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1例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17例行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5年生存率及术后5年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0%。治疗组1、3、5年生存率77.42%、48.39%和29.03%,对照组1、3、5年生存率70.58%、41.17%、23.52%。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术后生存质量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和34例全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分析两种术后生存率和肺功能改变情况,并比较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术后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3及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50例同时选取非老年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术后肺功能改善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支气管瘘、狭窄及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老年组术后近期发生肺不张2例,发生率为4.0%,非老年组肺不张1例,发生率2.0%,两组相比,P0.05;老年组3年后生存率为68.0%(34/50),非老年组3年后生存率为70.00%(35/70),两组相比,P0.05。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较高,且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对42例中心型肺癌且侵犯或与肺动脉融合的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8例。全组术后1、3、5a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4.4%、30.4%。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中央型肺癌行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与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64例中央型肺癌分为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组(后简称肺叶切除组)与全肺切除组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及Karnofsky评分。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组与全肺切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及术后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全肺切除组,而手术时间及1、3、5年Karnofsky评分大于全肺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肺癌行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对比全肺切除,虽手术时间稍长,但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术后1、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适合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共6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的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胸管的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疗效相当,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比常规手术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逆行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切除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切除率及术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切除术治疗肺癌,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FT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术后5 d疼痛数字等级评价量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心理质量、角色质量、生理质量及社会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理念运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对老年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48例)和观察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4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远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年、2年、3年的远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老年肺癌的效果较好,可延长生存期,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效果。方法选择CTEPH患者81例,按临床病理分型分为中央型组60例和外周型组2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PTE,随访5年,观察生存率。回顾性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19例)和非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2组早期及晚期生存率。结果中央型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周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显著长于中央型组;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型组,肺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央型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循环阻力显著高于中央型组(P<0.05,P<0.01)。随访期间1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98.7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治疗CTEPH患者有较好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生存率,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术前准确评估,可提高PTE早期及中、晚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临床。方法 2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肺癌袖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全肺切除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33.9%(P<0.05),但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67)。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6.1%、46.9%及63.4%、39.3%、31.3%(P<0.05)。结论肺癌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入,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照组27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结果观察组中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对照组中PR 3例,SD 7例,PD 17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CIK细胞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静脉输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余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4-2085
目的 研究肺癌疾病患者应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在我科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病历资料.胸腔镜组63例患者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63例患者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复  杨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6-2088
目的 观察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射对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肺癌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顺铂联合香菇多糖)和对照组(顺铂)各40例.在经皮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液之后,进行胸腔内注药,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62.50%,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7.50%和65.00%,P〈0.05.结论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注射对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射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龄NSCLC患者按病理类型随机分为2个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同时给予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局部放射治疗。结果两组中鳞癌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6.7%(26/30)、60.0%(18/30);2年生存率分别46.7%(14/30)、36.7%(6/30);两组中腺癌CR+PR率分别为70.0%(21/30)、30.0%(9/30);2年生存率分别为30.O%(9/30)、10.0%(3/30)。两组患者CR+PR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局部放射治疗,对于高龄NSCLC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也为高龄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5年间,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3例,年龄70~83岁,平均73岁。70~75岁的患者223例(84.8%),76~83岁40例(15.2%)。均随访满5年,生存数据统计到2009年1月,随诊率92.5%。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鳞癌124例(47.1%),腺癌89例(33.9%),腺鳞癌28例(10.6%),肺泡细胞癌17例(6.5%),大细胞癌5例(1.9%)。术后临床病理TNM分期:Ⅰ期为35例(13.3%),ⅠA9例,ⅠB26例;Ⅱ期为92例(35.0%),ⅡA31例,ⅡB61例;Ⅲ期为136例(51.27%),ⅢA106例,ⅢB30例。全肺切除19例(7.2%);肺叶切除197例(72.6%),复合肺叶切除16例(6.1%),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9例(3.4%),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22例(8.4%)。Ⅰ期、Ⅱ期、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38.3%,16.2%(P〈0.05)。本组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41.2%、28.7%。5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9%。结论对于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再加上周密的围术期处理,患者术后可获得相对较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164例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小细胞肺癌(SCLC)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164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Ⅰ、Ⅱ与Ⅲ期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比较,1年、3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TNM分期下Ⅰ、Ⅱ、Ⅲa期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式(肺全切和肺叶切)、年龄(〈60岁和≥60岁)和性别(男性和女性)1年、3年、5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TNM分期、术后有无化疗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惠建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74-1874,1890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及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1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59例,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全肺切除术.结果 研究组术后1、3、5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结论 全肺切除术与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各具特点,临床选择术式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变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