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统计我院近 15年以来有记载的 886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 ,进行临床分析与治疗总结。1 伤性分析886例伤员中 ,男性 6 94例 ,占 78 3% ;女性 192例 ,占2 1 2 % ;其余老少各占 16 6 %及 2 5 2 %。886例口腔颌面部外伤中 ,单纯软组织损伤者为 6 79例 ,其中以唇外伤最多见 ;骨组织损伤 2 0 7例 ,其中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 ,上颌骨 18例、占骨组织损伤的 8 7% ,颧骨及颧骨弓损伤 31例、占 3 5 %。1 1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共 6 79例 ,其受伤部位以唇、颧面和颊面最多见 ,唇损伤 42 1例 ,颧骨周围软组织及额部损伤 78例 ,颊面损伤 2 4例 ,鼻部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及合并损伤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03: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颌面部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的40.8%;交通事故(48.4%)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多见。【结论】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以交通事故伤多见。颌面部创伤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部位及相应的解剖结构有关。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损伤6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损伤后临床特点。方法 对 6 94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94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例中软组织损伤 4 5 1例 ,占 6 5 0 %。颌面骨损伤中以下颌骨折发生率最高 ,占颌面骨损伤的 77 0 % ,下颌骨骨折中以颏部发生率最高 ,其次是体部 ,髁状突颈部骨折较少。结论 了解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 ,为颌面部不同部位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为及时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情况: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190例颌骨骨折,其中下颌骨骨折最多;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颏孔部及体部多见,男多于女;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和工伤。治疗:成人用小环颌间结扎和单颌夹板固定;儿童颌骨骨折多用头颏绷带固定;髁状突骨折也用颌间结扎方法。对于骨折线上的牙齿除为开放性而有污染的给予拔除,其它的尽量保留以利骨折固定。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骨折10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黄训  于子莹  安继平  于立明 《吉林医学》2006,27(9):1061-1062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 ̄2003年间1097例颌面部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骨折部位及合并伤。结果:颌面部骨折的男女比例为4.38:1。21 ̄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占全部颌面部骨折的62.86%。交通事故在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中占57.52%,居于首位。颌骨损伤以多发骨折为主,人均骨折部位数为1.71个。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为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颅脑损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颌面部骨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女性性颌面部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颌面部骨折好发于中轻年人,尤以21 ̄30岁为著;下颌骨是面部诸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多发伤,多处伤是颌面部骨折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余海  钟伟  黄谢山  黎逢霞 《海南医学》2010,21(12):122-123,109
目的回顾性研究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收治患者有关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对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在1995年5月至2009年7月14年间收治的749例颌面部骨折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好发部位以及合并损伤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14年间颌面部骨折患者共749例,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全年每月病例数较平均,区别不大;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占59.81%,居于首位;下颌骨骨折最常见,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颧弓;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46.71%,四肢损伤居第二位,占25.66%。颌面部骨折治疗以坚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5.80%。结论颌面部骨折损伤逐年增多,好发于男性,有年轻化及女性患者增多的趋势;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首要原因;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最易发生的骨折部位,常见合并颅脑、四肢等多发性损伤;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以恢复外形及功能为原则,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骨折最主要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陈洪  何静  张明强 《四川医学》2011,32(3):380-382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76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外伤的性别、原因、地点、部位以及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儿童本身的特点以及地方特色,寻找规律。结果病因以跌倒摔伤占第1位,其次是交通意外伤,外伤地点多发生于幼儿园和马路,损伤部位以额部和颏部好发。损伤合并牙外伤多见。结论儿童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环境有关,应结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加强教育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儿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谢煜庭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18-1319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发生的特点。方法:对2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20岁~39岁为高发年龄,交通事故为主要原因;多发骨折多余单发骨折,好发部位为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骨折移位者占76%;31%的伤员有颅面、颅脑和四肢合并伤;主要采用颌间牵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结论:男性及青壮年为骨折高发人群,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为好发部位;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治疗以颌间牵引复位为主,对严重移位及多发骨折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11.
唐小萍 《华夏医学》2000,13(4):512-513
口腔颌面部是身体的暴露部位,较容易受到损伤。由于颌面部集中口腔、眼、鼻、颅脑,损伤可能是多器官的,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接诊颌面部损伤病例128例,救治效果比较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8例,男89例(约占70%),女39例(约占30%),年龄最小3岁,最大72岁。1.2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61例(占47.7%),斗殴致伤30例(占23.4%),跌落伤18例(占14%),工伤12例(占9.4%),动物咬伤4例(占3.1%),枪伤3例(占2.3%)。1.3 受伤情况 单纯软组织伤80例,软组织损伤并骨折48例,其中牙槽骨骨折16例,下颌骨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收治了 37例颌面部创伤患儿 ,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 ,现回顾总结、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颌面部创伤儿童 37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5例。年龄最大 14岁 ,最小 1岁 ,平均 6 .3岁。损伤类型 :单纯软组织损伤 12例 ,软组织损伤伴牙外伤、牙槽突骨折 2 1例 ,软组织损伤伴下颌骨骨折 4例。1.2 治疗方法37例患者均有软组织损伤 ,按伤因和伤情分类 :擦伤 2例 ,挫伤 3例 ,挫裂伤 32例 (唇部 10例 ,颏部 12例 ,舌部 5例 ,腭部 5例 )。软组织擦伤给予清洁创面 ,任其干燥结痂 ;挫伤给予止血、止痛、…  相似文献   

13.
岳瑛 《医学争鸣》2005,26(24):2270-2270
1临床资料 2002-06/2004-05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53(平均36.8)岁.其中单发性骨折28例(正中部16例,颏部8例,下颌角部4例),多发性骨折9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l例,工作事故9例,斗殴伤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曲面断层片、下颌骨正侧位片及CT三维重建片),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区骨折采用相应部位前庭沟切口掀起骨膜及软组织,暴露骨折线,注意勿伤及颏神经.下颌骨角部骨折采用颌下切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541例颌面部损伤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以及各自特点。分别总结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的急救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黄汉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7-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81:1,21~40岁为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占71.0%。骨折以5、8、9月份多发。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5.7%。颌面部骨折类型以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占43.2%。伴有神经损伤者219例,其中以眶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占47.94%。合并损伤以四肢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37.86%,颅脑损伤居第2位,占26.70%。另有颌面部外伤伴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颌面骨折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3.60%。结论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347例,就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下颌骨骨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1~40岁为高发年龄,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面中部为最多见的合并伤,其次是颅脑、四肢等,治疗方法以坚强内固定为主。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晓媛 《浙江医学》1996,18(2):94-94
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平时易受损伤。现对我院1979年~1994年住院及门诊有记载的1029例颌面部损伤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男性779例(75.7%),女性250例(24.3%);17~35岁562例(54.6%),6岁以下189例(18.4%),7~16岁158例(15.4%),36~58岁104例(10.1%),60岁以上16例(1.6%)。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打击伤、跌伤、工伤事故以及动物致伤等。单纯软组织损伤647例(62.9%),伴有领面部骨折382例(37.1%),其中以下颌骨骨折最多(184例),其次为单纯颧骨颧弓骨折(52例)和上颌骨骨折(4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面骨骨折的致伤原因、诊断和治疗等。方法:对91例儿童面骨骨折病例资料,从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致伤原因:坠跌伤50例(54.9%)、交通事故伤30例(33.0%);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73例(80.2%);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效果满意。结论:儿童面骨骨折致伤主要原因是坠跌伤和车祸,常见骨折部位是下颌骨。骨折严重程度较成人轻,咬He关系恢复尽可能接近正常,主要是预防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及发育性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264例,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4例下颌骨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20~29岁;各类损伤原因中,车祸最多;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最常见的合并伤为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其中以上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最高;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是本研究中最多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已逐渐被坚强内固定所取代,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多由车祸引起,以颏部最多,合并面部其他部位骨折较多,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2013年治疗的168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发病情况、致伤因素、外伤情况分布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最多为交通事故,高峰年龄组为18~35岁,唇颊软组织伤及下颌骨骨损伤最多,168例软组织伤均获治愈;87例外伤松动牙和38例牙槽骨骨折者治愈85例(97.70%),拔牙者19例;22例颌骨骨折和6例颧骨颧弓骨折均全部治愈。结论软组织伤应尽可能Ⅰ期一次性清创缝合术、骨损伤行开放坚固内固定术、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应特别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