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高峰  杨季红  张爱民  马芳  康然 《河北医药》2012,34(12):1770-177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逆转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FCM)分析不同浓度VPA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别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和细胞-基质黏附试验测定细胞体外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浓度VPA处理后HPA和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VPA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阻滞细胞于G2/M期,抑制细胞增殖。VPA试验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以及黏附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浓度和时间增加,VPA能明显降低HPA和PCNA蛋白表达。结论 VPA可通过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降低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下调HPA和PCNA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峰  杨季红  刘渤  马芳  耿艳  李建坤 《河北医药》2013,35(16):2410-24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pa和PCNA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Hpa、PCNA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HPA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肝内或淋巴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pa和PCNA的高表达、肝癌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肝内或淋巴转移等因素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Hpa和PCNA高表达与肝癌预后呈负相关,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pa和PCNA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基于癫痫的病理机制,癫痫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之一。临床发现VPA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即使应用较小剂量,其血药浓度仍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药物疗效差异,是影响给药剂量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基因  相似文献   

5.
《河北医药》2012,34(1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 逆转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不同浓度VPA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别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和细胞-基质黏附试验测定细胞体外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Western blot观察不同浓度VPA处理后HPA和PC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VPA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阻滞细胞于G2/M期,抑制细胞增殖.VPA试验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以及黏附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浓度和时间增加,VPA能明显降低HPA和PCNA蛋白表达.结论 VPA可通过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降低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下调HPA和PCNA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钠对儿童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进一步检测Cyct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0.75~4.0mmol/L丙戊酸钠作用于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克隆形成率、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 mRNA表达。结果0.75~4.0mmol/L丙戊酸钠作用24、48、72、96h,观察组出现了时间-剂量依赖趋势的生长抑制,同时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对照组细胞增殖周期G1、S、M期所占比例未见明显改变,而观察组则随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周期G1期阻滞,G1期比例由55.4%~82.8%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yclin A、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均被明显下调而P21^Waf/cip1蛋白、mRNA表达则被明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Cyclin E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特异性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增殖周期于G1期;丙戊酸钠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P21^Waf/cip1 mRNA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D1、Cyclin A mRNA蛋白表达分别和/或协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对其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患儿纳入参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患儿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活动情况、癫痫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结果:参...  相似文献   

9.
安玉胜 《中国药房》2013,(25):2329-2331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转录因子Nanog及角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0、0.5、1.0、2.0mmol/L丙戊酸钠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n=7);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试验组(1.0mmol/L丙戊酸钠)和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细胞内GFAP、Nanog蛋白的表达和NanogmRNA的表达。结果:0、0.5、1.0、2.0mmol/L丙戊酸钠诱导U251细胞后的活细胞吸光度分别为(0.7571±0.0086)、(0.7034±0.0098)、(0.6277±0.0199)、(0.6033±0.0101),表明丙戊酸钠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细胞内GFAP蛋白[阳性细胞率:(39.23±0.71)%vs.(78.09±0.44)%]表达明显增强(P<0.01),NanogmRNA[灰度值:(0.6516±0.0444)vs.(0.3331±0.0540)]及其蛋白[阳性细胞率:(85.23±0.59)%vs.(52.23±0.6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丙戊酸钠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降低细胞中Nanog的表达、增强GFA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钠对癫痫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了丙戊酸钠(VPA)对癫痫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量表对30例接受早期干预,单用丙戊酸钠治病的癫痫婴幼儿认知功能育进行追踪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查发育商,并设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结果:癫痫组患者(VPA)血药浓度均在正常有效浓度的范围,早期干预后6个月癫痫组与对照组的儿童适应症,精细运动行为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实验要前有明显的提高。两组儿童在大运动行为发育方面比较无显著意义,在语言、个人社交行为能区方面较癫痫组无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干预与教育,对正常及癫痫患儿的认知发育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治疗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钠对癫痫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有轻微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词汇的应用及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研究其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标本离体后分成肾透明细胞癌组、癌旁组织组、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甲醛固定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 μm,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在正常组、癌旁组、癌组织组的表达呈明显加强趋势,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细胞计数、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山柰酚对PC-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 1,VCAM-1)的表达。结果山柰酚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降低PCNA及VCAM-1的表达水平,诱导PC-3细胞阻滞于S期及G2/M期,但山柰酚对PC-3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山柰酚诱导PC-3细胞阻滞于S期及G2/M期,山柰酚抑制PC-3细胞增殖的作用与该药下调PCNA及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机理 ,以肝癌SMMC772 1细胞为靶细胞 ,应用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双荧光染色法和DNA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 1waf1/c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 .结果表明 ,0 .0 1μmol·L- 1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772 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 ,形态学和DNA片段化检测证实蟾蜍灵诱导的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p2 1waf1/cip1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 ,同时PCNA的表达下降 ,两者呈负相关 (P <0 .0 1) .提示蟾蜍灵通过上调p2 1waf1/cip1表达 ,下调PCNA表达 ,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肾癌表达 Bcl- 2、PCNA的意义及肾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45例人肾腺癌石蜡切片和 10例正常肾组织切片的 Bcl- 2、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肾癌中 PCNA、Bcl- 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 (P<0 .0 5 )。相关性分析表明 :PCNA与 Bcl- 2在正常肾组织与肾癌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肾癌的发生可能与 Bcl- 2、PCNA的高表达相关 ,且二者可作为良恶性肾组织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肾癌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可能与其 Bc1- 2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取传代培养至38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加含5%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增殖对照组(EGF组,加10μg/L的EGF),一般干预组[VD组,加10-8mol/L 1,25(OH)2D3],增殖干预组[EGF+VD组,加10μg/L EGF及10-8mol/L1,25(OH)2D3],均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CNA表达的情况。结果 (1)细胞周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GF组G1期细胞明显减少,S、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较高;VD组G1期细胞明显增多,S、G2/M期细胞减少,PI较低;与EGF组相比,VD组和EGF+VD组G1期细胞增多,S、G2/M期细胞减少,PI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系膜细胞中PCNA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GF组PCNA的表达较高,VD组PCNA的表达较低;与EGF组相比,VD组和EGF+VD组PCNA的表达较低。结论 1,25(OH)2D3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Endostatin)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rhEndostatin抑制AAFL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AA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Endostatin对AA FLS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定量分析rhEn-dostatin对AA大鼠滑膜组织PCN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 FLS G1期细胞减少(P<0.01),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P<0.01);AA大鼠滑膜组织PCNA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与AA模型组相比,rhEndostatin治疗组细胞G1期比例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滑膜组织PCNA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rhEn-dostatin可引起AA FLS细胞周期G1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A FLS 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的过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PCNA在P53阳性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结论:P53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促凋亡和分化诱导的协同作用。方法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别与以下药物终浓度组作用48 h:对照组,DCA单药A组(1.0μmol·L-1),DCA单药B组(4.0μmol·L-1),VPA单药组(2.0 mmol·L-1),联合用药A组(IDCA 1.0μmol·L-1+VPA 2.0 mmol·L-1),联合用药B组(DCA 4.0μmol·L-1+VPA2.0 mmol·L-1)。应用Annexin V-FTTC/PI标记法检测早期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117平均荧光强度(MFI)以及CD11b、CD14表达率。结果联合用药A、B组的凋亡率高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A、B组的CD117和CD34 MFI低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A组的CD11b和CD14表达率以及联合用药B组的CD11b表达率均低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VPA能显著增强DCA的促凋亡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CNA和c-erb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组织和87例食管癌组织中PCNA和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NA和c-erbB-2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表达。结论 PCNA增殖指数高与c-erbB-2异常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PCNA和c-erbB-2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