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0%)及总有效率(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0%,64.0%)。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疗效确切,尤其在降低尿蛋白含量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1.0~3.0 g.d-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160 mg,1次.d-1,顿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 mg.Kg-1.d-1,分3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显著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3.64%。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显著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2,P=0.037)。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更好地降低IgA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雷公藤多甙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尿蛋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Ig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测定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并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血清肌酐、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24h尿蛋白定量与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在减少IgA肾病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上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大鼠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复合免疫法建立大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肾功能,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雷公藤多甙组大鼠的尿红细胞、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均低于模型组( 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高于模型组( P〈0.05),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较模型组少,肾功能改善好于模型组.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出现的免疫失调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符合条件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入组环孢素联合激素治疗组(观察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及eGF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两组均无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论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较单纯激素治疗起效快、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双倍剂量雷公藤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雷公藤治疗IgA肾病 (IgAN)患者的疗效 ,采取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  78例经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患者 ,均接受双倍剂量雷公藤治疗 (2mg/kg·d-1)。结果 随着雷公藤治疗时间的延长 ,IgAN患者蛋白尿得到缓解和改善的比例不断增加 ;治疗前大量镜下血尿患者有明显改善 ;所有患者无 1例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的 5 0 %。白细胞减少 1例 ,肝酶轻度升高 17例。结论 双倍剂量雷公藤对IgAN具有显著疗效 ,副作用小 ,但仍要注意监测并发症 ,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曹国富  刘海涛  陈冬 《中国康复》2007,22(5):354-35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及对照组各8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d腹壁皮下注射,雷公藤组加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结果:治疗30d后,2组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雷公藤组24h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价值,为其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7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活检后平均随访( 39. 6 ±42. 2 )个月;治疗前尿蛋白量为( 1. 57 ±2. 40 )g/24 h, 治疗后则降到(0. 43±1. 07)g/24h(P=0. 000 );治疗前平均内生肌酐清除率为( 86. 64±29. 99 )ml/min,治疗后为(92. 06±35. 90)ml/min(P>0. 05)。同时不同蛋白尿程度、有无高血压、治疗前有无肾功能受损及不同的肾脏病理表现的患者激素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能显著降低其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片)和对照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联合治疗组治疗6月后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伯珣  钟伟强  蔡迅  刘冠贤 《新医学》2009,40(6):372-375
目的:探讨泼尼松、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等于或大于3.5g/24h)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经肾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取泼尼松联合MMF、环孢素治疗(试验组,22例)或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0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6个月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观察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2组的蛋白尿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其中试验组的尿蛋白从治疗前的(4.1±0.6)g/24h降至(0.8±0.1)g/24h(P〈0.01),对照组的尿蛋白则由治疗前的从(4.0±0.5)g/24h降至(1.8±0.1)∥24h(P〈0.01),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尿蛋白定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试验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l例、带状疱疹1例,对照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均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得到控制。试验组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1例,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2组均无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疗效优于单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且其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与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经肾脏活检病理检测证实的IgAN患者45例,ELISA检测尿AGT水平,计算新月体指数,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N患者尿AG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12.3±276.1μg/g比6.6±4.9μg/g,P(0.05),有新月体患者显著高于无新月体患者(272.3±329.71/g/g比143.6±187.2μg/g,P(0.05),新月体指数〉110%的患者显著高于新月体指数〈10%的患者(375.8±391.9μg/g比201.3±186.3μg/g,P〈0.05),尿AGT与新月体指数(r=0.483,P=0.001)、24h尿蛋白(r=0.618,P=0.000)水平正相关,与血白蛋白(r=-0.535,P=0.000)水平负相关,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无关。结论IgAN患者尿液AGT水平可能反映肾组织新月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糖皮质激素的不同用法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患者,每天口服泼尼松1 mg/kg,激素在第2、3月左右逐渐减量,且每月以环磷酰胺冲击(以0.6 g/d、0.4 g/d静滴两日)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于第1、3、5月1~3 d甲强龙冲击,后27 d口服泼尼松0.5 mg/kg,2、4、6月口服环磷酰胺2 mg/kg。同时定期回访患者,对比观察两组各时期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Ig G、胆固醇水平、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各时期检测项均有所缓解,同时期研究组患者检测结果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其患者的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血糖升高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3两种疗法的完全缓解例数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4研究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9.68%比13.79%)。结论两种用药方案疗效相当,口服泼尼松1mg/kg、激素在第二、三月左右逐渐减量、每月以环磷酰胺冲击(以0.6 g/d、0.4 g/d静滴两日)的用药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对IgA肾病患者残余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活检为IgA肾病的门诊患者,HCQ联合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46例,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残余蛋白尿下降率以及残余蛋白尿有效下降率的累积频率等....  相似文献   

16.
陈洁欣  汤睿莹  梁波  徐庆东 《新医学》2022,53(6):436-440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特征及不同肾功能分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肾脏病理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龄层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分布、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进展性肾功能不全IgA肾病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54例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Fabry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Fabry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表现为蛋白尿并镜下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1例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正常;2例外周血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均较正常降低;光镜下均见肾小球足细胞空泡变性呈蜂窝状,足细胞胞质内见嗜甲苯胺蓝颗粒;电镜下足细胞胞质内大量髓样小体;均有肾小球系膜增生病变,伴有IgA弥漫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结论Fabry病合并IgA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具有特征性病理形态学改变,肾组织活检是确诊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gA nephropathy. However, its clinical usefulness of determining immunosuppression is unknown.

Aim: Whether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coul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inuria ≥1?g/g Cr and worsening kidney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each histologic variable of the Oxford-MEST.

Methods: We included 377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IgA nephropathy. The study endpoints were the development of a heavy proteinuria and a decline renal func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Oxford-MEST lesions, only M1 predicted the ri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inuria ≥1.0?g/g Cr compared to other lesions in a time-varying Cox model adjusted for multiple confounding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risk of reaching a 30% decline in eGF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M1 than in those with M0. Furthermore, patients with M1 had a greater decline of eGFR than patients with M0. However, steroid treatment in M1 les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unmatched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cohort.

Conclusions: This finding may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using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as a guidance to initiate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gA nephropathy.
  • KEY MESSAGES
  • M1 has independently predictive role among the Oxford lesions in IgA nephropathy.

  • Oxford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defined during pathologic approach.

  • Decision of starting immunosup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Oxford le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