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晓 《农垦医学》2008,30(2):93-94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通过五项指标(BPRS、MMSE、CDP、ADL、TWSS)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率为87.5%.其中BPRS和ADL分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对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好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方法:采用BEHAVE-AD量表对40名在养老院居住的老年期痴呆老人进行评定,并与40名同年龄,同性别的老人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但低于在医疗机构住院的同类病人。精神行为症状以行为障碍、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和偏执妄想多见。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性痴呆(VD)间的BPSD无差异。精神行为症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且日常生活功能明显受损。结论:养老机构中老年期痴呆患者同样存在较广泛的BPSD,但发生率低于医疗机构中的同类病人,与社区病人相仿,需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华  周艳仙  马娟  何红娟  赵宏伟  李庆华  张烈 《浙江医学》2013,35(13):1280-1281
老年期痴呆患者病情持续性加重和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可给照料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生活负担。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常见,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加重照料者的负担,影响患者和家属(或照料者)的生活质量[1-2]。笔者通过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料者的资料,探讨伴与不伴BPSD对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国光  罗树群 《微创医学》2005,24(5):723-72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作用.方法将64例老年期B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32例,仅作常规治疗.疗程为3月.应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但对照组上升不显著.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5.
吕继辉 《北京医学》2021,43(7):660-662,666
痴呆是常见的老年期综合征之一,通常呈逐渐进展的慢性患病过程.除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外,50%~90%的痴呆患者会伴有易激惹、兴奋、攻击、焦虑、抑郁、游走、淡漠、幻觉、妄想和睡眠障碍等难以应对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dementia,BPSD)[1-2].BPSD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容易发生走失、跌倒、外伤等意外事件,还对照料者造成身心负担,是患者被迫送至医院或长期养护机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4例进行分析。结果:BPSD的发生率为90.91%,其中以行为紊乱发生率最高,睡眠障碍次之。治疗多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结论: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非常高,以行为紊乱、幻觉为主,多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养老机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方法:采用BEHAVE-AD量表对40名在养老院居住的老年期痴呆老人进行评定,并与40名同年龄,同性别的老人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但低于在医疗机构住院的同类病人。精神行为症状以行为障碍、日夜节律紊乱、攻击行为和偏执妄想多见。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性痴呆(VD)间的BPSD无差异。精神行为症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且日常生活功能明显受损。结论:养老机构中老年期痴呆患者同样存在较广泛的BPSD,但发生率低于医疗机构中的同类病人,与社区病人相仿,需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国光  罗树群 《医学文选》2005,24(5):723-72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作用。方法 将64例老年期B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内容包括记忆训练、行为矫正、文体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32例,仅作常规治疗。疗程为3月。应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但对照组上升不显著。结论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期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行为量表(CMAI)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BE-HAV-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头昏等较喹硫平组显著(P<0.01)。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对情感症状和焦虑的疗效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4、8周末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1),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均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情况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18例符合CCMD-3痴呆诊断标准的住院老年痴呆患者,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其精神行为症状.结果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100%.最常见的症状有异常运动行为(89.83%)、情感淡漠/漠不关心(80.51%)、焦虑(59.32%)、易激惹/情绪不稳(57.98%)、睡眠/夜间行为(38.98%)、抑郁/心境恶劣(38.14%)等.结论 针对痴呆患者BPSD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痴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创造性艺术治疗(CAT)是痴呆患者安全且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根据CAT的不同形式,分别阐述了4种最常见的CAT:艺术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和戏剧治疗对痴呆患者的疗效。尽管有各种不足,CAT是伴有BPSD痴呆患者干预治疗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老年期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VD)及混合性痴呆(即前两者并存),常常伴发幻觉、妄想及行为障碍.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国际协商会议上将"痴呆患者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1]".对6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并作护理讨论.  相似文献   

14.
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常见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进行性智能减退外,同时伴有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国际协商会议上将"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BPSD不仅决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加重 AD 患者的认识功能损害,也构成了其家属和看护者的主要应激源,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加强AD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就62例AD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行为症状(BPSD)亚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痴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神经精神科问卷和谵妄评定量表对150例AD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AD患者最常见的BPSD亚综合征依次为情感障碍(131例,87.33%)、精神病性症状(114例,76.00%...  相似文献   

16.
梁欣咏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83-1385
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危害,还影响了痴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恰当管理痴呆患者的BPSD,对患者、亲属及照料者都有益处。近年来,痴呆患者BPSD的非药物干预日益得到重视,在相应的理论支持下,可以尝试通过对居家痴呆患者的照料者进行知识宣教、技能指导实现对患者BPSD的恰当管理。  相似文献   

17.
62例Alzheimer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zheimer病 (AD)是老年期常见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除进行性智能减退外 ,同时伴有幻觉、妄想、行为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 ,1996年在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国际协商会议上将“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行为症状”概括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BPSD不仅决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进一步加重AD患者的认识功能损害 ,也构成了其家属和看护者的主要应激源 ,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有时甚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加强AD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就 62例AD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许红梅  南飞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298-1299,1302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与单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BPSD患者分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6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在治疗6周末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x2=4.03,P<0.05),两组在口干、嗜睡及失眠、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对BPS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疗效相当。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在认知功能及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用奥氮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音乐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的BPSD严重程度、痴呆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dailylivingscal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伴发精神症状又称为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l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clementia,BPSD).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十分必要.本文对利培酮口服液治疗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