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并将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吴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3023-302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04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骨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经过手术与护理后,研究组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为1.53%,对照组为2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顾客大手术患者,实施早起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出院前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6.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对照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4.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对照组8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 将9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DVT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1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x2=4.46,P<0.05).结论 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145例。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3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7%。结论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各组49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08%,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8.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以97.96%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59-161
目的观察并探究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骨盆及下肢各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调查研究可能诱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DVT形成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诱发DVT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能够明显降低围术期DVT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率,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赵丹 《海南医学》2013,24(22):3419-3420
目的 分析加强院后护理随访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髋部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院后护理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4周及12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院4周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院后护理随访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要点。方法 102例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感染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等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1/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荷兰 《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痛1例,超声检查阳性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下肢肿痛8例,腓肠肌压痛6例,超声检查阳性9例,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2.4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0%(5/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2%(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5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任彦玲  李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80-258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知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骨科患者,手术后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娟 《中外医疗》2015,34(1):161-162,16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翟颖 《吉林医学》2013,(35):7502-7504
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45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3例与22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创伤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