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经括约肌经路行低位直肠肿瘤切除36例,其中腺瘤16例,腺瘤癌变9例,直肠癌10例,类癌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4例,无肛门失禁。作者简述了手术方法,认为此手术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单,不损害肛门功能,并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1985年7月~1990年12月我科对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以保留外括约肌的会阴部结肠套叠式肛门成形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病史1个月~2年,平均8个月。直肠腺癌16例,粘液腺癌1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5例,平滑肌肉瘤1例。Dukes分期:A16例,B 8例,C 1例。肿瘤下缘距肛缘3 cm 17例,4 cm 8例。二、切除标本病检结果肿瘤近侧断端和直肠肿瘤外侧周围组织均未发现癌细胞。三、治疗结果本组25例与同期Miles手术(随机抽样)治疗结果对比见附表。四、肛门功能本组25例术后第1天肛门即能随意收缩,其中22例(88%)术后恢复排气时,粪便不随排气流出。17例(68%)在术后1个月内每日排成形便2~3次,有便意感,余8例(32%)每日排成形便3~4次,便意感不明显;术后2个月22例  相似文献   

4.
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博慈 《癌症》1996,15(2):132-133
本文对应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64例作回顾性分析。5年生存率81.25%,局部复发率8.62%。讨论了手术方法的依据,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表明,对适当选择的低位直肠癌病例,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生存率和病人生活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外科医生从未停止对保肛手术的探索,只有在"保命、保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探讨保肛问题.直肠肿瘤患者对保留肛门有着强烈而广泛的需求.仅仅出于肿瘤学安全的考虑,不加区别地拿掉患者的肛门也是不人道的.保肛手术有很多种,但只有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的ISR(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手术可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6.
直肠绒毛状腺瘤经括约肌途径切除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 对 15例中下段直肠绒毛状腺瘤采用经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 ,术中根据病变切除的需要 ,对肛门括约肌进行了部分至完全的切断。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地保留了肛门和大便控制功能。发生术后并发症 5例 ,其中骶前间隙感染 3例 ,吻合口漏 2例。随访中有 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复发 ,3例患者诉坐位时会阴部疼痛。结论 经括约肌途径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只要术毕细致重建括约肌即可。经括约肌途径手术是治疗较大的中低位直肠绒毛状腺瘤的 1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阴道后壁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院开展了经腹阴道中下段直肠癌切除术[1],受该术式的启式,我们又设计了经阴后壁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995年1月~2001年1月施行该手术2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拖出式保留括约肌直肠肿瘤切除术5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报道中低位直肠肿瘤53例行拖出式保留括约肌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4%。随访3~39个月,平均17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各2例,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人均健在。术后3个月、6个月排便节制功能优良率分别达60.4%和92.7%,无大便失禁者。作者着重探讨了该术式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安全性及保留排便节制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认为该术式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戴丽华 《浙江肿瘤》1997,3(4):211-213
目的:探讨全切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仍保留肛门控制能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方法: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12例拒绝做壁人工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切除结肠管吻合术,9例肿瘤位于极靠近齿线的齿线上方,3例肿瘤达齿线,把直肠段翻转拖出肛门,在肛门外施行肛管及肛周组织的横断切作和结肠肛管的吻合,结果:肠管远端的切缘在齿线上0.2cm至齿线下1cm的范围,标本的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直肠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大便习惯的发迹和肛门附胀或疼痛。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批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守整切除肿瘤25例,部分切除6例,切除率86.11%,手术并发症有出血、直肠操作和术后前感染。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定位及术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是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切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仍保留肛门控制能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方法: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12例拒绝做腹壁人工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9例肿瘤位于极靠近齿线的齿线上方,3例肿瘤达齿线。把直肠段翻转拖出肛门,在肛门外施行肛管及肛周组织的横断切除和结肠肛管的吻合。结果:肠管远端的切缘在齿线上0.2cm至齿线下1cm的范围,标本的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发症,临床随访显示全部病例肛门控制能力良好,生活正常。随访期间未发现局部病灶复发。结论:证实了完全切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能保留肛门控制能力以及对特别低位的直肠癌施行根治性的保肛术的可行性。这种术式具有操作相对简单而不需要暂时性的回肠或结肠造瘘的优点,还适于肥胖及窄长骨盆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 月至2011年1 月9 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 < 0.001)。 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 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 9 天(中位值7 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 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 分(中位值2 分),治疗后为1~5 分(中位值2 分)(P = 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 分(中位值7 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01),术后1 年为1~5 分(中位值2 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42)。 术后有6 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 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选择性采用经腹入路行贲门癌切除28例的体会。认为经腹入路经过改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暴露,同时具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并发心肺功能不全不宜开胸手术的贲门癌患者,采用本入路手术可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本文对这一术式的适应证、麻醉、切口选择、术野暴露方法及术中注意的问题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完成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1例.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189.5±2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4 ±9.4)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38.9±8.6)h,住院平均时间为(12.7±2.5)d,淋巴结检出平均数目为(13.5±4.1)枚,肿瘤平均直径2.7(0.6~ 5.3) cm,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部无切口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可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他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Shao T  Nie ZM  Cheng QL  Zhu GT  Duan DY  Zhao CD  Duanmu JH  Wang C 《癌症》2002,21(10):1133-1135
背景与目的:鞍区肿瘤较为常见,且近年来采用翼点入路手术逐渐增多,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翼点入路切除靶区肿瘤的方法。方法:本组119例鞍区肿瘤,术前根据CT、MRI及脑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与周围的关系,经翼点入路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4个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72例全切,36例近全切,11例大部切除。近期明显好转85例,改善24例,无变化8例,死亡2你,半年以上随访92你,能正常工作(或学习)61例,能做轻工作等15例,生活自理9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于心脏病1例。结论:采用翼点入路多能满足靶区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的显露,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颅颈区肿瘤的手术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延颈髓腹侧,手术显露困难,是神经外科高难度、高危险的手术,死亡率、致残率较高。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远外侧经髁入路切除位于颅颈区腹侧及腹外侧的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系1998年3月~1999年12月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采用远外侧经髁入路治疗颅颈区肿瘤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39.5岁。2 方法与结果2.1 手术方法患者取侧俯卧位,头向对侧肩部屈曲30度,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将乳突置于最高点。手术切口起自乳突,沿上项线下方至中线,再沿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至 2021年 3月于我院就诊的 90例直肠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 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直肠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直 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材满意率为 100%(90/90),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直肠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 确性分别为 87.7%、100%、88.9%,ROC曲线下面积为 0.938。术后无感染、大出血、穿孔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直肠肿瘤可视、安全、有效,可为直肠肿瘤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 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前CS分期和新辅助治疗。 结果共有63例患者接受ISR,93例患者未接受此术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T分期(P=0.038)、N分期(P=0.044)和术前CS分期(P<0.001)与ISR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期显示肿瘤病理T分期、N分期和CS分期是影响直肠肛管癌ISR选择的独立因素。 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而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化疗无关。直肠指检仍是决定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