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VPA)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46例癫痫患儿应用VPA的临床数据,血药浓度都是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将患儿分为两组,PPK模型组(n=146):用NONMEM软件求算PPK参数值,建立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PPK验证组(n=100):分别用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预测PPK验证组患儿的血药浓度,比较两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MPE)、预测误差均方(MSPE)、平均预测误差平方根(RMSPE)和权重残差(WRES),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用NONMEM法拟合为一室一级吸收模型,PPK基本模型的参数为:Ka 2.38 h-1,Vd 6.54 L,CL 0.232 L·h-1;最终模型参数为:Ka 2.38 h-1,Vd(2.03+0.189).体重(L),CL(0.097 8+0.010 4).年龄(L·h-1)。基本模型经PPK验证组检验的结果,MPE,MSPE,RMSPE,WRES及其95% CI分别为:-25.03(-32.74,-17.32),4 105.71(2 803.93,5 407.49),44.34(38.29,50.39),-0.03(-0.11,0.05);最终模型经PPK验证组检验的结果,MSE,MSPE,RMSPE,WRES及其95% CI分别为:-1.29(-6,3.4),1 268.38(1 050.64,1 486.12),28.46(25.66,31.26),0.12(-0.04,0.28)。最终模型比基本模型更优化、预测更准确。结论用NONMEM软件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癫痫儿童VPA的PPK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甲氨喋呤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的群体药动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群体药动学(PPK)特征。方法18例患儿随机接受3种HDMTX方案共43例次,1g·m-2静滴36h,3和5g·m-2静滴24h分别为14,16和13例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血浆浓度,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群体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结果PPK模型为:中央室的清除率(CL1)=6.50×100.0160×(Age-10)(L·h-1·m-2),室间清除率(CL2)=0.169(L·h-1·m-2),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V1)=16.2×100.00236×(Age-10)(L·m-2),周边室的表观分布容积(V2)=1.96×100.0130×(145-Height)+0.087×(Age-10)(L·m-2)。CL1,CL2,V1,V2的群体标准值(个体间RSD)分别为6.50L·h-1·m-2(16.2%),0.169L·h-1·m-2(极小),16.2L·m-2(极小),1.96L·m-2(21.1%)。大多数患者的拟合值与观测值接近,拟合较好。结论患者的年龄、身高对PPK参数有影响,本试验估算的参数误差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可以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在我国恶性肿瘤病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8位病人按吉西他滨1000 mg·m-2体表面积单一给药,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PKS软件处理,拟合药动学模型,得出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药动学参数在性别上的差异及国外文献报道的差异。结果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在我国病人血浆中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吉西他滨ρmax(11.29±2.4)mg·L-1,t1/2β(25.29±7.85)min,CL(7 410±820)mL·min-1,Vd(270.13±53.36)L,AUC(2.23±0.34)mg·h·L-1;代谢产物ρmax(48.47±6.73)mg·L-1,t1/2β(8.04±3.66)h,CL(102.98±24.8)mL·min-1,Vd(66.08±23.8)L,AUC (170.05±39.44)mg·h·L-1)。结论吉西他滨按1 000 mg·m-2体表面积给药,在我国病人体内吉西他滨和代谢产物(dFdU)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吉西他滨的AUC和CL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吉西他滨的其余药动学参数和代谢产物(dFdU)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吉西他滨的t1/2β,AUC和CL可能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国产注射用洛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国产洛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为该药的合理应用奠定理论依据。方法将洛铂按照50 mg·m-2体表面积给8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后,采集不同时间静脉血及其手术中切取恶性肿瘤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患者输注洛铂后0,0.2,0.5,1,2,4,6,8,12,24 h,检测外周血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2.626±0.31)×104,(1.683±0.2)×104,(1.124±0.163)×104,(6.43±1.45)×103,(4.45±1.57)×103,(2.19±0.26)×103,(1.53±0.25)×103,(0.79±0.18)×103,(0.47±0.11)×103,(0.02±0.01)×103μg·L-1;洛铂在恶性肿瘤病人血浆中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ρmax)为(2.626±0.31)×104μg·L-1;分布半衰期(t1/2α)为(15±2.4)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162±15)min;药物由周边室至中央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21)为(1.00±0.28)h-1;药物自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10)为(0.74±0.11)h-1;药物自中央室至周边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12)为(1.31±0.27)h-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5.20±5.47)μg·h·L-1;血浆清除率(CL)(8.73±1.51)L·h-1。8例患者肿瘤组织手术标本中,肺和乳腺癌肿瘤组织中,洛铂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0.33±0.12),(0.23±0.15)mg·L-1,明显高于输注24 h后血浆中的洛铂浓度(0.02±0.01)mg·L-1(P<0.01)。结论按照50 mg·m-2体表面积给药后,在肿瘤患者血浆中洛铂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优于文献报道的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20只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推注磺胺嘧啶300mg·kg-1,752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并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慢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24±0.09)L·kg-1,V=(0.62±0.22)L·kg-1,AUC=(0.11±0.05)g·h·mL-1,CL=(3.8±1.5)mL·min-1,t1/2α=(3.3±1.3)min,t1/2β=(122±21)min。快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19±0.10)L·kg-1,V=(0.45±0.17)L·kg-1,AUC=(0.062±0.022)g·h·mL-1,CL=(6.0±2.4)mL·min-1,t1/2α=(2.1±0.9)min,t1/2β=(53±5)min。与慢消除型比较,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P<0.05;t1/2β缩短,P<0.001。结论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t1/2β缩短。本实验为磺胺嘧啶的临床给药方案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露醇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5例静注甘露醇的良性颅内高压病人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病人 靜注20%甘露醇0.76±0.05g/kg后的动力学变化为二房室模型,参数:T1/2α=0, 21 ± 0.17 h T1/2β =1.23±0.22h,V= 0.15±0.03L/kg,K21 = 4.06±4.53h-1K12 = 3.65±5.88h-1K10= 0. 98 ± 0.27h-1、病人于用药后21.4土11.82min 脑压下降到最低值为2.28±1.29kPa,随着血药浓度的快速下降脑压开始复升,1 h超过初始值(2.84 ± 1.54kPa),到3 h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为3.89 ± 1.85 kPa,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用药后3h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升高,说明甘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体内的多剂量药动学。方法11名男女精神分裂症病人口服阿立哌唑10mgbid,连用19d后停药,采集血样,用HPLC-MS/ESI测定体内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阿立哌唑的稳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2.6±1.1)h,ρssmin(388.4±108.7)μg·L-1,ρssmin(557.3±135.5)μg·L-1,AUCssO-12(5492±1390)μg·h·L-1,AUCss0-∞(38678±12639)μg·h·L-1,Vβ/F(173±48)L,CL/F(1.9±0.5)L·h-1,t1/2β(62.2±9.0)h,MRT(84.5±11.2)h。结论阿立哌唑口服给药后吸收快,分布广,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中国成年人中服用地高辛患者的群体药动学( PPK )模型,促进个体化给药。 方法 收集 155 名长期规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 262 例次稳态地高辛的测定结果以及相关临床数据。应用 NONMEM 软件求算 PPK 参数值,建立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运用内部验证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 地高辛达到稳态时,其 PPK 模型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地高辛体内清除和患者血清肌酐浓度、体重、是否有合并用钙离子拮抗剂( CCB )、螺内酯 (SPR) 有关。最终模型可表达为: <> CL /<>F=9.33 × 0.512(SCR/119.1) × [1+0.017 × (Weight - 61.2)] × (1 - 0.21 × CCB) × (1 - 0.19 × SPR) L·kg-1·h-1<> K a =1.54 h -1 ; <> V d /<>F=187 L 。经内部验证法验证,本模型稳定、可靠。新取 5 个地高辛数据应用本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监测结果相符较好。 结论 用 NONMEM 软件成功建立中国成年人服用地高辛的 PPK 模型。  相似文献   

9.
甲氨蝶呤大剂量化疗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敏  付强  李鹏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5):367-372
 目的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建立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评价病生理和临床因素对药物分布和消除的影响,并利用Bayesian方法预测药物浓度达到目标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方法82名恶性淋巴瘤病人接受了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并入组。利用NONMEM法建立药动学模型。考察病生理因素、临床合用药对药动学行为的影响。利用交错确认法和自举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符合二室模型分布特征。药动学参数及其个体间变异如下:清除率CL 7.45L·h-1(个体间变异51.4%),中心室表观分布容积V1 25.9L(22.4%),外周室分布容积V2 9.23L(42.3%),室间转运系数Q 0.333L·h-1(70.7%)。血清肌苷浓度对清除率、体重对表观分布容积表现出明显的影响。Bayesian方法能够预测给药后44h药物浓度及达到安全阈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结论血清肌苷和体重分别对甲氨蝶呤体内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有影响。利用Bayesian估计和44h药物浓度可以预测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和达到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叶利明  马涛  陈聪  陈玉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2):1737-1740
 目的建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某些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具有预测和解释能力的“定量保留-活性关系”(QRAR)模型。方法用Brij35的浓度为0.02mol·L-1胶束液相色谱对几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分析测定,根据实验所得的化合物的容量因子(logk)与文献所报道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半数抑制浓度(IC50)、清除率(CL)、半衰期(t1/2)以及分布容积(Vd)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所建立的logP,CL,Vd的模型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模型预测能力较优;而t1/2,IC50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模型预测能力较差。结论使用表面活性剂Brij35的胶束色谱得到的化合物的保留能预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QRAR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化合物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10)μmol·h-1·L-1RBCs,n=16]和低酶活性组[(7.02±2.44)μmol·h-1·L-1RBCs,n=4]。受试者早晨空腹口服硫唑嘌呤100 mg,8 h动态采集静脉血,HPLC测定血浆中6-MP浓度,采用WinNonlin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6-MP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点,6-MP血浆浓度较低,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ρmax分别是(0.048 3±0.024 3)和(0.039 1±0.010 8)mg·L-1;两组AUC分别是(0.132 0±0.047 2)和(0.093 2±0.012 5)mg·h·L-1;6-MP半衰期短,分别是(1.09±0.65)和(1.25±1.05)h;6-MP表观分布容积大,两组Vd/F分别是(625.63±258.82)和(949.83±670.27)L。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在tmax和tla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Ka,ρmax,AUC,Ke,t1/2,Vd/F,CL/F等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6-MP代谢的复杂性及独特的组织分布特性,使得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目前还不能借助6-MP药动学来推测硫唑嘌呤的治疗效果和毒性情况。  相似文献   

12.
托拉塞米片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健康国人多次po托拉塞米片10 mg体内药动学特点。方法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每日空腹po托拉塞米10mg,连续7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的托拉塞米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托拉塞米10 mg·d-1 连续服药第7天和服药第1天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接近。服药第4,5,6天连续测定的谷浓度低于检测下限。托拉塞米10mg口服后第1天和第7天的达峰时间分别为服药后(0.85±0.32),(0.83±0.33)h,表观分布容积为(15.0±6.0),(17.3±8.1)L,达峰浓度为(1 489.4±170.1),(1 355.5±275.1)n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4为(3 873.2±733.5),(3 559.9±880.1)ng·h·mL-1,AUC0-∞为(3 984.3±740.7),(3 666.8±875.8)ng·h·mL-1,消除半衰期为(4.08±1.67),(4.08±1.51)h;清除率为(43.1±7.9),(47.6±10.4)mL·min-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健康国人po托拉塞米药动学特点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或接近,药动学特点不随用药时程改变,多次连续给药基本没有蓄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多沙普仑在中国汉、蒙、朝、回和维吾尔族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特征。方法 根据50例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50 mg盐酸多沙普仑的血药浓度数据,应用NONMEM软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估算药动学参数值并评估各固定效应对代谢的影响。结果 多沙普仑符合三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群体典型值分别为:CL1 =17.8 L·h-1,CL2=10.5 L·h-1,CL3 =85.2 L·h-1,V1 =17.4 L,V2 =62.6 L,V3 =16.8 L。民族因素对于V2CL3CL1有显著影响,性别对CL2有显著影响。结论 NONMEM法建立的多沙普仑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在肿瘤患者的群体药动学( PPK )特征,为临床调整肿瘤患者的个体用药提供新途径。 方法 60 例肿瘤患者静脉滴注羟基喜树碱后,采集不同时间的静脉血样 260 个点, HPLC 测定羟基喜树碱的血药浓度。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NONMEM )程序法分析羟基喜树碱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羟基喜树碱二室模型最终的群体药动学参数群体标准值 <> CL 1 , <> V 1 , <> CL 2 , <> V 2 分别为( 18.3 ± 4.71 ) L·h-1 ,( 12.6 ± 2.15 ) L ,( 18.3 ± 2.32 ) L·h-1 ,( 26.8 ± 4.81 ) L 。男性的中央室清除率是女性的 1.512 倍,群体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结论 NONMEM 法对二室模型群体参数估算的血药浓度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的相关性,性别对中央室清除率参数影响较大。本试验获得的羟基喜树碱群体参数可以为羟基喜树碱在肿瘤病人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200m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实测值)为(67.58±8.84)mg·L-1,t1/2α为(1.46±0.35)h,t1/2β(23.95±4.72)h,Vd为(2.921±0.382)L,CL为(0.:186±0.048)L·h-1,k10为(0.064±0.016)h-1,AUC0-1(以梯形法计算)为(1015.29±225.14)mg·h·L-1。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临床药动学研究。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后的体内过程呈线性特征,符合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替硝唑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用群体药动学方法,对50名汉、蒙、朝、回、维族健康志愿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替硝唑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1,CL2,V1,V2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0.807L·h-1(10.7%),205L·h-1(9.32%),3.29L(17.7%),19.0L(15.4%)和1.51h-1(8.28%)。同时民族和体重对中央隔室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和性别对中央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体重对外周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替硝唑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