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RT/CRTD植入后心功能演变状况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采用CRT/CRT-D治疗的CHF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CRT/CRTD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LVEDD返流面积、右室大小等心功能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CRT-D术后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QRS波时限显著缩短,NYHA心功能分级好转(2.5±0.76级vs.3.7±0.65级),LVEDD返流情况减弱,6 min步行距离增加(401.21±152.48 m vs.235.51±108.45 m),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LVEDD返流面积较术前指标都明显改善,以上指标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HF患者CRT/CRT-D治疗有效。术后随访12个月,植入CRT/CRTD的CHF患者没有出现死亡例数,有效率为100%;在术后,CRT/CRT-D患者出现1例左心室导线脱位和1例膈肌刺激,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而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接受了CRT治疗,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CRT/CRT-D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突出,不良反应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9例均为男性,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ORS波时限>13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伴二尖瓣返流,均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病史。观察患者CRT-D置入前,置入后1,3,6,12,24及36个月的心功能各项参数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并发症、心血管事件。结果随访22.6±6.7(13~35)个月,发生术中心力衰竭加重和术后电极脱位并发症各1例;CRT-D治疗期间无死亡,LVEF、心功能NY-HA分级等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持续改善,QOL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3例发生12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均被CRT-D成功纠治。结论CRT-D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导致的病死率;同时还可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3.
CRT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9年4月植入CRT起搏器的患者8例,其中7例为窦性心律;1例为房颤。优化AV间期及/或VV间期等参数,随访10.1±8.9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QRS波时限改变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返流及左/右心室不同步等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结果所有8例患者植入CRT起搏器后,心功能分级与LVEF提高,临床症状明显减轻,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QRS波时限、LVEDD及MR减少,左/右心室不同步明显改善,心衰平均住院时间减少约33%(p0.05);1例患者CRT植入后13个月发生VT/VF猝死。结论CRT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对可能发生VT/VF的高危CHF患者,置入CRT(D)可预防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行CRT的患者32例,其中12例植入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32例中30例为窦性心律,2例为房颤心律。随访21.5±6.2个月,观察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等。结果 32例植入CRT(D)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分级降低,LVEF和6MWD增加,QRS波时限、LVEDD减少,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约24.5%(p<0.05)。8例患者心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但因心功不全住院时间减少约8.3%(p<0.05)。4例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2.5%),2例室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有效转复,2例患者因室颤而放电,均成功转复,CRT-D均能有效识别和转复。结论 CRT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植入CRT-D可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SCD)。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进行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观察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CRT后,患者心功能分级、QRS时限、LVEF、LVEDD和6min步行试验较术前明显增加,LVEF与6min步行试验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CRT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的6例CHF患者均为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且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体表心电图QRS波0.12s,术前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药物治疗无效。置入CRT-D。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CRT-D置入术中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电极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要求,右心室除颤电极的感知、起搏及除颤阈值良好。起搏前QRS时限平均189ms,起搏后平均142ms。随访6~36个月,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LVEF术前平均0.33,术后6个月平均0.47。6例患者随访期间共发生室性心动过速2次,CRT-D均以31~34J的能量1次除颤成功。结论:CRT-D不仅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有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31例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31例难治性慢性心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28例)或结合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例)改善心功能后接受CRT治疗.左心室电极置入过程中采用了中空造影导管直接显影(11例)、带球囊的造影导管进行充气造影(20例)来显示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例)仅置入左、右心室电极.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4例),置入双心室再同步自动复律除颤器(CRT-D).全部患者术前1周接受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临床心功能评价,并在术后6、12、18、24个月时随访上述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入术,1例置入CRT-D的患者术后3 d因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置入CRT的患者在术后5个月时发生猝死,2例患者分别于3、6个月时失访;余27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术后QRS平均时限较术前缩短,临床评价及超声测定的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3例置入CRT-D的患者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全部经电除颤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 CRT能改善难治性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CRT-D可以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原因,探讨防止猝死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的CHF死亡患者120例,其中58例(48.3%)发生猝死(A组),62例(51.7%)死于泵功能衰竭(B组)。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结果 A组患者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多为Ⅱ、Ⅲ级,B组心功能分级多为Ⅳ级;A组LVEF高于B组。结论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更易发生猝死,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更多死于泵衰竭。LVEDD明显增大者更易发生泵衰竭死亡。LVEF越低,患者越易死于泵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与CRT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术前SCr定量分为3组,Ⅰ组:33例(SCr≤1.0 mg/dl),Ⅱ组:35例(1.0 mg/dl0.05)。④LVEDD:Ⅰ组术后6,12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Ⅱ组和Ⅲ组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⑤LVEF:Ⅰ组和Ⅱ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Ⅲ组术后LVEF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术前SCr水平可影响CRT的疗效,术前SCr水平越高,术后患者临床及心功能指标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超反应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方法:纳入2012-01至2016-01期间接受CRT的181例患者,无反应组63例、有反应组62例及超反应组56例,在CRT后第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CRT超反应发生率为30.9%(56/181)。与其他两组比较,超反应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比例更高,Ⅳ级比例更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更小,植入心脏再同步化除颤仪(CRT-D)患者人数更少。CRT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基线状态都有明显改善。基线LVEDD、LVESD、CRT-D植入、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以及NYHA心功能Ⅳ级是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另外,相较于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NICM患者超反应率高(37.6%vs 7.5%,P0.001)。生存分析提示,NICM患者的全因死亡(HR=0.31,95%CI:0.14~0.80)、心原性死亡(HR=0.27,95%CI:0.09~0.48)、联合终点(HR=0.36,95%CI:0.27~0.78)事件发生风险均低于ICM患者。结论:基线状态下左心重构程度轻、CRT-D植入、NICM以及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CRT植入后更易发生超反应,NICM患者植入CRT后反应性及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