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搏动灌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与平流灌注的区别。 方法 将100 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按灌注方法不同分为搏动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分别采用搏动灌注法与平流灌注法。于转流前、转流30 分钟、60 分钟、90 分钟和升主动脉开放时,分别测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记录术中尿量,术中、术后血红蛋白尿例数,肢体末梢皮肤温度恢复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观察术后引流量,记录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心脏自动复跳例数等,然后进行对比观察研究。 结果 搏动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提高,术中尿量增多,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减少,肢体末梢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提前恢复2~3 小时,提前拔气管插管6~10 小时,转流中血小板两组无差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随搏动时间延长逐步增高,术中、术后血红蛋白尿例数有所增加,但两组无差异;术后渗血引流量两组无差异。 结论 搏动灌注方法较符合生理状况,明显优于平流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关于体外循环期间应用搏动灌注的优点,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本实验旨在观察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和非搏动灌注对皮肤微循环自律运动和氧代谢的影响。观察对象是15例心脏瓣膜病人。当病人温度平稳时,分别以2.4L·min~(-1)/m~2的流量进行搏动灌注和非搏动灌注。搏动灌注的参数为:基线30%~40%、脉宽40%~50%、脉冲频率60次/min。结果表明:搏动灌注和非搏动灌注对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微循环自律性运动频率、氧代谢的影响不明显。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搏动灌注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优越性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气动隔膜泵施行搏动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并观察该装置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动驱动装置、气动隔膜泵、膜肺及体外循环管道建立搏动体外循环回路,连续运转3d后检测搏动体外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及测定相关参数;并将20条成年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l0),实验组施行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对照组施行滚压泵平流体外循环,连续转机6h,比较两组犬肝、肾功能及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装置性能稳定,聚氨酯隔膜能耐受高强度连续工作,影响搏动灌注效果的因素包括驱动的正负压力、搏动频率及占空比.两组犬转机后6h,尿素氮(BUN)、肌酐(Cr)、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转机前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BUN(t=1.622,P<0.01)、Cr(t=1.599,P <0.01)、AST(t=1.970,P<0.05)、ALT(t=1.363,P< 0.05)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动隔膜泵的设计符合体外循环原理;气动隔膜泵搏动体外循环方式是可行的,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过程中,其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平流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至2005年7月,我们为17例病儿施行了非体外循环下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 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min、60min及80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40min后复温过程中PP组的CBF与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min的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 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min。  相似文献   

11.
12.
微创体外循环(minimal invasiv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MiECC)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目的是尽可能减轻CPB技术的各种不良并发症。文章综述了近些年MiECC技术的发展和在不同种类心外科手术中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证明此技术可以减轻CPB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减少...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管理与围术期脑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体外循环预充液,转机中温度控制、血气管理以及灌注血流方式等方面对围术期脑保护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搏动性导管(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对急性心力衰竭绵羊辅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只绵羊诱导左心衰竭模型建立成功后行PUCA泵辅助3h,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采动脉血人工计数血小板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经辅助3h后检查肾、隔膜泵及导管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10只绵羊中7只成功支持血循环达到规定的时间,另3只绵羊因技术原因未能完成实验。成功的7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接近基线值;血小板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在辅助期间无明显变化;肾、隔膜泵及导管均未见明显的血栓形成。结论PUCA泵的短期辅助能稳定急性心力衰竭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并且无明显的血小板和红细胞破坏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其应用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体外循环管理与围术期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体外循环预充液,转机中温度控制、血气管理以及灌注血流方式等方面对围术期脑保护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CPB)时为了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充裕(尤其是脑)和需氧代谢适当,是否必须搏动灌注尚有争议。用狗做实验,常温下非搏动灌注常使微循环受损,脑血流(CBF)约减少20%;但人体或动物(兔)中度低温下CPB时不论搏动灌注或非搏动灌注,CBF和脑氧代谢率(CMRO_2)变化均无差别。近年的CPB用温血停跳作心脏操作约10%,但“热”与“冷”CPB对神经病理学影响尚未阐明,如果常温搏动性灌注对维持CBF和CMRO_2有重要作用,则非搏动灌注对神经损伤和认知缺陷就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抢球性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临床应用六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配合综合治疗抢救严重中毒者4例。用CPB辅助转流,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为心脏和支气管手术提供麻醉和手术条件各1例。对抢救性CPB灌注技术的应用范围,联接方法,灌注技术及其疗效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含抑肽酶低温灌注液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均分为2组。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右肺动脉灌注4℃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灌注4℃肺保护液。开放主动脉后和停CPB后5,30,60,90分钟;分别取各组肺静脉血标本行生化分析,测定肺功能,并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