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卵裂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剩余的可利用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或者慢速程序化冷冻,比较胚胎复苏后的复苏率、胚胎存活率、完整存活率、种植率、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248个周期、746个胚胎,存活643个(86.2%),完整存活594个(79.4%),移植244个周期,临床妊娠107个周期(43.9%),种植率26.1%,流产9个周期(8.5%)。慢速程序冷冻复苏225个周期、818个胚胎,存活598个(73.1%),完整存活436个(53.3%),移植225个周期,临床妊娠74个周期(32.9%),种植率15.2%,流产7个周期f9.5%)。玻璃化法冷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完整存活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明显高于慢速程序冷冻法(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是冻存人类卵裂期胚胎理想的方法,可以提高胚胎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行囊胚培养的妊娠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移植的患者共202周期的妊娠情况;其中卵裂期胚胎冷冻解冻后移植者136周期,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者66周期。结果卵裂期胚胎冻融移植者136周期,均有胚胎可移植,获得妊娠45周期,妊娠率为33.08%(45/136)、着床率为17.35%(55/317),早期流产率为17。78%(8/45);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者66周期212个胚胎,其中43个周期共形成囊胚87个,囊胚形成率为41.03%(87/212)、获得妊娠22周期,妊娠率为51.16%(22/43)、着床率为32.94%(28/85)、早期流产率14.29%(3/22)。囊胚期移植者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期胚胎解冻后培养至囊胚能获得较高的着床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应用玻璃化冻融技术冻融卵裂期胚胎及囊胚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源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1658例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其中卵裂期胚胎1426周期共2907枚胚胎,囊胚232周期共341枚胚胎),用自制麦管作为胚胎载体及相同的玻璃化方法进行冷冻、复苏,及胚胎移植,观察其复苏存活率、全胚融解率、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和流产率等。结果卵裂期胚胎复苏率为98.5%,全胚融解率是0.35%。囊胚复苏率为99.7%,全胚融解率是0.43%。卵裂期胚胎的胚胎植入率显著低于囊胚(35.4%vs 49.3%)(P〈0.05),平均每周期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囊胚(2.0±0.3 vs 1.5±0.5)(P〈0.05),临床妊娠率低于囊胚(50.7%vs 55.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胎率卵裂期胚胎显著高于囊胚(38.3%vs 28.9%)(P〈0.05),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6.8%vs 7.8%,P〉0.05)。结论使用相同的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人类卵裂期胚胎和囊胚可获得理想的冷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胚胎冷冻结果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用常规IVF-ET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24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24个周期中平均每周期冷冻胚胎5个,解冻后,每周期平均存活4个,继续卵裂3个,平均存活率为83.3%,继续卵裂率为84%,冷冻前,解冻后,移植胚胎3组的胚胎平均评分分别为8.2,8,7.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达22.7%,每个取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由28.9%提高至31.7%,患者年龄,胚胎质量,子宫内膜状态与胚胎着床率密切相关,结论:胚胎冷冻技术是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成功的关键在于胚胎质量,适宜的冷冻程序,内分泌环境及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的同步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在人类卵裂期胚胎冷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第3天移植后剩余的胚胎进行Cryotop玻璃化冷冻保存,液氮下储存3个月后,根据患者情况复苏胚胎,观察胚胎复苏后的临床妊娠效果。结果玻璃化冷冻复苏55个周期共172个胚胎,存活144个(83.7%)。移植54个周期共133个胚胎,临床妊娠24个周期(44.4%)。其中,3例流产(12.5%),5例足月分娩10个正常新生儿,19例继续妊娠。结论 Cryotop玻璃化冷冻法适于人类早期胚胎的冷冻保存,获得了理想的复苏率、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人早期胚胎的效果。方法应用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存了31例患者的105枚4~16细胞期的早期胚胎。结果对102枚冷冻胚胎进行了解冻,存活92枚,胚胎存活率为90.2%(92/102),存活胚胎均匀移植,种植18枚,种植率为19.57%(18/92),共进行了32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获得10例妊娠,妊娠率31.25%(10/32)。结论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是一种冷冻保存人类早期胚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用于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的效果。方法选择冰珠、自制叶片、冷冻环这三种载体,分别用于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后移植,比较不同组合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植入率。结果冰珠组的复苏率、妊娠率、植入率为明显低于自制叶片组和冷冻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叶片组和冷冻环组的复苏率、妊娠率、植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载体选择自制叶片和冷冻环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冷冻效果,其中自制叶片的成本更低,所以应用自制叶片于人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效果好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冻胚胎的临床应用,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方法对人类4~8细胞期胚胎进行慢速冷冻法保存、快速复苏法解冻及移植,比较冷冻前后优质胚胎率及移植后的妊娠情况。结果 (1)35例患者共126枚胚胎复苏。冷冻前后平均优质胚率分别为69.2%(128/185)与23.2% (43/18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胚胎冷冻、复苏移植后临床妊娠率为20%(7/ 35);患者累积临床妊娠率为45.6%(47/103)。(3)自然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26.7%;激素替代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冻融胚胎技术可以提高一次取卵的总妊娠率。冷冻、复苏可降低优质胚胎率,但有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玻璃化冷冻与程序化冷冻卵裂期第3d(D3)胚胎解冻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及出生结局。方法对我院生殖中心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2901例玻璃化解冻周期及1801例程序化解冻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7.41%、47.64%、30.99%)均显著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52.23%、32.56%、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玻璃化冷冻组新生儿的早产率(15.0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85%)、出生缺陷率(1.11%)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的早产率(14.1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45%)、出生缺陷率(0.60%)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可明显提高胚胎复苏率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但并没有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与程序化冷冻相比具有相似甚至有可能更差的新生儿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本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215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冻融胚胎移植215周期,胚胎存活率76.8%(664/865),周期临床妊娠率38.1%(82/215),种植率21.6%(122/566),流产率20.7%(17/82)。(2)人工周期和自然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43.7%、34.1%和25.O%、19.3%,人工周期较自然周期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A、B2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年龄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t〉35岁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降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复苏胚胎细胞存活状况对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3组比较,A组既细胞完整组妊娠率、种植率最高,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FET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可采用自然周期或人工周期,尽量调整子宫内膜在8~15mm,均能取得较好妊娠率和种植率。(2)冻融胚胎复活率不受年龄的影响,FET患者年龄≥35岁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降低。(3)解冻后胚胎质量是冻融胚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评估Day 3 卵裂期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及冷冻解冻后发育情况与复苏周期临床结局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中心行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的2 942 个复苏周期.根据冷冻前Day3 卵裂期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分为三组:A1 组:7~9 细胞(n = 2 421);A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反复种植失败及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s,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LAH组1与对照组1,FET患者200例,随机分为LAH组2与对照组2,LAH组1与LAH组2患者移植前进行LAH。结果 LAH组1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1,(分别是44%vs 28%,P>0.05,25%vs 11.33%,P=0.003),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率均无明显差异。LAH组2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对照组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分别是37%vs 38%,P=0.884;19.17%vs16.50%,P=0.50)。LAH组2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及双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2,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H可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对年轻的FET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不宜对所有FET患者常规进行LAH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子玻璃化冷冻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解放军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取卵日因男方因素未取到精子而行卵子玻璃化冷冻保存的27对不孕夫妇的资料。卵子解冻后均行夫精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记录卵子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27例患者共冷冻卵子245枚,并全部解冻,解冻后存活214枚,存活率84.79%;其中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metaphase Ⅱ,MⅡ)卵198枚,并全部行ICSI,受精138枚,受精率74.49%;卵裂99枚,卵裂率71.74%;形成87枚2PN(原核,pronucleus)胚胎,优质胚胎34枚,优质胚胎率39?08%。20个移植周期移植胚胎41枚,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34.82%。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应用于卵子冷冻保存,并对复苏卵子进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妊娠率,在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蓓丽  王凯娟  丁方方  丁丁  邹慧娟  纪冬梅  章志国 《安徽医药》2020,41(11):1290-1293,1294
目的 观察在囊胚复苏周期中,RapidWarm Blast玻璃化解冻液对囊胚的复苏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囊胚复苏移植的65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囊胚解冻液不同分A组357例及B组298例。A组采用传统Vitrification Media解冻液进行囊胚复苏,B组采用新型RapidWarm Blast解冻液复苏。比较两组囊胚复苏后整体存活率,解冻2 h后囊胚重扩张率、孵化率,囊胚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同时比较两种解冻液对囊胚不同发育阶段(第5天囊胚、第6天囊胚)的重扩张率、孵化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囊胚复苏后的存活率、重扩张率、孵化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囊胚种植率(55.45%)高于A组(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发育第5天的囊胚复苏2 h后重扩张率及孵化率均高于发育第6天的囊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发育第5天的囊胚复苏2 h后重扩张率及孵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育第6天的囊胚复苏2 h后扩张率及孵化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RapidWarm Blast解冻液用于囊胚玻璃化复苏,可获得与传统的Vitrification Media相似的临床结局,但新型解冻液对发育第6天囊胚的复苏效果更好,胚胎种植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及C型内膜IVF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5名患者进行试验,重复周期的IVF治疗周期设为A组;C型内膜的患者设为B组;将A、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A1组和B1组(实验组)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A2组和B2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比较A1组和A2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B1组和B2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异位妊娠率小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局高于B2组,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B1组流产率高于B2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B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提高C型内膜IV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对重复周期的妊娠率的影响尚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