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分析延安市2000-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摸清继续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薄弱环节。方法 汇总分析5年来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束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超过1/10万的指标,48h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每年均大于80%的指标,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100%,及时随访率年均为87%。结论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延安市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弛缓性麻痹病(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2000~2001年该监测系统所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1年该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7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99/10万,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规定要求。2000年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市苍山、平邑两个县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4.39%、26.83%,2001年病例主要分布在郯城、苍山两个县,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16.67%。发病年龄2.5月~14岁,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约占总数55.84%。结论 我市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AFP)监测系统是敏感可信的,具备了对脊髓灰盾炎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提出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以来 ,我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 ,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为评价我市AFP监测情况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现将1993~ 2 0 0 2年 10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资料来自我市历年AFP病例报告个案调查表 ,随访表及监测报表。病例调查、采样均由市、旗两级防疫专业人员进行 ,方案按卫生部统一方案执行。2 结 果2 1 AFP报告情况1993~ 2 0 0 2年共报告AFP病例 4 1例 ,15岁以下的儿童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1 39/10万 (见表1)。2 2 地区分布各旗区AFP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不断完善监测系统并提高其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2008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病例67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所辖41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0.6%(41/101),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8/10万,全区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是12盟市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有待继续提高。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培训和AFP病例监测工作,直到全球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对2007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73例,分布在12个盟(市,下同)的44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43.6%。<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8.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0%,粪便标本7天内及时送检率91.5%,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89.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下同)状态。方法对2009年内蒙古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60例,分布在11个盟(市,下同)的33个旗(县、区,下同)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32.7%(33/101)。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24/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96.7%,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3%,粪便标本7d内及时送检率98.3%,随访表75d及时送达率为91.8%。结论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继续加强培训和主动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防止脊灰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7.
8.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曾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高发地区之一,1972年发病率高达13.38/10万。随着消灭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该县已连续16年未发现脊灰病毒引起的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成为消灭脊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现将天祝县1995—2009年AFP病例监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爱然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6):498-499
邯郸市已连续13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引起的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逐年提高,在消灭脊灰,保持无脊灰状态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消灭脊灰证实要求,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韶关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监测水平.方法利用EPIinfo及Excel对1994~2002年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1995年开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其它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但全市的AFP监测工作仍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结论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仍需不断提高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覆盖率,保持高质量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脊灰野病毒输入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五华县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4-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4—2005年报告AFP病例49例。其中1例为非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10万;病例大部分为0-4周岁儿童,占总病例教的70.83%;病例多发生于5-8月,占发病总数的47.92%;发病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20.83%的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儿童和免疫吏不详儿童;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眷灰野毒株。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报告43例,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5例,占10.40%。结论 五华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镇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0-2007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及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我市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检测结果等资料。结果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83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10万。AFP病例男女比为2.6∶1,以5岁小年龄组居多,全年各月分布无差异。报告AFP病例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9.8%(18/183)和6.0%(11/183),其中181例为脊灰排除病例,2例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2%(176/183),脊灰病毒分离率为4.0(7/176),其中6例为脊灰疫苗株,1例为脊灰疫苗高变异株。75d内随访及时率为99.4%(180/181)。结论2002-2007年泉州市无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但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仍需加强,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充分发挥脊灰病毒监测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对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麻痹病例监测共报告病例79例.粪便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3.76%,粪便标本7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100%.分离出脊灰病毒(PV)4株,其中Ⅰ型疫苗变异株1株,Ⅱ型疫苗相关株1株,Ⅲ型疫苗相关株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2],所有PV阳性病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结论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积极监测AFP病例控制弛缓行麻痹,消灭脊髓灰质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评价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状况,提高监测系统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87例,分布在11个盟(市)的53个旗(县、区)中,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52.5%。<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10万,受地区条件限制,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自治区脊灰实验室及时率未达到80%,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直到全球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东湖区2010~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0~2011年东湖区所辖监测医院共报告AFP 病例131 例,24h个案调查率100%,合格标本采集率100%,麻痹后75d内随访率100%,病例均为县级以上医院报告,报告及时率100%,无迟报、漏报发生.无乡镇级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结论 东湖区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就诊的AFP 病例能够准确诊断、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对菏泽市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疾控中心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1年共报告AFP41例,无确诊脊灰病例,有一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一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病例和一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病例.41例AFP病例分布在全市的9县区,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AFP病例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97.6%,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75.6%,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50%,一例分离到一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0.00%.结论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方法: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07-2011年5年AFP病例数据,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质量及监测效果.结果:1068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以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3∶1.AFP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占35.7%.以省为单位,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各项及时性指标均>80%.病例就诊2次时,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8.0%,≥3次时,不合格率达到52.4%.结论:贵州省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较高,病例就诊次数越多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