实质缺血及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T2、T1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 IR)、三维时间飞跃M R血管成像(M RA)和弥散加权成像(DW I)的快速M R序列对23例患者进行评估,然后将其结果与常规传统的M R序列相比较。结果:1例患者不能忍受传统的M RI,尽管3m in头部SEN SE的M R I方案同样也具有诊断价值。其余患者传统和快速M RI方案的诊断效果相同。T1、T2、FLAIR及D W I序列的临床诊断作用无显著差异。由于减少了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相对于白色血栓中富含血小板,心源性红色血栓中则富含纤维蛋白和破碎的红细胞。红色血栓中去氧血红蛋白的磁化易感效应使其在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G RE)中表现为低信号。本研究旨在验证“GR E对血管征易感(SVS)是心源性卒中的特异表现”这一假说。方法: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进行检测,包括在卒中发病24h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GR E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检查的患者与脑内大血管W illis环的症状性阻塞患者。G R E中与症状性血管阻塞相符的血管内低强度信号被定义为“GR E SV S”。在发病7h内完…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通过动力敏感性对比(D SC)磁共振血流成像测定大脑血流量的不均一性(FH)目前被认为是预测急性卒中患者最终脑梗死容积的有效途经。本研究描述了发病第1周FH的进展过程及其与患者临床状况的关系。方法:在症状发作后的超急性期(<6h)、24h和1周,对1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用DSC M R I和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分析。除体素内FH之外,大脑血容量(CBV)、大脑血流量(CBF)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 TT)均由DSC NR I测定。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病学评估。结果:弥散加权成像显示,FH、CBV…  相似文献   

6.
背景和目的:许多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轻度卒中患者常常在疾病发作数天或数周以后才就诊,此时往往难以获得明确的病史,而临床体征可能已经消失。由于弥散加权M RI(DW I)显示的缺血性病变常持续数周,因此本文假设在T2加权成像的基础上加上弥散加权成像对于入院较晚患者的诊疗能有所帮助。方法:研究卒中发生≥3d以后入院的TIA或轻度卒中的连续病例,两个观察员用两种方法独立观察报告近期缺血性病变发生与否,第1次仅使用T2扫描,第2次同时使用T2和DW I。参考临床书面病历摘要,观察员报告其诊断结果和推荐的治疗方案。结果:扫描的300例…  相似文献   

7.
关于用弥散加权成像(D W I)分析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 A)的信号强度变化的报道相互矛盾。本试验前瞻性分析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TGA患者的D W I信号强度变化,并比较了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用DW I和传统的T1与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28例急性TGA患者(13例男性,平均年龄61.5岁)和74例TIA患者(47例男性,平均年龄62.4岁)在发病48h内进行研究。每例患者都进行严格的诊断性检查。10例(36)TG A患者和21例(28)TIA患者的D W I出现信号强度变化。两组患者进行DW I的时间与症状持续时间相似。与TGA患者相比,TIA患者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光化学脑缺血影像学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光化学诱导脑缺血,选择不同时点(1、4、24、72、168h)扩散加权成像(T2W I),并进行比较。结果T2W I成像在1h内即发现缺血灶,24h病灶最大,168h与4h时相接近。结论T2W I是确定脑缺血改变的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出多发性急性大脑梗死(MACIs)提示有血栓的易变性来源存在。作者纳入连续的11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发作患者,发病24h内进行DWI成像研究。20例患者(16.8%)出现MACIs。随后,其中15例再次发生卒中,3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死亡。MACI是心血管事件、死亡(OR4.34,P=0.001)和中风复发(OR5.93,P=0.001)的唯一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子。弥散加权成像示多发性急性大脑梗死与卒中复发的风险@Wen H.M. @Lam W.W.M. @Rainer T. @K.S. Wong$Dept. of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卒中后早期M R弥散加权成像(DW I)可显示急性缺血性病变,并因此可改进对预后的预测,减少卒中治疗试验的样本量。但以前关于DW I和预后的研究尚存在争议。目的:在大范围急性卒中人群中,确定DW I所显示的病变特征是否能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将各种严重程度的疑似卒中住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和N端前脑钠尿肽对临床预后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试验测量没有明显心肌损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入院时心脏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N端前脑钠尿肽(NT-proBN P)含量。方法:在患者超急性期内的3个时间点(入院时、入院后第1天、第2天)分别对174例M R I证实有缺血性卒中的连续患者进行一系列cTnT、cTnI、N T-proBNP的检测。分析危险因素、卒中临床亚型分类以及3个月后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各指标上升参数的最高值分别为:第2天,103例患者中的8例(7.8)cTnI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 ilson病(W D)患者与水弥散有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13例具有典型W D神经病学表现的症状性W D患者(sW D患者)和5例症状发生前的患者(psW D患者),对其进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 I)M RI检查。获得13例sW D患者中12例的临床随  相似文献   

13.
室周白质损伤(PW I)是先天性轻偏瘫的一种主要脑损伤类型。本研究旨在确定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示踪技术在PW I所致痉挛性脑瘫患者中,描绘脑白质和深部灰质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变性改变的有效性,并寻找可能的再生轴突组织。采用1.5T脑D TI对5例已知有PW I的轻偏瘫脑瘫患者(中位  相似文献   

14.
灌注加权成像(PW I)通常用于鉴别有足够血液供应、结构保持完整而不足以保持功能正常的大脑区域。以前的观察认为,皮质区功能障碍比自身皮质下结构的神经元缺失更能解释皮质下卒中导致的空间疏忽。本研究旨在鉴别空间疏忽患者由基底神经节卒中所致的皮质区功能障碍。在以基底神经节为中心的卒中损伤患者群中,使用立体标准化的PW I图谱以及半球间对照均衡容量成分方法,对共同区域结构完整而功能异常的皮质组织进行检测。上述新技术可以在不同个体的相同脑功能定位区对结构完整而灌注异常区域进行比较,同时避免由于局部灌注不同以及依赖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治疗学与技术评定小组委员会近日发布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I-PW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推荐。相关指南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Neurology,2010,75(2):177]。该指南推荐,在症状出现12 h内,MRI-DWI有助于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且优于非增强CT。为得到最准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应进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Feng XY  Liang J  Yin XD  Han X  Dong Q  Lü C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52-95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I)两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界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动物实验 :取 50只SD大鼠 ,用线栓法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其中 1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A组 ) ,另 4组分别栓塞 30、60、1 80、360min(B、C、D、E组 ) ,每组1 0只大鼠。对A组大鼠于假手术后 30min、各栓塞组大鼠于栓塞结束时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计算表观弥散系数 (ADC)、局部脑血容量 (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相对值 (与对侧相应部位比值 )。将病灶区脑组织切片标本进行四氮唑红 (TTC)染色和光镜、电镜观察 ,并与DWI图像对比。 (2 )临床观察 :对发生急性中风症状 6h以内的 43例患者行急诊MRI检查 ,于 7d后进行随访。43例患者均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应用ADC图测量DWI异常信号区体积 (vDWI) ,应用MTT图测量PI异常信号区体积 (vPI) ;随访时用T2 W图像测量最终梗死灶体积 (vCI)。比较vDWI与vPI以及vDWI与vCI的差异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动物实验 :栓塞各组大鼠T1 WI未见异常信号 ,D、E组T2 WI见异常高信号。B、C、D、E组均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和PI异常信号 ,DWI异常高信号和ADC值降低区域的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弥散-加权磁共振(M R)成像(DW I)和三维(3D)飞行时间(TOF)M R血管造影术(M RA)对早期检测卒中和动脉闭塞高度敏感。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评价了作为影像学诊断常规方法的传统M R序列成像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评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成像早期诊断脑缺血和动脉闭塞时不同观察者和不同技术之间的重复性。方法:在30个月内,对34例卒中患者在发病12h内实施脑部M R检查,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FLAIR序列、DW I及3D TOF M RA。10位观察者包括放射科医师及神经科医师,他们分别对FLAIR影像中表现为动脉高信号的脑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42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 I、T2W I、T2W 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 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 T2W 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 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以M RI为基础的灌注检测法是利用动态磁化率对比的一种方法,它对于确定急性卒中的缺血半暗带组织非常有用。然而,在测定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 TT)时常发生错误。本研究旨在探讨是否静脉延迟校正的灌注测定能更好的描述缺血半暗带。方法:从19例急性卒中患者中获取弥散加权M R I(DW I)和灌注加权M R I的数据,从BD C灌注图犤校正M TT(cM TT)和校正CBF(cCBF)犦及对侧(CBF,M TT)和同侧犤同侧CBF(iCBF),同侧M TT(iM TT)犦大脑中动脉的动脉输入函数图中手工区分灌注异常。灌注病变容积与30d的T2加权M RI…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老年性白质损害(W M Ls)与首次局部卒中预后的关系知之甚少。根据1例先证者的情况,推测年龄和预先存在的W M Ls而非梗死体积和分布决定患者的预后。患者与方法:将34例M R I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孤立性急性小脑梗死连续患者前瞻性地纳入卒中资料库中,而将先前已有神经缺陷、出血性或恶性小脑梗死患者除外。采用R ankin和Barthel残疾量表将患者分为卒中后14d完全恢复组、中度或重度残疾组。结果:所有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为头晕、恶心、行走不稳和肢体共济失调,其最初的神经和功能评分相似,梗死体积、血管部位和共病并不能预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