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K).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罗格列酮[5mg/(kg·d)]对DK组进行治疗性灌胃.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肌酐;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检测肾组织与尿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AS染色作肾组织切片分析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面积.结果 8周时,与DM组比较,DK组大鼠BG、TC、TG差异无显著性.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K、Ccr、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系膜区面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R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K组肾组织及尿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76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服用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和实验组(43例,加服罗格列酮).治疗52周后,比较2组临床和实验室生化指标以及骨密度.结果 52周后,实验组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密度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但存在降低患者骨密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排泄和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第2、4、8周检测糖尿病大鼠及罗格列酮治疗大鼠正常对照大鼠的尾外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第8周时测12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UMCP-1排泄率,处死大鼠后留取肾脏标本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测定MCP-1mRNA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与糖尿病组(D组)、与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第2、4、8周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第8周,D、R组UAER及URBP、UMCP-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C组(P<0.01),R组4项指标较D组明显降低(P<0.01),且UMCP-1排泄率与UAER、URBP排泄率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③与C组相比,D组大鼠肾脏MCP-1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R组MCP-1mRNA表达也增加(P<0.05)但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部分可能与其抑制肾脏MCP-1过度表达和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4.
郝文科  钱芸娟  黄柳一  余枫  陈剑 《广东医学》2008,29(10):1637-163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来氟米特对糖尿病(DN)肾病大鼠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未处理组、福辛普利处理组、福辛普利 来氟米特处理组、福辛普利 罗格列酮处理组及福辛普利 来氟米特和罗格列酮联合处理组。于实验的6周及12周收集大鼠24 h尿及血液标本用于检测尿白蛋白(UPro)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尿沉渣细胞的Podocalyxin用于检测尿中足细胞的数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足细胞数量及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福辛普利处理组可明显抑制上述改变(均P<0.05)。加用来氟米特及罗格列酮可进一步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及足细胞的排泄(均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可出现Ccr升高、UPro及尿足细胞排泄增加。来氟米特和罗格列酮与福辛普利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的Ccr升高,减少UPro及足细胞的排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早期贤病(DN)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44例NIDDM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B组给予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检测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清葡萄糖(FSG),空腹血清胰岛素(IS),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两种饮食治疗后,UAER显著下降(P〈0.01),A组的饮食治疗作用更为显著(P〈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DR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变化;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DM组大鼠尿蛋白、血BUN,Cr较NC组明显升高,肾组织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与DM组相比,DR组大鼠尿蛋白、血BUN,Cr降低,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②DM组血糖、血脂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发挥不依赖糖脂代谢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病变过程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直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生。DN早期无任何临床表现,而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24h尿蛋白定量>0.5g/L),肾小球将出现不可逆损伤。本文对DN的治疗旨在观察黄芪对降低尿蛋白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全部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999年1月~2001年1月住院患者60例。1.2 诊断标准1.2.1 DM 按1997年WHO新提供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及 β2 -微球蛋白的变化 ,探讨辛伐他汀 (HCRI)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人类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性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选择体重 2 4 0~ 32 0 g雄性SD大鼠 4 5只 (购于北京动物养殖中心 ) ,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6 0mg/kg(溶于 0 .1mol/L枸橼酸缓冲液中 ,pH为4 .3) ,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 ,72h后尾静脉采血 ,用血糖仪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n=9)。治疗组、模型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均造模成功7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24h行RGZ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肾小球病理学变化及细胞外基质(ECM)相对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皮质CT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及模型组肾小球ECM相对面积及肾皮质CTGF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但治疗组2指标均较模型组低(P<0.01);治疗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RGZ能改善糖尿病时肾脏的病理变化,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喂饲常规饲料;20只采用喂饲高糖高脂饮食,3个月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组)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黄晖  刘鹏鹰 《华夏医学》2004,17(3):324-32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5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给罗格列酮 4 mg,1次 / d,B组给格列喹酮 30 mg,1次 / d,共 3月。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2 4 h尿蛋白、同时送检肾功、空腹血糖 (FBG)、餐后 2 h血糖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后2 h BG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疗效与格列喹酮相近 (P>0 .0 5 ) ;罗格列酮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明显减少 (P<0 .0 5 ) ,格列喹酮组尿蛋白稍减少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gamma配体(罗格列酮)对之的作用。方法:建立6周和10周糖尿病大鼠组,其中10周糖尿病大鼠的1组用PPARgamma配体治疗,各组左心室心肌制作透射电镜标本。结果: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胞浆肌原纤维束减少并断裂、融合,肌原纤维束与线粒体结构排列紊乱,线粒体崩解,细胞核固缩,核仁消失。10周组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破坏比6周组明显。与未治疗组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心肌结构完整、清晰,基本和正常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高血糖引起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糖尿病病程越长病变越明显;PPARgamma配体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而且不依赖于降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只,喂以高热量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对照组30只,喂以普通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两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6只,取血测定血清HGF、胰岛素水平等,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成模后1个月后肾小球体积开始增大,2个月更明显,3个月及6个月体积显著下降;成模后2个月出现明显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3个月时就已显著增厚,6个月时更为严重;血HGF 1个月后即明显增高,至2个月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GF在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组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血清sICAM -1水平 ,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UN、Cr、Ccr及UAE水平。据尿白蛋白量多少又分为有肾损害组 (微量和大量蛋白尿组 )和无肾损害组 (尿蛋白在正常范围 )。结果 ①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有肾病组 (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 )其sICAM -1水平又高于无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③sICAM -1的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0 .44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是糖尿病病情变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减轻幼龄肾损伤大鼠蛋白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拮抗剂氯沙坦减轻幼龄肾损伤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对SD幼龄大鼠 (1个月龄 ,体重 10 0 g左右 )行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建立动物模型 ,术后治疗组即给予氯沙坦 5mg/kg·d-1灌胃 ,共12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于治疗的第 9、12周 ,尿蛋白 (mg/d)氯沙坦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 :2 4 2±2 12vs 17 4 8± 9 77、4 6 3± 4 15vs 15 18± 4 71(P值均<0 0 1)。结论 在单侧肾切除后 1周注射阿霉素的幼龄肾损伤大鼠动物模型中 ,氯沙坦显示了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参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膈肌收缩特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糖尿病(DM)大鼠膈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链脲菌素诱导的DM大鼠模型予以人参皂苷腹腔注射4周后,应用离体大鼠膈肌条,测定其单收缩张力(Pt)、最大强直张力(Pn)、力一频率曲线、疲劳指数(FI)的变化;检测膈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DM组膈肌的Pt、Pn、FI显著降低(P〈0.01),在给予10、20、40、60、100Hz刺激时,膈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膈肌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电镜下,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人参皂苷可抑制上述现象。结论人参皂苷对DM膈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肾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糖尿病组(DM),糖肾安处理的糖尿病组(DM+T)和氨基胍处理的糖尿病组(DM+A)。糖尿病大鼠用糖肾安(6 g•kg-1)处理8周后,检查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P<0.01)。糖肾安处理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但Scr、BUN水平和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P<0.01)。给予糖肾安后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已升高的肾小球体积/体重比值。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区PAS阳性染色物质沉积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呈节段性增厚,上皮细胞足突部分融合,糖肾安处理后这些形态改变明显改善。结论: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状态直接造成肾脏的损伤或通过改变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损害肾功能。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有葡萄糖转运子-1(GLUT-1)、终末糖基化产物(AG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蛋白激酶C(PK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内皮素A及胞外基质蛋白酶系统等。针对上述致病因子的新药,有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