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全国抗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对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总结.方法阐述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并对上海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结果、流调程序、流调与临床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结果上海市非典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2003年3月至7月20日,全市19个区县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例、疑似病例82例.留院观察病例1269例.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165次,参加25888人次,平均对每例临床诊断病人进行流调9.88次,每次参与的流调人员为12人次;疑似和留观病人参加流调数为5.51次数和2.80次数,每次分别为8.10人次和5.87人次.追踪密切接触者33 000余人,其中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333人,疑似和留观病人密切接触者分别为3237人和29 645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留观病人与密切接触者之比为1:41.6、1:39.5、1:23.4.上海市SARS病人发病至初诊的平均时间为1.3 d,初诊至隔离的平均时间为1.5 d.SARS病例诊断与卫生部诊断标准的基本符合.参考实验室辅助诊断结果,排除SARS的疑似病例中60.98%为确诊肺炎,其次为上感10.98%.留观病人排除后,主要鉴别诊断为肺炎(66.51%),其次为上感(10.90%).支气管炎、军团菌和支原体肺炎感染也占一定比例.结论笔者对SARS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疫点消毒处置等时效性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防SARS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气管分泌物肺炎支原体DN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快速诊断意义。[方法]对200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分泌物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100例气管分泌物肺炎支原体DNA阳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检出肺炎支原体IgM48例(阳性率为48%)。[结论]气管分泌物肺炎支原体DNA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快速,结合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有无明确接触史的SARS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诊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病人咽拭子中SARS病毒特异基因,应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中的SARS病毒IgG抗体。结果 1~5月份,每月临床确诊病例PCR阳性率分别为:100%(2/2)、76.19%(16/21)、73.17%(30/41)、24.56%(14/57)和11.11%(2/18),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2/2)、78.57%(13/18)、58.33%(32/67)、30.30%(10/35)和9.52%(2/21),阳性率逐月下降。4~5月份阳性率较低;1~4月份的临床确诊病例中,有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58%(39/53)和74.42%(32/43),无明确接触史的病例,PCR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4%(27/84)和25.58%(22/86),有无明确接触史临床确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显性。4~6月份,疑似病人PCR和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89%(54/454)和7.78%(21/270),阳性率很低。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10项免疫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法测定肺炎衣原体IgM和军团菌IgM,明胶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IgM,酶联免疫法测定腺病毒IgM、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结果 68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肺炎衣原体IgM阳性率为7.35%;军团菌IgM阳性率为2.94%;腺病毒IgM阳性率为1.47%;肺炎支原体IgM漓度1:80-1:640阳性率为36.76%;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6.76%;IgA、IgM和C3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组。结论血清10项免疫指标的检测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SARS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部可出现片状阴影;而这些症状恰恰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有类似之处,为SARS的确诊带来困难。我们对10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进行了Mp和Cp检测,进一步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SARS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SARS确诊患者(病例组)为2003年5月在地坛医院就诊,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发热、咳嗽症状、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改变等,符合SARS临床诊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某院1998年9月~2011年9月8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7例患儿中<1岁10例,占11.49%;1~3岁21例,占24.13%;3~6岁41例,占47.13%;>6岁15例,占17.24%;诊断情况为40例伴有喘鸣音,占46.%;36例患儿伴有呼吸音减低,41.38%;同时发生肺外并发症40例,占46.%;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进行MP-IgM检测,显示为阳性.X线平片检查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68例在2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余19例患儿经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12例治疗有效.另有7例患儿治疗所有症状未见缓解,加用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组患儿中治愈68例,好转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9.31%.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不受季节、年龄的限制,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应通过实验室检验、临床体征结合X线进行综合分析,当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SARS早期预警症状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发热病例”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全省发热病人尤其是发热呼吸道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SARS早期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湖南省二级以上医院1~6月就诊发热病人的基本信息,用Excel录入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监测共报告发热病人113823例,其中发热呼吸道病人76937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67.59%;发热肺炎病人9990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8.78%,报告SARS预警病例4例,无SARS疑似和确诊病例报告。结论 选择在医院对发热病人进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SARS病人(疑似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儿童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对该病患儿的临床诊断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随着儿童重症MPP(SMPP)与耐大环内酯类药物MPP发生率逐年升高,此类患儿临床症状重,多合并全身症状及脏器损伤,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笔者拟就MPP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冬春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构成等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6348例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4.40%,9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占21.88%、腺病毒占10.41%、乙型流感病毒占10.03%、呼吸道合胞病毒占7.36%、副流感病毒占5.01%、肺炎军团菌血清1型占1.02%、甲型流感病毒占0.72%、Q热立克次体占0.09%、肺炎衣原体0.02%;肺炎支原体在整个冬春季其间检出率均较高,腺病毒在10月份检出率较低,但在随后月份中其检出率均比较高,乙型流感病毒在2011年1月呈暴发态势,阳性病例数和检出率上升5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010年12月份达到最高.结论 引起武汉地区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病毒在2011年1月有暴发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口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7年住院及门诊19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童;半岁以内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意义不大;7~14岁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约50%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春夏季阳性率差别不大,全年秋季阳性率最低,冬季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的病原之一,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现阶段麻疹患者发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2001~2005年度收治的506例麻疹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506例确诊的麻疹患者中,小于等于8月龄达215例,占42.4%,大干7岁68例,占13.4%;181例起病前存在医疗暴露史,占35.8%;出疹前平均发热时间3.19 d,平均出疹时问3.72 d;麻疹死亡4例,占0.791%,全为肺炎并心衰所致.[结论]不满8月龄及7岁以上患 者明显增多,流行期内医院感染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出疹前发热及出疹期均为3~4d,肺炎合并心衰是麻疹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大连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0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04~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猩红热4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1.26/10万。猩红热发病率(/10万),2004~2010年分别为6.17、10.97、18.58、17.77、10.53、8.56、6.24(P〈0.01)。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Jo万),城区为21.87,农村为5.22(PdO.01);男性为13.61,女性为8.91;0~1岁为7.25,2~3岁为49.97,4~5岁为172.45,6~7岁为201.96,8~14岁为46.16,≥15岁为0.20。4687例病人中,2~14岁占97.14%;幼托儿童占47.02%,学生占43.27%,散居儿童占8.83%,其他占0.87%;5~6月发病的占22.87%,11~12月发病的占25.03%。[结论]2。04~2010年大连市猩红热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MP-IgM阳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间质浸润23例(29.5%);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8例(35.9%);肺门阴影增浓l5例(19.2%);节段或叶型实质浸润12例(15.4%),均有咳嗽,伴有发热症状。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混淆,应结合X线征象、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瑞田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73-2275
目的对临沂市1956—2011年伤寒副伤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控制对策,消除流行周期。方法收集该市1956—201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总和统计和年代统计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6—2011年共计发生伤寒副伤寒12 079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发病具有20 a左右1次的流行周期,每年6—12月份为多发季节。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占77.72%;农民、学生、工人发病占81.75%,平原发病高于山区。目前该地区已进入第3次流行周期后的散发期,2005—2011年年均发病率已降为0.78/10万。结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进一步净化疫情,该市20年左右1次的伤寒副伤寒流行周期可被消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52例和西药组(对照组)42例,西药组常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口服对症药物;中西医结合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麻杏苏皮汤加减,观察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以时间为参数判定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咳止和啰音消失时间缩短(t值分别为4.98和3.89,均P〈0.01)。胸片正常恢复时间也短(t=2.49,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75,F=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比单用两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是否共病基础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1日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四川省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的总体流行特征,将患者分为合并及未合并基础疾病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确诊患者538例,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组175例。合并组前五位均为慢性基础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炎及慢阻肺和心脑血管疾病。与非基础疾病的患者相比,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t = 2.823,P = 0.031),出现肌痛、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症状的比例更高(P<0.05),重症和危重症比例更高(Z = 2.682,P = 0.007),平均住院时间更长(U = 5.532,P = 0.021),病死率更高(χ2 = 6.258,P<0.05),但在性别、临床症状(发烧、干咳和肺炎)、发病到确诊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和病例来源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家务及待业者占比最多,患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因素,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二类职业人群应给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8年3~6月对本区450例手足13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皮疹发生率为89.1%,发热48.7%,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肠炎、脑炎。城区及幼儿园、托儿所(幼托)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和散居儿童。[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及环境有关,且接触传播倾向性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钱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79-128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缩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病例和确诊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为COVID-19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探索当前疫情形势下的急诊应对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2月6日发热预检分诊处分诊的537例临床资料和分诊结果;同时对收住院的7例已确诊的COVID-19患者,就其流行病学资料,入院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咽拭子+大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热预检分诊处共分诊537例,其中分诊至普通发热门诊469例(占87.3%),均行胸部CT检查,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炎症37例(占7.8%),全部病例经咽拭子和大便2019-nCoV核酸检测为阴性;分诊至特殊发热门诊68例(占12.7%),其中负压救护车接回41例,确诊6例;自行来院就诊27例,确诊1例,确诊患者占特殊发热门诊患者10.3%。确诊患者均与武汉疫源区有关(包括武汉疫源区居住史或与疫源区人员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咳痰,胸闷,声嘶,鼻塞、咽干,乏力等),入院时病程1~8 d,平均3.7 d;全部患者胸部CT扫描均表现肺部炎症,其中双肺肺炎占71.42%;仅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反应蛋白异常;7例COVID-19患者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4例同时伴大便2019-nCoV酸检测阳性,大便核酸检测阳性时间均晚于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7 d,平均3.25 d。 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史进行急诊快速预检分诊,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体现出接诊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减少误诊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2010年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422015例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3.2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81年为1253.25/10万,1991年为234.23/10万,2001年为254.54/10万,2010年为28.51/10万。422015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细菌性痢疾占66.80%,甲肝占32.29%,伤寒和副伤寒占0.79%,霍乱占0.11%,阿米巴痢疾占0.01%,脊髓灰质炎只有9例;7~10月发病的占55.52%,其中细菌性痢疾7~10月发病的占69.30%,甲肝1~6月发病的占59.06%;男性、女性分别占57.80%、42.20%;0~4、5~14、15~34、35~54岁分别占14.63%、14.36%、42.48%、19.29%。1981~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肠道传染病城区与郊县(市)分别为341.80、172.35(P〈0.01);其中细菌性痢疾城区、郊县(市)分别为243.70、97.34(P〈0.01),甲肝城区、郊县(市)分别为95.02、73.44(P〈0.01)。[结论]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