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D MRI扫描技术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206例临床怀疑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3D序列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单角及残角子宫17例,双子宫7例,双角子宫5例,纵隔子宫135例,弓形子宫23例,宫腔粘连4例,子宫正常15例.3D MRI均清晰显示子宫外形、宫底、宫腔、内膜及宫颈形态.结论:3D MRI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解剖结构,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正常人髌支持带的MRI检查方法,以便提高髌支持带损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37例正常健康者膝关节MRI检查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16岁.使用Philips 1.5T Intera Achiera 双梯度磁共振系统,采用膝关节相控阵线圈,分别做膝关节矢状T1WI和PDWI SPAIR,冠状T2WI和PDWI SPAIR,横切T1WI、T2WI、3D-WATS.分析比较各方位、各序列髌支持带的显示情况.结果 (1)支持带在T1WI、T2WI、PDWI SPAIR呈均匀低信号强度,在3D-WATS呈中等均匀信号强度.(2)横切位支持带显示优于矢状、冠状位显示.(3)横切位3D-WATS序列优于横切T1WI、T2WI序列.结论 横切位3D-WATS序列是显示髌支持带的最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8例临床和放射学高度怀疑子宫畸形的病人行MR研究。双角子宫3例,分隔子宫1例,伴分隔双角子宫2例,单角子宫1例,伴阴道分隔双角子宫1例。分别得到腹腔镜下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下扩张术和刮除术及剖腹产证实。用GE机以1.5T检查,TR600msec,TE25msec和TR2000~2500msec,TE35~80msec得到T_1加权和T_2加权影像。均作轴位、冠状及矢状像。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成像对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28例(手术4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119例,腺癌8例,鳞腺癌1例)行盆腔轴位SE T1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FSE T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RFSE),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脂肪抑制(FSPGR/70)Gd-DTPA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MRI的表现及侵犯范围,49例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宫颈癌的MRI T2WI呈较高信号,T2WI宫颈癌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87%,特异性为89%,敏感性为85%,Ⅰ~Ⅱa期宫颈癌MRI分期准确率为92%,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术前分期优于其它检查方法,理应成为宫颈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种磁共振检查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的MRI序列对子宫畸形的诊断能力。结果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中,T2WI诊断8例,STIR诊断8例,T1WI诊断3例,T2WI组与STIR组间无差异,T2WI组、STIR组与T1WI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T2WI与STIR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T1WI序列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检查时的不同扫描定位及在不同序列上的显示效果。方法对40例肩袖损伤患者行横断位T2WI,斜矢状位T1WI,斜冠状位脂肪抑制(STIR)及双斜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STIR)扫描,分析斜冠状位与双斜冠状位图像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以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以及在双斜冠状位各个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STIR)中对肩袖损伤的图像显示效果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和对显示结果比较。结果 40例肩关节的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都能全部显示冈上肌长轴,且双斜冠状位能把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显示于一幅图像中,而斜冠状位不能;斜冠状位(STIR)显示肩袖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的分别为13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STIR)分别为22例和14例;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显示肩袖结构好、较好、差的例数分别为(10、26、32;14、11、7;3、2、1)双斜冠状位T1WI、T2WI、STIR三个序列发现冈上肌肌腱、肩胛下肌肌腱、冈下肌肌腱、小圆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异常的例数分别为(4、21、28;2、9、15;1、6、10;0、2、4;0、1、2)。结论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冈上肌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的显示能力和对肩袖损伤的显示结果均优于斜冠状位;双斜冠状位的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和结果均优于T2WI和T1WI。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磁共振(MR)序列对肛瘘病变的显示,总结肛瘘患者的最佳MR序列.方法 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肛瘘患者术前行均行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WI(Sag T2WI)、轴位T2脂肪抑制序列(Ax T2 WI-SPAIR)、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Cor T2WI-SPAIR)、轴位弥散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及分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SE T1WI, 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 T2WI,Gd-DTPA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在MRI上观察肿瘤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肌层的深度.MRI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 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3.3%. 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期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故MR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7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轴位T_1WI、T_2WI、T_2WI加脂肪抑制序列,及斜冠状位T2*ME3D加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8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T_1WI发现信号异常者75例,T_2WI发现信号异常者69例,加脂肪抑制序列发现信号异常者82例。其中36例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30例软骨下骨板粗细不均、中断、凹凸不平,16例关节面下脂肪信号堆积。结论 MRI脂肪抑制序列能够早期发现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髓水肿或是软骨板信号异常,在临床诊断及临床抗炎治疗后随访中,MRI脂肪抑制序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