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觉P300在血管性痴呆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致脑机能衰退,患病率为324/10万。痴呆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1临床症状学的描叙和神经心理学量表的测试,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与人脑认识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可评价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脑功能状态。本研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同时进行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P300测定,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P300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与人脑认知活动有关的脑电位变化,可评价信息加工过程脑功能状态与机理。方法:我们应用长谷川信彦痴呆量表测验2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同时测验33例非痴呆患者的智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的智能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再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发现血管性痴呆组的P300潜伏期较非痴呆组明显延迟,提示P300潜伏期延迟可反映患者的智能障碍。另选智能测验得分由低至高的31例患者,观察其P300潜伏期的变化,发现智能测验得分与P300潜伏期至高度负相关。即智能测验得分越低,智能障碍越严重,P300潜伏期越延迟,说明P300潜伏期的长短可反映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的程度。结论:P300潜伏期可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检查,并可反映其智能障碍的程度,是血管性痴呆较为客观可靠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VaD患者和56例非VaD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VaD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且有助于早期明确潜在性痴呆.  相似文献   

4.
P300在早期诊断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血管性痴呆早期阶段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能价值.方法检测20例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得分10.5~21.5、临床判断为可疑痴呆的脑梗死病人的P 300,经治疗后行复查.受试者检测前和治疗后行HDS测试、评分.选取2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病人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波幅有降低但不明显(P>0.05).治疗后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波幅稍增高但不明显(P>0.05),HDS得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检测P300的潜伏期对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病人可能有一定价值,潜伏期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脑CT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对3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听觉认知电位检查发现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CT测量外侧裂宽度和额角指数明显升高,反映了以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诱发电位和脑CT检查结果均与患者的痴呆程度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利用脑CT和听觉认知电位P300,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可从形态、功能和神经心理学角度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是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0例无痴呆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fief Screening Scalefor Dementia,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血管性痴呆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MMSE、BSSD和CLOX画钟试验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CLOXl评分的差异尤其明显.血管性痴呆组物体命名和言语复述评分与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物体命名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MMSE各项粗分均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言语复述、注意、计算和短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MMSE各项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性痴呆组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峰潜伏时显著延长(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痴呆是认知障碍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执行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和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亚兰 《西部医学》2007,19(1):46-47
目的 评价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疾呆(V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8倒正常对照组进行听觉P300检测。结果 VD组P2N2和P3潜伏期延长。P2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V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血管性早期痴呆诊断的价值.方法 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5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组为49例正常人.结果 观察组的CCSE测定评分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AS测定评分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300潜伏期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波幅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大脑认知功能的成分包括N1、P2、N2、P3;事件相关电位在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活脑素治疗轻至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的 7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 III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的检查 ( MMSE)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 ( WMS)、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 ( 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ADL )为评价指标。结果 :对 70例入选的患者进行评估 ,MMSE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提高 ( P<0 .0 0 1 ) ,HDS和 WMS评分治疗前后有明显提高 ( P<0 .0 5 ) ,ADL评分治疗前后降低 ( P<0 .0 5 )。结论 :复方活脑素对血管性痴呆的智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考核VaD组和非VaD组患者的智能状况,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延长率,在VaD组和非VaD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P300潜伏期与患者MMSE得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300潜伏期可以作为VaD患者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HD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4名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4名正常人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及听觉P300检测.结果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HDS)评分均正常.两组听觉P300比较,无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听觉P300测定在评价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较HDS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成分在老年期痴呆中的改变,观察变量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成分(Variable P300,V-P300)对于提高诊断老年期痴呆的敏感性。方法:收集门诊和病房124例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痴呆量表测定拟诊为轻、中度痴呆的患者,进行常规二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和二音变量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4例患者中,54例表现为2T-P300异常,70例正常。124例患者均完成V-P300检查,113例异常,11例正常。两种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变量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是临床工作中诊断早期痴呆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脑丸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口服安脑丸治疗。治疗前、治疗后8周和16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6周,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安脑丸能够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认知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事件相关电位及神经智能评分进行动态观察,探索TCD各参数的改变及智能损害的演变规律,从而探索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预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治疗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为其有效的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采取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认知状况的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药物组为48.3%,针刺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优于口服吡拉西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的多普勒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脑循环变化。方法 :对 4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多普勒超声观察 ,观察脑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Vm)、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和狭窄情况。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各动脉的PI和RI均较健康人明显增加 (P <0 .0 1) ,Vm较健康组明显减慢 (P <0 .0 5 ) ,脑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结论 :血管性痴呆存在着广泛的脑血流灌注低下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辅助临床预测及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科技的进步和蓬勃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到来了.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随之而来.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欧美,VD患者占痴呆总患者的10%~20%;VD在亚洲的发生率较高,在日本VD患者大约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50%,这主要与卒中高发率有关[1].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VD占10%~20%[2].VD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深入研究VD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本文尝试对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性痴呆打下基础, 防止误诊、漏诊,为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