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内服配合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病2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特色刮痧疗法对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乳腺增生患者用中医疏肝散结法并配合采用经络全息刮痧疗法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乳痛、乳腺肿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泌乳素明显降低(P<0.05)。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高达79.72%。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正腹针疗法是薄智云老先生将传统医学和30多年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经络剖析产生的新疗法[1]。腹针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神阙经络调控系统为核心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2]。神阙经络系统系先天经络系统,形成于胚胎期,是十四经经络系统的母系统,以神阙为核心的全息龟图对应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针刺人体对应全息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笔者随山西省针灸医院牛庆强主任医师学习应用腹针配合艾灸治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全息律原则的对应关系,补充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为依据,利用生物全息律原则,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生物全息律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中的延伸运用前景。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应用,对一些临床病症确有疗效,如利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来减轻患者因手术创伤带来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与生物全息律中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相对应;穴位全息律是张氏提出生物全息律的基础,若根据穴位全息律原则进行治疗选取的穴位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选穴有一定的相同结果,如治疗术后恶心呕吐选取的合谷穴位于第二侧掌骨穴位区的胃(脾)穴。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疗法,经络学说与生物全息律息息相关,经络是一种全息结构,生物全息律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原理意义,并且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进一步选穴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三联疗法(全息经络刮痧、耳穴贴压、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分为四组,治疗1组30例,采用中药药膜治疗;治疗2组30例,采用全息经络刮痧加耳穴贴压治疗;治疗3组30例,采用全息经络刮痧、耳穴贴压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内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7 d为1疗程,均连续治疗8个疗程。结果:治疗3组(80.00%)与治疗1组(50.00%)、治疗2组(56.67%)、对照组(23.33%)相比疗效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息经络刮痧、耳穴贴压和中药面膜三联疗法治疗黄褐斑有协同及标本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刮痧、艾灸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全息经络刮痧和艾条灸治疗,内服小金丸;对照组50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和逍遥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2%,对照组84.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刮痧、艾灸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浅析药枕治疗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枕治疗疾病的奥妙所在,使更多的人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种疗法,发扬祖国医学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方法和结果从祖国医学、现代医学及<生物全息·泛胚论>的各种理论、实验研究结论等方面证明,药枕治疗的主要机理是局部皮肤的吸收作用,药物刺激经络传导、穴位外敏放大效应、鼻腔药物分子的吸收作用及生物全息和泛控性的整合作用,故应用后能产生一定效果;结论药枕治疗是一种无痛苦,又简便易行、价廉经济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7.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中医舌诊的原理:当机体内部存在病变引起某个内脏发生病理解剖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时,内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至其对应的内脏神经中枢,引起主观"不适".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同时在外周各全息胚的对应部位(穴位)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痛觉"过敏",引起机体不适.其中也将病理信息传至舌神经中枢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引起外周舌的对应部位(穴位)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因舌是人体的一个特殊的全息胚结构,病理信息在舌上的对应部位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则以"舌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舌表面的穴位(经络感受器)转变成为"显示器",即中医舌诊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生物全息论认为 ,生物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征与整体相似 ,它贮存着整体信息 ,是整体的相对缩影 ,提出一维 (线性 )穴位系统。并认为全息论与经络理论不相违背。笔者认为 ,全息信息点应是三维分布的 ,其位于经络与张氏一维穴位点处横断面交叉点 ,全息穴也应是这些信息点在离人体体表最近的投影点。从全息信息点与全息穴的关系 ,可以总结出针灸穴位的普遍作用及特殊作用 ;若把经络及其相对位置作参照物就可根据需要找出所谓“经验穴”。针刺深度应根据病位在人体的比例而定 ,使针通过全息穴到达全息信息点位置。治疗内科疾病应相对深刺 ,外伤则浅刺 ;多针全息穴能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规律予以分析,认为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肝脏为从经络局部转移至脏腑,病邪由经络入脏腑,由表入里。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肺为五行中的木侮金,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骨、脑,为肝病及肾,木病及水,属五行中的子盗母气。乳腺癌以肝脾功能失常为主,治疗上应以调理肝脾功能为主,适当加用理脾、滋肾的药物可提高远处转移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中医经穴理论与体外反搏结合,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疏通气血、化瘀通络的作用~([1])。其临床操作简便,费用不高,风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乳房疾病,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病有独特的辨证思维及特色疗法,穴位敷贴疗法历史悠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同时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是艾灸的一种。国内外研究认为雷火灸的作用机理是经络腧穴与雷火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最近,研究表明雷火灸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其积极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雷火灸疗法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雷火灸的物理作用机理雷火灸以针灸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灸条采用多种药物及艾绒配制而成,点燃之后施温灸。艾条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迎穴加全息经络刮痧的降压作用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人迎穴加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加口服培哚普利片4mg,对照组予口服培哚普利片4mg。疗程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人迎穴加全息经络刮痧治疗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该疗法还能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从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郑昆 《国医论坛》2014,29(2):26-27
目的:探讨全息经络刮痧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肩周炎患者先采用针刺治疗后再行全息经络刮痧治疗,针刺为1次/d,5d为1疗程,休息2d后进行第2疗程;刮痧为7天1次,最多行4次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结果痊愈22例,好转1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2.50%。结论:全息经络刮痧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乳腺增生症是中青年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及癌变率均有增加。本文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选经取穴、针刺手法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报道及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独特原理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生长、发育和分泌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受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十二经的气血津液滋养。宋代《圣济总录》论述"以冲任二经,上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按摩医院名老专家王友仁在乳腺增生治疗上独辟蹊径,认为乳腺增生与厥阴系统在病因病机、经络、经筋方面关系密切,总结为"乳腺增生,厥阴为之",并以"不正则痛""不通则痛""不顺则痛"的内科病治疗思路为指导,重视正骨、俞募配穴及经筋理论在内科病中的应用,运用推拿通调厥阴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舒适感高、无需局部操作、疗效确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全息律探讨经络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对经络本质探讨的结果发现与学术界近20多年来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成果的总和惊人的吻合。作者提出了经络全息假说——经络全息律,认为:经络的本质是全息胚之间的网络联络和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感觉神经元为基础的,在脑这个全息胚结构中,各中枢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按全息规律进行联系,并以外周神经纤维为投射线,在外周不同层次的全息胚上的“投影”。其中突触联系频率高的在外周投射为经,低的为络,支配器官的神经核在体表的“投影”为穴位,即经络的感受器,而脑内的神经元全息结构为经络中枢。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次报道人体内存在着另一个独立、完整的微经络系统。这个微系统由代表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各自的全息点再加上营气、卫气的全息点组成。这些全息点分布于手背和足背。仅需用手指刺激全息点,即可触发与针刺腧穴相似且更强烈的循经感传现象。作者已将全息经络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神经  相似文献   

19.
"锁骨针"法是陈以国教授依据"生物全息理论"、"天-地-人"三才理论、经络脏腑理论、锁骨处独特的解剖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一种微针疗法。"锁骨针"法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特殊针灸体系。文章从锁骨与生物全息理论的关系、锁骨与"天-地-人"三才理论的关系、锁骨与经络脏腑的关系、锁骨的现代医学解剖四个方面探讨锁骨针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眼针治疗中风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是著名中医专家彭静山倡导的一种疗法。指出:经络是人体第三平衡系统,具有整体区域全息的性质。针刺眼穴可产生十二经感传而达到治病之目的。眼针疗法之所以取效,在于经络。眼针治疗偏瘫,只限于神志清醒、无邪在脏腑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